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31 09:15:01 来源:雅安日报
编者按
去年12月开始,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医院)接诊和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病患增多。面对压力,市医院统筹规划、全员迎战,紧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全力保急诊、保重症、保发热、保必须、保顺畅、保稳定,集中全院的床位、人员、设备和调配,抓好医疗资源调配、全力做好医疗救治。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市医院医务人员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他们将节日当成了普通的日子,坚守在各自岗位上,守护着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市医院,探访医务人员的别样新年。
悉心照顾新生患儿
医生查看患者病情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一切为了孩子
洗澡、喂奶、配药……1月21日(除夕)早上8时,市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又开始忙碌起来。虽然是除夕,但是医务人员都和以往一样,开启“春节模式”。
从新冠病毒感染病患增长开始,NICU患儿增加到43人,在95%的医务人员先后经历感染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在高负荷运转。“一切为了孩子。”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邹永蓉说。
超负荷
全力以赴抗病毒
“现在患儿只有20多名了,比之前少了很多,病房目前基本实现了新冠病毒感染清零。”邹永蓉说。而另外一件事更让NICU全体医务人员振奋——新冠病毒感染的唯一危重症新生患儿(大双)在1月18日康复出院。
大双和小双在出生时,母亲已经感染新冠病毒,小双刚出生就出现了相关症状,送到了NICU。3天后,大双因为感染也被送进了NICU进行救治。
“当时情况非常危急。”在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经过近20天的治疗,大双终于康复出院。
小双被收治到NICU之时,正是医务人员感染高峰期,压力可想而知。“要培养一名NICU护士需要5年,培养成骨干需要10年。”邹永蓉说,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到NICU无法立即展开工作,所以大家只能靠自己。
医生高月的丈夫黄正林也是该院的医生,因为都要坚守一线,8岁的儿子那些天成了“留守儿童”。这样的情况在NICU还有很多。
守岗位
每天至少两万步
“这是刚收治的双胞胎,体重不到1.5公斤,情况不太好。”“那是从汉源转过来的新生儿,是一个早产儿。” ……在病床前,高月和医生梅林正在对每一名新生患儿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的新生患儿已经清零,病房没有再分区,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当时分了好几个区,阳性和阴性的患儿要分开,并且还有缓冲区,工作量一下增加了很多。”护士曹国蓉一边给患儿护理,一边介绍之前的情况。“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可以护理4个新生患儿,但是在当时只能护理2个。”
曹国蓉的丈夫也在市医院工作,春节假期他们双双在岗。
邹永蓉介绍,有次夜班,所有护士都发着高烧,大家毫无怨言,她作为科主任,心里很感动。“正常情况下每名护理人员一个班要走2万步,那个时候最多的要走三四万步,无法想象。”
3、6、9……每间隔3个小时就要喂一次奶,护士陈璐和张倩刚刚给新生儿洗完澡,孩子们就哇哇哭了起来。凭着自己的工作经验,她们知道孩子们饿了。
医生查房,护士有的给孩子们洗澡,有的在喂奶,有的在配药……每一个人都忙着自己手中的活,勾画出NICU的“年画”。
超温暖
病房特有年夜饭
“年夜饭有什么菜?”“有荥经棒棒鸡,还有香肠。”
因为知道大家爱吃棒棒鸡,邹永蓉每年除夕都会为值守的医务人员买这道菜。
“很好吃,过年就想念这个味儿。”医生梅林说,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除了荥经棒棒鸡,还有苹果、香蕉等水果。
在生活区,墙上挂了许多中国结、小灯笼和小饰品,NICU护士长王嘉英提前就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让生活区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喂!什么情况?”“孩子有些不舒服?”“是不是高原缺气?你赶紧到当地医院测一下氧饱和度。” ……在护士站,护士张莉正在电话回访之前出院的新生儿情况。“他们回了甘孜州,孩子可能有高原反应。”张莉说。
医生唐文秀介绍,上个月NICU的新生患儿数量达到历史新高。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NICU基本恢复了往常的工作状态。
新生儿科不仅要负责NICU,还要负责产房和产科的工作,对于每一名医务人员来说,守护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不能有丝毫松懈。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孩子的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高月说,守护好新生儿,就是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
本报记者 周代庆
重症监护室:
为生命“守岁”
氧饱和度低、没心跳、没呼吸……1月21日,刚走进市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一场争分夺秒与“死神”抢夺生命的大战正在进行。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除了监护设备不时发出“嘟嘟嘟”的声响,医务人员都在紧张有序地参与到抢救中。“这就是平时的工作状态,大家都习惯了,对于ICU的医生、护士来说,节日和普通的日子没有区别。”ICU主任杨敏说,ICU一方面为大手术提供平台支持,另一方面要抢救危重患者。
每个人都是指挥员
“刚刚把两个病人抢救过来。”29床病情加重,需要从无创呼吸机转换成插管,12床氧饱和度低。“刚刚还好好的,转眼就不行了。”杨敏说,在ICU,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主任在就主任指挥,主任不在就副主任指挥,有可能一名护士都会组织指挥一场生命抢夺战。
杨敏赶到ICU时,ICU医生周南君和席娟已经组织完成了抢救,两位病人已经转危为安。
去年12月开始,市医院将保重症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全院抽调医生、护士近30人支援ICU,参加危重症患者救治培训。
在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来临之前,有着19年ICU工作经验的杨敏提前做了准备。
2020年雅安出现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开始,杨敏就一直在和新冠病毒打交道,她的脑海里始终紧绷一根弦——随时准备迎战。
“如果第二波高峰来临,这批抽到ICU培训的医生和护士都将成为各科救治新冠病毒感染病患的骨干。”杨敏说。
“我们调整了治疗方案,特别是药物资源调配上,把有限的药品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化。比如有些药一盒是20粒,有可能造成浪费,既给病人经济增加负担,又导致药物没有最大化发挥作用。”有些药物比较紧缺,医院就调整为“拆整为零”。
守住生命的最后防线
ICU收治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重症病人,急诊科、EICU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病人,其他内系科室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普通病患……在感染病患的收治中,市医院形成三道防线守护患者生命健康,而ICU就排在首位。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ICU病房的病人已经从40多人减少到20多人。但是,在ICU外的走廊上,依然有许多患者家属在等待着。
“他往右转的时候有没有咳嗽?”“没有。”“有没有高血压?”……在医患沟通室,周南君正在和患者家属刘小玲(化名)沟通,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并不停安慰刘小玲要振作起来。
除夕当天,刘小玲的丈夫因突发脑出血被送到ICU救治。“ICU就是要为大手术提供平台支持,让患者获得更多生的机会。”杨敏说。
春节前夕,两位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重症患者成功转出ICU,其中一位还患有尿毒症。之后,陆续又有多位老年患者也转入了其他科室。这对于每一名ICU的医务人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越艰难越要坚守
新年的钟声敲响,ICU病房里却和白天没有差别,除了换药和处置病人的医务人员外,值守的每一名护士都在时刻注视着监护仪的变化,只有走廊上一个个悬挂的红灯笼让人看了有过节的气氛。
“好多年没回过老家了,今年干脆把父母接到雅安过年。”周南君老家在广西,因为春节值守,几乎没有时间回家,于是将父母接到了身边。
杨敏的老家在石棉县,虽然不远,但她已经有6年没有回老家过年。“ICU的医护人员经常换位思考,为同事着想,为他人着想,越是艰难的时候,大家越是坚守在一线。”杨敏说,每天必须要有4名医生在岗,确保有效应对抢救需要。
“我连续三年都是除夕上班。”何佳是急诊科到ICU培训的护士,在急诊科连续两年除夕值夜班,今年到ICU培训又刚好轮上。“节日的每一天都和普通的一天一样。”何佳说,这是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常态。
志愿者为患者导诊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
默默坚守护卫生命
1月21日,除夕,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医护人员依然战斗在救死扶伤一线。
走进医院大门,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在热情耐心地为市民提供导诊服务。
“目前病人有5人,与之前相比少了近一半。”ICU主任韩廷勇介绍。病房里,医护人员有序地开展工作,查看病人、时刻关注监护仪上的数字变化。
在放射科,操作室的大门过段时间就会打开,门外还有三三两两等候做检查的病人和家属。
“一只手要护着孩子的头,另一只手要托着孩子的臀部和腰部,这样宝宝才会感觉舒服。”在妇产科,医护人员正在教新生儿的父亲如何正确抱宝宝。
在检验科,医生李鑫正在处理标本准备检测。
春节前,刚刚经历新冠病毒感染病患救治和自身感染病毒的医务人员,虽然部分人员身体还没完全康复,但是在万家团圆的时候,他们都选择坚守岗位,守护患者的健康,用坚守和奉献,诠释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精神。
“节日期间,医务人员依然需要在前线与疾病战斗。”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基本都在岗,为生命“守岁”。
医护人员给患者和家属送汤圆
市二医院
一碗汤圆暖人心
春节期间,走进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医院),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在这里,有医务人员在岗位上的坚守,也有医患之间的温馨画面。
“爷爷,春节快乐!”
“阿姨,春节快乐!”
……
1月22日,正月初一,市二医院里充满着新春的气息。一大早,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被医护人员送到住院患者和家属手中。
一声声亲切的问候和祝福,传遍病房的每一个角落,处处是喜庆的氛围。患者们嘴里品尝着汤圆,心里感受着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关心。
“春节是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患者却因病无法回家。虽然无法替代家人,但我们也要力所能及地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将病人当作亲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正月初一的医院里,医护人员如同平时一样开展着医疗救治工作。这天,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比平时减少了,可医院的工作人员依旧忙碌着:ICU里,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医护人员如同平时一样交接班、查房,处置病情;急诊科里,医护人员时刻待命,守好医院“前哨”;在住院部,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忙着查房、配药、输液、治疗……此外,消毒供应室、药房、导诊台、检验科等各个科室,医护人员一丝不苟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我们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是为了更多的病患能得到及时救治,为了更多的病患能与家人团圆,我们无怨无悔。”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市二医院的医护人员们为了全市人民的健康坚守着。
本报记者 鲁妮娜
雅安市中医医院
筑好“白衣城墙”
医生在给患者做手术
“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年头在除夕值班了。”
“过年不能回家,想不想家?”
“习惯了,我不值班也要有其他人来。”
1月21日,除夕,雅安市中医医院忙碌依旧。和平时一样,医护人员交接班后开始查房,调整病人治疗方案,动态观察病人病情,并做好记录。
急诊科作为紧急医疗救治的“最前哨”,犹如上紧的发条。为了保障医疗救治工作高效有序,急诊科完善了各项应急预案,畅通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急症患者在第一时间能够得到救治。“生日年年都有,要是病人错过了救治,那就是永远的遗憾了。”除夕这天,值班中的护士肖袁英和同事一起吃着汉堡过生日。
作为雅安市创伤急救中心,市中医医院的医生们总是24小时待命,春节期间也不例外。
“徐乾、蒋靖!快,有手术了!”骨四科主任蔡天伦挂掉电话,回头对当天值班的医生说。
手指神经血管手术紧急又精细,耗时相对长,而且对医生的要求极高。
这一天,医生蔡天伦、徐乾、蒋靖三人接连做了三台手指神经血管受伤急诊手术:一名患者被机器压轧受伤,两名患者被刀割伤。三位医生从早上9时到下午6时几乎一直站在手术台前。
内科病房、血透室、药房……春节期间,雅安市中医医院随处可见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
“我们按照春节值班相关的应急预案做好了准备,随时以饱满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为全市人民筑好‘白衣城墙’。”雅安市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吴艺(右)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急诊科
守住生命第一道防线
出诊、插管、心肺复苏……1月21日(除夕),走进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医院)急诊科,抢救室、综合病房、急诊门诊随处可见急诊人忙碌的身影,除夕对于急诊人来说无非是最普通的一天。
24小时昼夜不休,24小时守护生命,24小时坚守一线……忙碌的身影是除夕最温暖的风景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市医院急诊科主任吴艺说,对于急诊人来说,就是要守住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连续三个除夕为生命“守岁”
“发热发烧的患者明显减少,大部分是烟花爆竹、车祸等引起的意外受伤,外科门诊已经接诊50多名患者了。”21日零点刚过,通往市医院急诊门诊的走廊上,几名120医务人员匆匆而过。在急诊门诊室里,急诊科医生侯佰杨正在为一位面部外伤的患者处理伤口。
今年是侯佰杨到市医院工作以来,连续值守的第三个除夕。“今天要值守24小时,初四上白班,初五又值24小时。”对侯佰杨来说,春节在岗已成习惯。
“大爷,你这是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问题,要先把尿排出来,然后再做进一步检查……” 门诊室里,侯佰杨又开始忙碌起来。
同一时间,在外科门诊外的急诊大厅里,已有32年工龄的副主任护师李仲春正在和患者家属交流沟通,引导患者就诊。
除夕夜急诊科的“会诊”
“吴主任,李会珍(化名)的检测报告出来了,情况不是很理想。”“我跟着过来看一下,再给家属做一下工作。”21日23时05分,吴艺接到急诊科综合病房值班医生高钟林的电话后,立即赶到医院组织“会诊”。
李会珍因感染新冠病毒导致重症肺炎,在急诊科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肺炎得到了有效治疗。但是,李会珍却因之前肠胃溃疡,引发脓毒血症,情况危急。
“现在已经降到了4,正常是11以上,如果不及时输血,后果不堪设想。”“家属在治疗上不是特别积极,需要进一步沟通。”“重症肺炎都治好了,如果因为一个溃疡走了,实在太可惜了。”在医生办公室里,吴艺、高钟林和急诊科医生柏晓岚对病情、治疗方案进行认真分析,同时也对治疗可能遇到的阻力进行研判。
经过“会诊”,吴艺等人决定立即和李会珍的家属再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在与家属沟通后,形成了新的治疗方案。
走出病房,吴艺、高钟林的脚步轻松了许多。“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都会尽100%的努力,这就是我们急诊人。”吴艺说。
上班是医生,下班是家属
“患者血氧饱和度60%,呼吸急促,需要紧急气管插管。”
“患者腹部疼痛,大汗淋漓。”
“患者饮酒后恶心呕吐,意识不清。”
除夕,市医院急诊人的脚步没有停歇,每分每秒都在与死神作斗争。“今年除夕没有高危重症,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祥和的新年。”吴艺说。
“急诊科就是这样,前一秒还风平浪静,后一秒又波涛汹涌。”急诊科护士杨开敏说。
“你有一个好妈妈,一定要坚持下去,要有信心。”病床前,吴艺和高钟林鼓励之前从ICU转出的危重症肺炎患者高寒(化名)。高寒因感染新冠病毒发展到危重症住进ICU,经过医务人员的全力救治,高寒病情明显好转,已转入急诊科综合病房继续治疗。
忙碌工作时间总会过得很快,缓过神已是次日8时,高钟林也将结束值班。由于母亲脑外伤住在急诊科综合病房,高钟林脱下工作服后又成了一名患者家属,继续在医院照顾母亲。
春节期间,市医院急诊科每一名医护人员都犹如“战士”,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医务人员为透析患者消毒
血液净化中心
守护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1月21日7时10分,市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主任薛痕来到血液净化中心,准备迎接透析患者的到来。从去年12月中旬以来,这个时间点薛痕已经形成了“生物钟”。
“血液净化是肾衰患者维持生命的保障,医院在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病患的‘六保’中,‘保必须’就是要保障他们安全就医。”春节期间,薛痕和血液净化中心全体医务人员继续坚守岗位,全力守护患者生命健康。
坚守岗位 医疗服务不断档
每天7时40分左右,第一批病人就要开始进行透析,而在病人到来之前,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要就位。
“我们平时6时50分左右就来了。”血液净化中心从市区城后路搬到大兴院区后,不仅更换了所有设备,还增加了33台设备,整个中心达到80台设备。“我们病人多,每个人都要值班。”护士曹晴荷说,透析患者的治疗一天也不能耽误,每年除夕都在上班,春节也不会放假。
“奶奶,都准备好了,您可以躺下做治疗了。”“大爷您慢一点,不要着急。”7时20分,护士们一边忙碌着,一边微笑着安排病人治疗。
8时整,所有病人都已上机治疗,这时天才大亮。“今天是除夕,护士和医生比平时都来得早,只为让透析患者能早点做完透析,早点回家过年。”薛痕说。
走进血液净化中心,宽敞舒适的环境让人丝毫没有身处“医院”的压抑。
测血压、调试机器、记录数据……护士们守在自己负责的片区,各自忙着手中的活。“一个小时就要测一次血压,随时掌握患者透析的情况,并记录下来打印出来。”护师卢红娟一边说,一边把刚刚测量的数据用手机录入系统。
“今天病人多,80张床全部满了。”薛痕说,有些患者不喜欢大年初一到医院,所以调整了自己的治疗安排。
在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血液净化中心95%以上医务人员也感染了。“为了保证患者得到治疗,大家都坚守在岗位上。”医生陈茂丽说,大部分医务人员至今没有完全康复,许多人都还有咳嗽、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
为了减少交叉感染,血液净化中心开展了分区、专人专机、分时段透析等工作,打消了患者的治疗顾虑。
“春节至少要轮班三四次,大家都习惯了。”曹晴荷说,同事们都主动承担春节值班任务,确保医疗服务不断档。
合理安排 贴心服务无止境
每一批患者上机,薛痕都要带着科室的主治医生对收治的病人进行例行查房。
“部分透析患者比较年轻,节日期间有些患者需要值班,我们就专门安排晚上为他们进行透析。”除了上白班,陈茂丽和同事还要上夜班,如果遇到急诊病人,很多时候会忙到凌晨两三点,“有些患者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透析,这类病人大多数也选择晚上来透析。”
因为早上起得早,病人一上机器陆陆续续进入了梦乡,但医护人员却一分钟都没闲着。他们逐一对每一个病人进行二次核对,根据医嘱更换透析液,认真记录透析记录单,准备病人透析所用的药物……
“4个小时透析时间里,我们一直守在病床前,上厕所都是速去速回,到休息室喝口水也要请假。”卢红娟说,你别看他们都拿着手机,其实他们都是在记录透析清单,把治疗相关信息录入系统。
“陈医生,你过来看一下,曹婆婆的管子是不是有点问题?”听到曹晴荷在喊,陈茂丽赶紧跑到曹婆婆的床前,认真检查,并拍下照片发给相关医生进行诊疗。
“曹婆婆透析采用的是颈内静脉置管,有些感染,马上进行处理。”陈茂丽说,一直以来,医务人员都把每一名患者看作是自己的亲人,贴心地为他们服务。
第一批病人顺利结束透析,陆续回家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消毒整理后,血液净化中心又迎来第二批病人。
23时30分,市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依然灯火通明,机器仍在不停工作,医生护士继续忙碌着。
医务人员为住院病人配液
卒中救治团队
打好一场场“脑细胞”争夺战
“患者左侧行动受限,口齿不清……”“马上送到手术室,进行造影检查,准备进行介入手术。”1月24日15时40分,市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郑波接到急诊电话,将病人转送到华西医院返雅途中的他,刚好进入雅安市区。
这是春节长假的第4天,也是郑波春节开展的第5台卒中急诊手术。“卒中发生后,每分钟大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必须争分夺秒。”郑波说,市医院卒中救治团队时刻准备着守护患者脑健康,为全市人民生命安全护航。
争分夺秒 患者转危为安
“早上起来,感觉他右腿走路出现问题,说话也口齿不清。”1月24日上午,家住荥经县的黄勇(化名)家人发现黄勇出现了卒中症状,立即将其送到荥经县人民医院进行检查。随后,黄勇家人决定将黄勇送到市医院进行治疗。
16时08分,黄勇被推进介入手术室进行造影。这时,郑波和神经内科医生范洋、麻醉科医生冯卓等卒中救治团队已经就位。
“检查结果显示是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并且是串联式狭窄。”在病情确诊后,郑波和范洋立即进行手术,做紧急处理。
嘟嘟、嘟嘟……穿着近20公斤的铅衣,郑波和范洋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湿透;而监护仪上不断跳动的数据,也让冯卓时刻感到紧张。
“88/56mmHg”,冯卓穿上铅衣再次冲进手术室,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病人一直没有吃饭,加上有血液系统类疾病,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常遇到。”
“看这个血管,血液流动已经非常流畅,狭窄部分已经没有堵塞,大血管情况明显改善,但还要视情况安装支架。”17时46分,郑波走出手术室,向黄勇家属介绍手术情况,“由于患者有血液系统类疾病,同台手术安装支架风险非常高,家属商量等恢复后,再择期进行支架手术。”
18时15分,黄勇苏醒过来,语言和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除夕坚守 4台手术连轴转
“郑主任,刚刚从石棉县转诊来一位急诊卒中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有一名宝兴卒中患者正在转诊途中。”1月21日10时15分,刚刚买好年货准备和妻子回芦山吃年夜饭的郑波接到急诊手术的电话,陪妻子回娘家过年的计划不得不中断。
脑卒中是由于血管堵塞或者血管破裂引起,特别是血管堵塞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占到急性脑卒中的80%。血管堵塞如果不第一时间开通血管,缺血的远端脑组织就会因为缺血而坏死。
接完电话,郑波立即赶回医院。
“这已经是常态。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春节和365天中的任何一天都一样。”郑波说。
一台手术接着一台,连续三台手术都非常顺利。
“郑主任,刚刚收治了一位93岁的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急诊手术。”23时15分,做完手术返回家中的郑波刚端起饭碗,又接到了医院的电话。
郑波立即赶回大兴院区,为患者手术。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老人转危为安。郑波走出手术室,新年已经到来。回到家,已是凌晨3点。
患者信任 携手与病魔抗争
“你家住在哪里”“石棉”“来,把双手都举一下,把双脚也抬一下”……24日18时35分,郑波走进病房查房,再次对患者杨术军(化名)术后情况进行评估。
1月21日,杨术军突发脑卒中,不能言语和行动。随后家人将杨术军送到医院治疗。
“术后20分钟就能说话,走路也没有什么问题,和正常人没有区别。”杨术军的家属介绍,他以前听人说中风(脑卒中)致死致残率非常高,一直都非常担心,“没想到手术效果这么明显,非常感谢医生。”
走进宝兴患者彭强(化名)的病房,他正和妻子、女儿玩扑克牌,丝毫没有患过脑卒中的迹象。
彭强的女儿介绍,父亲身体一直不错,但春节前一直很忙碌,这才发病。除夕当天送父亲到医院途中,她一直犹豫要不要把父亲转到华西医院治疗,“后来,我听说郑主任是从原成都军区总医院引进过来的专家,我就放心在这里做手术,没想到手术效果这么好。”
19时25分,走出病房,郑波的肚子“咕噜咕噜”发出声响。“食堂已经关门了,只有吃方便面了。”郑波说。
杨超(左)正在收住院病人
与患者同“呼吸”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1月24日8时到16时,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收治8名病人。
30床换液体、12床药输完了、有病人需要安排床位……从接班开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鄂文蜀就没有停过脚步。往年春节,科室住院病人只有三四十人,而今年有八十多人,压力可想而知。
“之前,大家都感染了新冠病毒,至今都还没有完全康复,我们坚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就是在帮助别人。”主治医师杨超说,春节期间虽然科室收治的阳性病人只占50%,但值班工作量却是往年两倍以上。
一个多月来,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病毒较量,与时间赛跑,与患者同“呼吸”。
持续收治住院病人
“你平时身体状况怎么样?”“我就是走路特别喘,每年都要住两次医院,治疗一下就好了。” 当日15时,来自泸定县的慢阻肺患者石光华(化名)刚收治入院,杨超立即来到病房了解病情。
“21床呼吸困难,需要上呼吸机。”刚为石光华检查完身体,旁边病房又传来护士罗吉的声音。
“你这是心脏不好,怎么收治到我们这边了?”“他心脏有点问题,计划下个月做一个微创手术,但今天又犯病了。”21床病人罗晓强(化名)因为呼吸困难被收治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超一接手便知道病根是在心脏上,立即申请了专家会诊。
“病人年龄大,安排了手术之后就没坚持吃药,导致病情加重。”杨超说。
这时,当班医生罗秋锐正在为来自甘孜州的病人扎西(化名)看胸片。扎西当天因为身体不适到成都进行检查,然后返回市医院治疗。
“这已经是我当班收治的第八个病人了。”罗秋锐说。
坚守就是最大奉献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正常是13个医生上班,一般由一名老医生带着一名年轻医生组成一个组。除去门诊、进修、下派等人员,5个组轮转是最稳定的模式。
“我们这个组运气比较好,春节刚好值一个班。”杨超说。
去年12月中旬以来,科室里所有的医务人员陆续感染新冠病毒,大家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
“如果我们顶不住休息了,其他组就要顶上去,就会加快轮转的速度。”那时,每天有七八十个会诊,王炳炽经常会诊到凌晨2点,回到办公室打一个盹又继续上班。“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三天时间科室100张床位就爆满了,一床难求。”王炳炽说。
1月10日开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逐渐减少,目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阳性病人只占一半。
“我们坚守岗位,就是为其他同事在做奉献。”杨超说,一个多月来,全部医务人员都在坚守。
“大爷,如果疼你就说。”患者石光华的血管非常细,在扎针时还会跳动,罗吉没有成功。鄂文蜀立即到病房帮忙,她一边和石光华交流,一边迅速运针推入,“老人吃饭少,血管比较细。”
“我今天、明天、后天都要值班,春节几乎天天值班。”给石光华抽完血,鄂文蜀又去给24床换药,护士站前扎西正等着办入院手续。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病人都是病情比较重的。
12床呼叫、36床呼叫、45床呼叫……护士站里,呼叫器一直响个不停,罗吉和鄂文蜀一直来回小跑着。
平时,科室的病危病重患者在10人左右,现在住的大部分都是比较重的患者。春节前,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大量出院,现在科室其他疾病的病人正在增加。
“今天已经走了两万多步,离下班还早,减肥的问题都解决了。”鄂文蜀笑着说,“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我们随时都与患者一起‘呼吸’。”本报记者 周代庆
护士为新生儿检查身体
妇产科 迎接新生命中迎新春
“1、2、3,加油!”1月26日9时47分,市医院妇产科产房里,在医护人员的鼓励下,杨国燕(化名)顺利分娩,妇产科迎来第42个新年宝宝。
截至1月26日18时,市医院妇产科已经诞生了52个新年宝宝。
昼夜守护 三班坚守护平安
1月26日7时50分,妇产科洗婴室开始热闹起来,每天这个点家属们都会抱着新生儿来这里给孩子洗澡和检查身体。
“麻烦大家把孩子放在这里,然后在外面等。”因为新年宝宝比较多,妇产科副护士长白琴也赶来帮忙。
洗婴室外,家属们隔着大大的玻璃窗看护士给每一个宝宝洗澡,看医生为他们检查身体。听着室内“哇哇哇”的宝宝哭声,家属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与贴在玻璃上的“新年快乐”一起构成一幅温馨的画面。
查看并评估病人、记录病程、与家属沟通谈话签字、办理出入院手续……一项项工作被在班的医生处理得井井有条;做胎监、挂液体、换药、处理医嘱、护理产妇……每位在班护士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护理工作。
去年12月中旬开始,妇产科医务人员陆续感染新冠病毒。面对医务人员陆续感染的情况,妇产科主任李毅及时动态调整值班安排,从原来的一线二线值班调整为值班、副班和守班,确保手术安全。
“至今仍有许多医务人员未完全康复,三班人员随时在岗应对突发事件,全力以赴保母婴平安。” 徐玲说。
团队协同 高危产妇转危为安
1月25日晚,轮到妇产科医生张梅值班,当天晚上她完成了8个顺产、两台剖宫产手术和一台胎盘早剥手术。
“妇产科医生每天做的都是走钢丝的事情,随时面对不同的挑战。”张梅说,在旁人看来很平常的分娩,每一次接生都惊心动魄,瞬息万变。
“一位孕妇胎盘早剥,从甘孜州开了9个小时的车过来,情况危急。”1月25日21时许,张梅接诊了一位从甘孜州转诊出来的孕妇,因为胎儿已经没有了心跳,随时会危及孕妇的生命,“我们立即给孕妇进行了手术,确保其生命安全。”
节日期间,为一位患有心脏病的产妇实施手术成为妇产科医护人员新年最深刻的记忆。
“产妇患有心脏病,是从县上转诊到市医院救治的患者。入院时,情况已经非常不好,胎儿心率下降到了60以下,产妇呼吸非常困难。”徐玲说,当时,产妇已经不能平躺,只能半坐着进行手术。
5分钟时间,心内科和ICU专家便赶到手术室,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最后,在妇产科、心内科、ICU等科室的共同努力下,该产妇转危为安。
信任相伴 提供更优质温馨环境
“选择到这里来生孩子,就是对这里的医护人员的信任。”杨国燕的丈夫谢何林是巴中人,在汉源县九襄镇工作,父母建议杨国燕在巴中或汉源生孩子,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谢何林选择让妻子在市医院生产,“我年前就把母亲从巴中接过来了。”
8时25分,谢何林陪着杨国燕进入产房分娩。
9时43分,胎儿的心跳出现异常。见此情况,徐玲和在场医务人员立即给杨国燕腹部助力,指导杨国燕正确用劲。
“快了,快了,已经看到头了。”9时46分,在医务人员的助力下,孩子头部出来了。
“哇哇哇……”9时47分,杨国燕顺利生下儿子。
“非常紧张,也很激动,满怀感恩。”在产房,谢何林亲眼见证了妻子分娩的情景,也看到了医护人员为妻子鼓劲,以及在妻子分娩中所作的努力和付出。“感谢妇产科的医护人员,是她们全力以赴确保了母子平安。”
“目前,我们妇产科开展了无痛分娩、导乐分娩、家属陪产等特需服务。”近年来,为了满足不同孕产妇的需求,市医院开通了特需门诊等医疗服务,从怀孕、分娩到产后提供服务,特需病房也将在节后开放。“在保障母儿安全的同时,也为孕产妇提供了更优质温馨的分娩环境。”徐玲说。
产房里不时传出的一声声清脆啼哭声,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对于产科医护人员,新生命的平安降生是新年最好的祝福和礼物。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3-01-31 09:15:01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