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02 16:06:27 来源:经济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去年突破5万亿元大关,达到53850.8亿元,全省经济实力持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今年以来,四川各地竞相发力,工作安排突出“早”,项目推动突出“快”,1月份至6月份,70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8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65.6%,超时序进度15.6个百分点。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表示,四川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超常举措保运行稳大盘,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壮大主干做强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缩小区域差距,进一步壮大主干、做强次级支撑和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下更大气力加快省内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盆周山区发展。
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在规划建设中一方面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注重生态价值,另一方面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天府新区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比如,2018年6月13日落户于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成都商汤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软件公司,经过4年的发展,商汤科技如今拥有员工近200名,人数增长近10倍。截至目前,天府新区已集聚新经济企业1.8万余家,汇聚青年人才17万余名、院士等高层次人才450余名。环湖布局的成都科学城正在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成都近年来以“链长制”为牵引,以20个重点产业链为主线,在链主企业引育、实施招商引智和项目攻坚等方面实现稳步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已形成万亿元级电子信息产业和8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16个,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近3倍、达782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翻番。
绵阳经济总量位列四川“次级支撑”城市之首,目前已集聚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超过200个,科技创新动能奔涌。凭借厚实的工业基础和强劲的创新实力,2020年,绵阳经济总量在除成都之外的20个市州中率先突破3000亿元大关,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宜宾的支柱产业过去主要是“一黑一白”,即煤化工和白酒。如今,宜宾大力发展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2019年至今,宜宾市共引进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及配套项目70多个,总投资约1800多亿元,已构建起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一座崭新的“动力电池之都”正快速崛起,去年,宜宾经济总量也跨过3000亿元关口。
“重装之都”德阳则走上了“数字经济”的新路。今年6月,全国首个以“数据要素”为核心产业的园区——四川数据要素产业园在德阳成立,也标志着四川在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领域市场化、产业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作为成都都市圈的成员之一,德阳抢抓机遇,在产业发展、交通布局方面不断发力。
不论是支持川北、川南、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还是加快提升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四川顺应空间结构变化新趋势,着眼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各梯级城市之间形成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喜人局面。
统筹发展缩小差距
“有了动车,大凉山通往外界的路更通畅了,希望以后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再回来建设大凉山。”凉山州喜德县瓦尔学校初三学生吉尔伍支说。今年1月10日凉山州正式步入动车时代,也开启了从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地处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由于自然条件差、发展相对不足,曾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四川派出5700多名党员干部奔赴凉山驻村帮扶。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凉山这片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被次第攻破,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人们正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新期盼,共赴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行走在巴蜀大地上,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次第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更优美、产业层次更丰富,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伴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一批在外务工的农村能人相继返回家乡,带头创业。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巴中市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怡霖农场负责人覃发琼就是众多返乡的创业者之一。2020年,她结束14年的打工生涯,回到小田村建起了养殖场,养殖南江黄羊。“去年我挣了2万多元,今年将扩大规模,收入可以实现翻番。”覃发琼高兴地告诉记者。
四川不断完善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机制,出台惠农富农政策,全省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75元,比2016年增加6372元,平均增长9.4%。
蓬勃的发展态势不仅体现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更体现在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区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成都平原经济区稳增长“压舱石”作用明显,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的61.1%;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进展,经济增速持续领跑,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稳步推进,攀西经济区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成效明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
川渝协作融合融通
四川认真落实中央“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等重要要求,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筑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建设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枢纽。
今年7月1日是成渝铁路开通70周年的日子。“以前仅有一条成渝铁路连通成都与重庆,随着2021年8月成渝中线高铁获批,连接两市的铁路将增至4条,川渝两地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车站党委副书记崔建军介绍。去年,成渝两地间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00余对,日均发送旅客约9万人次。从道路更畅到产业相连,川渝两地相融共建的场面越来越多。
两年多来,四川与重庆市紧密协作、相向而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
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特征初步显现,实现发展态势之变。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万亿元,同比增长8.5%,经济总量占全国的6.5%,在几大经济圈中后发赶超态势明显。
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效应持续增强,实现创新动能之变。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2021年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万户,比2019年增加近5000户。
内陆腹地正加快转变为开放前沿,实现开放能级之变。2021年进出川大通道达40条,比2019年增加9条,成渝之间实现一小时通达,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约6000列,占全国的比重近30%。
川渝两地全面加强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和工作协调,实现融合融通之变。两年多来,两地先后召开4次党政联席会议,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全面建立,150个合作共建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944亿元。
随着双城经济圈战略的推进,这一关乎川渝两地协同互动,关乎东西部协作共进,更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擘画正变成美好现实。
责任编辑:李洋
来源:经济日报 日期: 2022-08-02 16:06:27
编辑:李洋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