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10 08:47:40 来源:雅安日报
扎根藏乡26年,他为藏族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飞出大山翱翔蓝天;手工做牦牛毛衣服,她不断传承推广藏族传统文化,让嘉绒纺织品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民族品牌;记录“神山”10余年,他把家乡的美景发布到网上,让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
夹金山下、硗碛湖边,宝兴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硗碛藏族乡就坐落在此。
这里有镶嵌在“神山”之间的蓝宝石——硗碛湖;有亚洲通达最好的360°观景平台——达瓦更扎;有“神仙居住”的地方——神木垒;还有别具一格的藏族民居锅庄楼和独具特色的藏族服饰……
在雪山脚下、硗碛湖畔,刘江、能卡曼、阿生用毕生精力在此守望,用心血传播文化知识、传承民族工艺、传递旅游信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夹金山下。
能卡曼展示嘉绒纺织工具
从云上达瓦帐篷酒店的观景平台眺望硗碛湖
游客到硗碛旅游,穿着民族服装拍照
26年的坚守
让更多学生飞出大山
46岁、校长、教书26年……10月26日,宝兴县硗碛藏族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足球场上,一位面容干瘦、头发有些花白的中年男子正在“巡课”。 初见刘江,一身洗得发灰的衣服,让人无法与他的年龄、职务和教龄联系起来。
“yo~wo~ lie~”,身着藏族服饰的学生正唱着“多声部民歌”,跳起硗碛锅庄。
“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生土长的刘江,对当地的民族文化感情深厚。1996年,刘江师专毕业后就回乡教书。“我爱人是名山人,也跟着到了硗碛,一干就是26年。”
杨天赐是刘江的一名学生,小学4年级转学到县城就读,初二时又转回硗碛上学。“转来转去,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也非常不好。”刘江讲身边的故事,激励杨天赐,最终,孩子考上了高中,又顺利考上大学。
“刘老师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娃娃一样。”刘江的学生王艳说。
目前,学校有194名学生,99%是嘉绒藏族。
硗碛是歌舞之乡,多声部民歌、硗碛锅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却面临失传。
2019年,刘江申报市级嘉绒藏族研究课程,其中《构建嘉绒藏族传统文化校园传承体系的实践研究》被确立为省级重大课题,“多声部民歌”、硗碛锅庄舞课程上了该校课表,学校还成立学生社团对嘉绒藏族的文化进行学习传承。
“传承嘉绒藏族文化,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26年来,刘江一直坚持这个目标。
骨子里的热爱
藏族姑娘的传承人生
36岁的藏族姑娘能卡曼是土生土长的硗碛人,她一直受刘江教育,走出校园后,选择传承民族文化这条路。“她主动联系到学校上课,教授花腰带编织技艺。”刘江说,能卡曼让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如何用牦牛毛制作成布,再将布制作成一件衣服。
“妈妈用牦牛毛做衣服,我就在一旁看,拿着制作衣服的工具当玩具。” 小时候,能卡曼跟着母亲学习手工做牦牛衣服,藏族老一辈认为,女孩子必须会手工做牦牛衣服。“我这个年龄的人,会这门技艺的已经不多了。”
走进夹金山村的能卡曼手作工作室,她拿着嘉绒纺织品介绍她的设计理念,演示如何使用。“很多朋友来到夹金山村,都要穿藏族服饰拍照,让我萌生了制作民族服饰的想法。”
2016年,能卡曼成立了“能卡曼手作”工作室,带领周围妇女制作牦牛毛纺织品。从设计到制作,能卡曼用了两年时间。“我白天干活,晚上研究。”能卡曼成为牦牛毛手工织布的非遗传承人后,带动全村30余名妇女就业。
在村里,能卡曼还是一名有名的摄影师。她经常背着相机记录村上的人和事。“别人关注的我关注,别人不关注的我也关注。”能卡曼笑着说。
2014年,乡村之眼公益组织到雅安开展影像培训。“老人们觉得一个女孩应该在家操持家务。”能卡曼的丈夫阿泰却和其他人的观念不一样,从未摸过相机的能卡曼几乎是被阿泰“逼”着去学摄影的。
2014年,当地举行最后一次徒手扳牛剪毛,能卡曼拿起相机记录下全过程,将拍摄的纪录片取名《色达麦隆》,参加了COART艺术节、广西民族志影展。通过记录和交流,她了解到影像的力量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后来,能卡曼和一名学生共同拍摄了嘉绒藏族特色食物制作的片子,拍摄和记录一位老阿妈用“大花刺参”做醪糟、酒曲的纪录片。“今年老阿妈去世了,纪录片成为了珍贵的文化传承的影像。”能卡曼说,民族文化传承需要更多的人,在传承藏族文化过程中,她还认识了阿生——宣传达瓦更扎的“网红”。
为家乡代言
让网友恋上达瓦更扎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汽车在红叶林中穿行,小溪边、树林下一群群牦牛啃着发黄的草。
站在云上达瓦帐篷酒店的观景平台上远眺,硗碛湖像一块蓝宝石镶嵌在红黄绿相间的山间,放眼望去就像是一幅美丽的油画。
“这是硗碛最美的季节。”嘎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阿生用手机将美景记录下来,发给成都的游客。
云瀑云海、日照金山、佛光、星空……“达瓦更扎,在藏语中意思是美丽的神山。” 2019年5月,阿生开办了帐篷酒店——云上达瓦帐篷酒店,时常在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照片、视频,推送达瓦更扎的美景,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抖音有1万粉丝。”阿生说。
云上达瓦帐篷酒店刚营业就“火爆”起来,酒店相关信息在抖音等平台上被很多驴友、背包客推荐。
嘎日村全部是嘉绒藏族,拥有海拔2600多米的高山牧场。“村民以养牦牛、跑山猪,种植土豆、玉米为生。”阿生说,道路不通,全靠人背马驮,除了亲戚都没人来。
要想富,先修路。65岁的老人杨明兰站了出来支持修路,在村民的投工投劳下,牧场路修建好了。“这条路最后成了通往达瓦更扎的要道。”阿生说。
通过网络推荐达瓦更扎的美景,促成了达瓦更扎景区的打造。村民们开始开酒店和农家乐。在阿生的带动下,昔日的贫困户长书也成为一名致富能手。
长书的父母长期生病,两个小孩还要供养。“游客这么多,我也想试试。”看见大家生意有了起色,长书利用土地流转的资金,与一名合伙人一起打造集装箱帐篷酒店。“现在开上了小车,生活越来越好。”阿生说。
嘎日村民宿和藏家乐共有50余家,如今村民们腰包鼓鼓的,获得感满满的,集体经济也有了很大提高。
当天,阿生和村组干部商讨下一步的打算,计划坚持“民宿+景区”模式,带动种植养殖业发展,打造“云上达瓦民俗村”。
深夜,阿生又回到帐篷酒店,站在观景平台眺望。静谧的夜里,潺潺流淌的溪水正沿着夹金山、神木垒、达瓦更扎的山涧流向硗碛湖,在硗碛湖融为一体。
本报记者 李晓明 鲁妮娜 彭艳霞 周代庆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2-11-10 08:47:40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