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2-14 08:51:19 来源:雅安日报
我市在重建中打造的旅游精品项目禾茂田园,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 本报记者 郝立艺 摄
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万户9.4万人、贫困村261个,8.3%的贫困发生率位于四川省‘四大片区’外的9个市(州)首位。”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工作思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采取一系列超常举措,尽锐出战、精细“绣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截至2018年底,我市累计减贫2.9万户9.4万人、退出贫困村261个,提前两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翻了近两番,贫困村、贫困户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从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脱贫攻坚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重建脱贫双重难
披荆斩棘不容缓
脱贫攻坚,啃的是硬骨头、打的是攻坚战;灾后重建,翻的是重重山、盼的是民生安。
雅安,地处“川西咽喉”,身在“民族走廊”,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典型山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来袭,距震中仅200多公里的雅安受灾严重。“4·20”芦山强烈地震来袭,雅安身处震中。
一时间,重建与脱贫成为摆在雅安面前的两座大山。
夹金山下的雪山村23号,田姐家民宿的主人李德华和妻子正在忙着熏制腊肠和腊肉。“只要一发朋友圈就售完。”李德华说,6年的民宿经营之路,让他认识了全国各地的朋友。虽然不常来民宿,但雪山村里曾经萦绕在舌尖中的味道,让不少顾客念念不忘。
雪山村是一个因重建而走红的村子。重建对于雪山村来说,意味着重生。
“曾经的雪山村,缺水少粮,山高路远,只有穷。”李德华说,曾经,他和村里的年轻人站在高山上瞭望,他们的家乡除了山还是山,年轻人们都逃跑似的想摆脱它的桎梏,尤其是遭受两次大地震打击后。
此时,我市以实施重建项目夯实脱贫基础、围绕重建载体拓宽发展空间,延续重建精神激发内生动力等为相互结合的双攻坚思路,率先明确。
优先开展住房重建,将重建项目资金向贫困村集中倾斜;利用重建中建成的农旅融合特色小镇,增强城乡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依托重建中打造的一批旅游精品项目,辐射带动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同步跟进。
在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重建原则下,雪山村开始涅槃。
2015年9月20日,雪山村民宿统一开业。当年,村民就迎来了不错的收益。
李德华将信将疑地回到家乡,当起了民宿老板。
一干就是6年,李德华不仅把这个老板当好了,他还将“田姐家”民宿的名气打响了。
疫情前,“田姐家”民宿几乎满员。受疫情影响,他和妻子在家准备土特产。“算起来,我家还可以。”李德华说。
从贫困村到小康村,“雪山村”三个字是对重建与脱贫双攻坚最好的诠释。
近年来,我市抓住“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机遇,实施重建扶贫“双攻坚”。优先开展住房重建,通过建立农房重建贷款担保基金,优先将贫困户纳入贴息贷款发放范围,完成78792户农村住房重建,625户特困群众由政府“兜底建房”,4482户建房困难群众通过部门帮扶、社会援助、对口援建等方式建房。同时,把灾后重建各类项目资金向贫困村集中倾斜,累计整合项目1029个、资金13亿元投放到贫困村,推动修建通村道路、入户路,实施改厕、改厨、改卫工程,推动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61所、文化院坝273个。
一排排新居拔地而起。住新房、挪穷窝、兴产业、奔小康,成为大家一致的期盼。
据统计,全市通过“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实现脱贫5.02万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53%。
脱贫脱困两道关
栉风沐雨定向前
我市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六县两区。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插花式”贫困分布广、中高山区贫困程度深、因病因残群体占比高等典型特征。
“谁愿意穷?谁愿意一辈子都过着苦日子?”雨城区青江街道张碗村脱贫户谢远富说,“党委政府没有忘记我们,我们就要往前冲!”在政策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谢远富搞起了生猪养殖,生活有了奔头。
心酸纵有千百种,沉默不语最难过。
同村的周义一家比谢远富更难。
周义和母亲身患侏儒症,父亲身体也不好。母亲在城区一菜市场摆摊卖菜,在党委政府和社会人士的帮助下,周义母亲的摊位费得到一定减免。每天凌晨2时,周义就会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母亲到菜市场,然后去批发市场“打菜”,帮助母亲摆好摊位后,再回到家中照顾瘫痪的父亲。
“我不怨命苦,因为我后面有党和政府。”周义说,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助下,家庭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父母生病住院也有政策兜底,每个月各种补贴加上母亲卖菜收入,一家人生活开销基本不愁。
据了解,脱贫攻坚中,我市紧盯“三保障”突出问题,逐户过筛、逐项补短。每年约1.35万贫困群众通过低保兜底实现脱贫目标,累计发放救助补助金1.94亿元。
在石棉县的大山深处,高海拔地区的回隆镇晏如村气温已经很低了,这时的蜜蜂不再忙着外出采蜜,养蜂人王文清也难得休息一下。
2013年4月,王文清突发脑梗,至今手脚依旧有点不协调。两年后的4月,根据政府的扶贫一户一策方案,同意扶助王文清养蜂,给他补助20桶蜜蜂。一天不见到蜜蜂,王文清心里就不踏实,于是他干脆把看蜂房修在了放蜂箱的后山上。吃住、养蜂看蜂,全部在一个地方解决。一年下来,蜂箱由原来的20桶发展成60桶。王文清在大山中的“甜蜜事业”起步了。
晏如村“两委”决定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让贫困户入股公益性的发展项目,而选定的项目就是养蜂。王文清第一个站了出来,主动到村里的养蜂基地帮着养蜂。村中养蜂基地第一次打出了蜂蜜,每个蜂箱产量2.5公斤,贫困户每户分得5公斤,每公斤160元,每户都有800元的收入。贫困户开心,王文清也开心。
敢于攻坚体现的是一种敢于斗争、坚韧不拔的奉献精神。正是这种意志品质激励着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脱贫攻坚中,我市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分阶段、分重点、分主体谋划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共同构筑起我市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
分阶段印发《雅安市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和《雅安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2个纲领性文件,连续5年编制实施《扶贫专项年度实施方案》,打出“3+13+N”政策“组合拳”,为脱贫攻坚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分年度制定《雅安市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雅安市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清单》,分季度打响脱贫攻坚“四季战役”,按月份梳理重点难点工作及责任分工,并通过“一把手”公开承诺,亮出“民生任务清单+跳起摸高目标”,倒逼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
党政“一把手”主持召开10次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和20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亲自研判脱贫难题,定向落实补短措施,特别是针对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等特殊问题,出台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十条措施”和加强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组织领导和工作力量的“九条措施”,确保攻坚过程中的难点问题逐项清零。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回望这一路,我市共投入近4万名精锐力量奔赴脱贫攻坚主战场,他们发现民生之难,直面民生之困,将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直接传达给困难群众。2016年以来,我市累计整合31.7亿元行业扶贫资金,精准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271个。
回望这些年,天堑之上,古路村上的农家乐火了;茶海中间,名山区的一家家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阳光之中,大渡河畔瓜果飘香;蝶变新生,龙门镇有说不完的“龙门阵”;夹金山下,红色的精神、白色的汉白玉、黑白色的大熊猫正拉着宝兴往前冲;黑砂城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实践;静美雨城,茶叶、林竹、绿色生态养殖三大特色优势让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9.4万名贫困群众、261个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中改变命运轨迹,这是怎样的惊天壮举!
本报记者 胡月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1-12-14 08:51:19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