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11 18:51:06 北纬网
“9·5”泸定地震以来,汉源县结合“5·12”“4·20”两次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经验,围绕“努力把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目标,对照 “一年全面开工、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圆满收官”要求,全力推动灾区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9月10日,记者走进汉源县灾后重建现场,看该县灾后重建迈出的坚定步伐。
新居孕育新希望
走进大树镇麦坪村集中安置点,两排青瓦白墙的双层小楼耸立于汉源湖畔。房前,平整的硬化道路与护栏延伸至新建的活动广场,两排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屋后,敞亮的坝子上晾晒着玉米,堆放着南瓜、农具等。
重建户刘洪平正同4名工人一起对自家新房进行外墙粉刷。受“9·5”泸定地震影响,刘洪平家房子受损严重,被鉴定为D级危房,需要拆除重建。因刘洪平家原房基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宜原址重建,经过镇村组干部的协调对接,最终统一规划到了安置点内。
“我家新房有九十个平方,已经修建完成了,正在进行内外墙面粉刷。”刘洪平说。
从土坯房到砖混两层小楼,结实漂亮的新房让刘洪平一家内心充满感激,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在安置点内,有像刘洪平家一样正在加紧装修的村民,还有不少已经搬进新家的群众。走进已入住群众家中,客厅、厨房宽敞明亮,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重建户黄月宪高兴地说:“和以前相比,现在好得太多了,样样都可以。”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安置点风貌打造,继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活动广场配套设施设备,让安置点群众水电路网、生活环境各方面都得到保障,让群众搬得放心、住得舒心。”大树镇工作人员何平说。
据了解,大树镇麦坪村共有22户重建户,其中有19户集中安置户,3户散户,目前已有15户住进新房。灾后恢复重建托起了受灾群众的新希望,重建户们正努力开创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地灾治理筑牢“安全墙”
走在新建堤防,看着田地作物长势喜人。富乡乡富康村村民李治勋内心充满喜悦。过去汛期来临,洪水沿着旭家沟一路肆虐,冲毁良田时有发生。
“9·5”泸定地震后,汉源县积极推进灾后重建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提升 。汉源县堤防工程灾后重建项目结合旭家沟富乡乡富强村段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总投资2444万元,新建堤防3.1公里,完成综合治理河长4.3公里,于今年4月全面完工,与现有堤防形成完善封闭的防洪体系,提高了防洪标准,有效保护沿线430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及2800 亩耕地安全。
“政府帮我们把河道治理了,对老百姓的意义很大。我们现在可以安心种好自己的庄稼,把我们的经济搞好,最感谢的是党和政府。”李治勋说。
安居才能乐业。在富乡乡双江村,老乡政府滑坡受“9·5”泸定地震影响变形加剧、产生许多拉张裂缝,如遇大雨将可能发生牵引式滑动变形,危及坡下10余户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达700万元。
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富乡乡党委政府对地灾点进行常态化监测和巡查,并在相关部门帮助下,获得灾后重建项目支持,修建桩板墙和排水沟,于8月底完成了滑坡治理,以绝后患。
“现在我们住起也放心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富乡乡双江村村民蒋培源说。
除此之外,宜东镇下半坡头、盘龙岩等4个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也在全力推进中。
一年来,汉源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灾后重建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安排部署,投入1490万元加快推进滑坡等地质灾害治理,对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全面提升21个乡镇和123个村(社区)应急救援能力,全县“半小时”应急抢险救援圈初步构建,防灾减灾综合防范能力有效提升。
如今的汉源,社会安全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汉源县也在安全和稳定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
汉源融媒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丹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李桃月
来源:北纬网 日期: 2023-09-11 18:51:06
编辑:李桃月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