时间: 2023-01-05 08:35:06 来源:雅安日报
刘方蓉夫妇为新家挂上灯笼
隆冬时节,敲开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农乡村二组重建户刘方蓉的新家,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满客厅和卧室,全新的装修、全新的环境、规划完善的功能区,眼前的一切让刘方蓉夫妇心里暖暖的。
从地震后第11天倒房到2022年12月23日搬进新房,用时约100天——这是受地震影响之初,身处灾区、房屋倒塌的刘方蓉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已变成现实。
“没想到会遇上地震,也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指着新盖起的一栋占地75平方米的平房,刘方蓉告诉记者,“政府还提供非常贴心的服务,我们特别满意!”
不怕难 干群携手渡难关
1月4日上午,刘方蓉夫妇早早便在准备过年用的柴火。前不久,刚杀完两头过年猪,他们计划将肉分装好,为即将回家过年的两个孩子做准备。
“父母和孩子都是相互牵挂的,刚地震那会儿,住了40多年的房子塌了,在外工作的孩子非常心焦,担心我们的吃住问题。”刘方蓉回忆,根据过渡安置期间的安排,受灾户可选择投亲靠友和租房两种方式,刘方蓉夫妇选择投亲靠友的方式安置下来。
为了确保过渡安置期间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刘方蓉还收到了米油、铺盖、保暖衣等物资。“政府不仅第一时间安排专业人员前来进行房屋鉴定,还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让人感动。”刘方蓉走进洗手间,指着牙刷牙膏说,“政府考虑得很周到,连洗漱用品都发给我们,让我们很安心。”
与刘方蓉有同样感触的还有该村178户重建户。最让他们满意的是,房子从选址、选材到建设,自始至终都有乡村组干部以及“包保帮”干部等参与其中,解决了新房重建的后顾之忧。
自抗震救灾工作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的第一天起,让灾区群众尽快住进温暖的新房,成为石棉县委、县政府最关心的头等大事。
为了拼抢速度,石棉县在“9·5”泸定6.8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筹备会议和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主任,常务副县长为常务副主任,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实职县级领导以及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院检察长为委员,县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下设1个办公室和11个工作组,全力以赴启动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进展快 新房建设众人帮
“老乡,现在住进新房后,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水电改造你们家需要吗?”……当天12时许,新民乡“包保帮”干部李之平又来到刘方蓉家,动态了解其需求。
“等过段时间想修个猪圈,还是喂几头过年猪,然后再修个柴火房。”刘方蓉向李之平分享着未来的打算,对此,李之平给出相应建议。在他看来,“包保帮”干部不仅是同乡邻里,更是一对一解决困难的好干部。
作为全乡较早一批修建新房的重建户,刘方蓉家从震后第11天就开始倒房拆除工作,到去年国庆节开始动工修建,月余后新房封顶,这期间,“包保帮”干部和乡村组干部紧盯施工环节,并积极协调水泥、红砖、砂石等材料的购买、运输工作。
“包干到户,责任到人,我们不仅要为受灾群众逐户制定帮扶措施、落实过渡安置及灾后重建政策,还要帮助他们抢种抢收、联系就业、化解滞产滞销等工作。”李之平说。
据了解,为有效解决受灾乡村组干部人手不足的问题,石棉县通过抽调151名干部下沉到各乡镇开展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工作,通过一对一帮扶的形式,有效搭建起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稳步推进灾后重建。
同样,为了加强农房重建技术指导,石棉县还积极开展工匠培训,参与培训的工匠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石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颁发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书》,该证书是其承揽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让建筑工匠更加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全力保障住房重建,目前已培训工匠403人。
刘方蓉说:“资金困难有灾后恢复重建的贷款,建材价格也有政府管控,质量监管还有相关部门派专业人员前来指导,人手不够邻里相互帮忙……”正是在这样多方合力的帮扶下,让灾后重建有速度更有“温度”,重建户们才能早日实现“安居梦”。
截至目前,石棉县原址、异址自建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主体建设649户、占比47%,完成购房1229户、完成率96%,完成投亲219户、完成率99%。389户维修加固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所有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开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推出钢结构安全屋。
满山的黄果柑早已压弯枝丫,以白灰色为主基调的重建房,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绿叶金果的映衬下,格外美丽。刘方蓉看着其他重建户的新居一点点成型,内心说不出的喜悦:“只要克服了困难,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吴丹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3-01-05 08:35:06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