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0-28 10:15:14 来源:雅安日报
工作中的李鲲
10月14日,全省2020年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李鲲和同事来到刚结束三年“战斗”的地方——芦山县宝盛乡中坝村,开展重阳节走访慰问活动。
刚下车,李鲲和同事默契地笑了笑,他们都闻到了“熟悉”的消毒水混合着猪的味道,这是中坝村现代化生猪代养场消毒时产生的特殊气味。李鲲打趣道:“这是致富的味道!”
看望曾经的脱贫户,李鲲轻车熟路,麻利地为大家带路,脚下的这条路他走了三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里的路我们闭着眼都能找到!”曾一起驻村的同事笑着说。
排忧
深入走访寻找致富路
2018年6月,李鲲进入芦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在单位没上几天班,就接到重任——前往芦山县宝盛乡中坝村驻村。
“当时完全不了解驻村工作,但也没想太多,第二天就带着行李去了中坝村。没想到一去就是三年。”李鲲用手指着不远处的村委会说,“当时就住在那里,平时吃饭也在那边。”
初到中坝村,李鲲很快适应了驻村工作的节奏。他和其他两名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走村串户,了解情况、深摸民情。通过深入走访,他们了解到中坝村贫困户的实际生产生活情况。很快,他和队友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当时我们通过帮助发展茶叶、生猪养殖等产业,解决务工就业227人、政策兜底46户75人,确保中坝村104户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李鲲介绍,去年年底,村集体经济生猪代养场第一栏生猪出栏,收益一百多万元。
路过脱贫户杨本江家,李鲲连忙说:“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户。”
杨本江今年49岁,上有80多岁老母亲,下有一双儿女。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母亲,杨本江没法外出务工,发展生产又无启动资金,家庭非常贫困,于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帮扶部门大力支持下,杨本江家建起鸡圈,发展起“借鸡生蛋”项目。
“杨本江养的蛋鸡产蛋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超万元,成功脱贫。”谈起杨本江,李鲲语气中带着夸赞。
养鸡之余,杨本江积极响应中坝村“发展高山生态绿茶,建成茶叶产业万亩亿元村”的号召,利用亲人无偿支持的土地,栽种茶叶32.7亩,获得每亩2000元政策补助资金共计6.54万元。
“他的茶叶盛产后,年收入估计能达到10万元左右。2020年他又开始养牛,目前养殖黄牛8头。”李鲲说,有帮扶单位大力帮扶,只要贫困户肯干、肯吃苦,日子都会越来越好。
脱贫攻坚以来,中坝村于2017年建成村集体茶厂和茶园,2020年建成村集体生猪代养场,2020年实现集体经济“百万村”目标,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解难
牢记使命打好“救灾”“防疫”仗
“好学,踏实,肯吃苦,做事认真,对自己要求高,有奉献精神,抢险救灾时冲在前头……”问起对李鲲的评价,同事罗列出一串优点。在同事看来,李鲲刚参加工作就来驻村,不抱怨、肯学习、能吃苦,是一个很优秀的年轻小伙。
“因为和村民们时常在一起,大家都很熟悉,有村民还想给李鲲介绍对象呢。”同事开玩笑地说。
芦山县在2019年和2020年都曾发生暴雨灾害,中坝村是受灾村之一。灾害发生后,李鲲和队员们一起参加抗洪抢险工作,抢通道路,清理淤泥,并以最快速度帮助农户恢复生产生活。
“村口那块空地是以前的防疫检查站,两回清淤泥也在那里……”李鲲和同事回忆道,一起清理淤泥的日子,两只手都磨出泡,累得一躺下就睡着,下半身是雨水,上半身是汗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李鲲和队员们全力投入中坝村疫情防控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看望慰问活动结束,李鲲也将中坝村走完了一遍。养猪场、茶园、脱贫户的家、村委会……一路走来,都是他三年驻村工作的回忆。
今年7月,李鲲结束派驻工作,回到了原单位。但他依然时常关注中坝村的消息,听说省上引大济岷工程要在中坝村修建大坝,他还专门去了解了一下修大坝对村民的发展影响。“中坝村会越来越好的!”对于中坝村的未来,李鲲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郑雨莎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1-10-28 10:15:14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