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24 08:31:06 来源:雅安日报
2013年,黄芳的丈夫因病去世。面对家庭变故,黄芳单薄的身躯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养家糊口的同时,悉心照顾公公婆婆,教育好年幼的儿子,多年来,她默默无闻替夫尽孝心,在当地传为佳话。
“这都是女儿该做的”
11月22日,忙完地里的农活后,黄芳连忙收拾东西往家赶,这天是小雪,她要去婆婆家送早早买好的棉衣棉裤,让老人穿得暖,温暖度过这个冬天,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已经成为她的习惯,而且一做就是十多年。
“丈夫不在了,我就是老人的女儿,照顾老人是我的义务和责任,是谁遇到了都会这样做的。”一向乐观的黄芳这样说。几年来,黄芳总是在地里和家之间来回奔忙。在地里时,她一心扑在务农上,在家时,她尽心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
日复一日,黄芳不知疲倦地重复做着这些事。
2013年,黄芳的丈夫因病去世。两位年迈的老人伤心欲绝、眼泪汪汪。黄芳一边强忍心中的悲痛,一边精心照顾老人和孩子,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此后,除了在地里干农活的时间,黄芳一直陪在两位老人身边,无微不至照顾着他们。
为了更好地照料两位老人,黄芳带着孩子和他们住到一起,贴身照顾。她每天帮老人穿衣、刷牙、吃饭、按摩、烫脚;老人的食欲不好,她就换着做老人爱吃的饭菜……
孩子逐渐长大,家庭的经济压力与日俱增。为了增加家庭收入,黄芳到工地上干体力活,一家人的生活勉强能够维持。
然而一次意外,公婆同时入院。黄芳一人陪伴在他们身旁,每隔一小时就为老人翻一次身,按摩老人酸麻的肌肉。
在黄芳细心照料下,没过多久,两位老人平安出院。
“从来没有后悔过”
婚后,黄芳就和公婆住在一起,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本就年龄差距大的两代人生活在一起,自然会产生不少矛盾,面对家庭琐事,她一直坚持长幼有序、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对公公婆婆的教导都记在心上、做在行动上,用爱构建和谐的家庭。
各种苦累、辛酸,黄芳早已习惯,这么多年,让她感到欣慰的,便是懂事的儿子。受到母亲言传身教的影响,黄芳的儿子从小就十分听话。
“儿子从小就会帮我照顾公婆,有时还会帮我分担家务,减轻我的负担。”黄芳说,儿子长大开始挣钱后,特别懂事,省吃俭用帮家里偿还了不少债务。
儿媳与孙子的细心照顾,公婆看在眼里、乐在心头,逢人便说:“我有一个幸福的家,一个好儿媳。”
“能遇到这么好的儿媳,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行动不便的婆婆说起儿媳,竖起大拇指直夸好。
多年来照顾生病的老人,还要教育孩子,黄芳除了身心上的疲惫,精神上也饱受煎熬,但她却无怨无悔,选择了坚守。她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只想好好照顾年迈的老人,让他们多活几年,同时教育好我的儿子。我想,只要我把这两件事都做好了,我就心安了。”
本报记者 郑瑶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2-11-24 08:31:06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