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5-19 11:07:16 来源:生态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里的江竹筠雕塑
鲁妮娜/文
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本部的校园里,坐落着一座女性雕像——她恬静地坐在一块大岩石上,穿着长衫,围着围巾,手握着书放在腿上。雕像同民国时候的女学生并无二致,然而她望向远方的眼神,是那般向往和坚毅,似乎目光所及之处,便是光明。
她叫江竹筠。这个名字或许有些许陌生,但要说“江姐”,那便耳熟能详,小说《红岩》中的江姐,便是以江竹筠为原型创作。
1944年,江竹筠化名江志炜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
时局动荡入校学农
1944年5月,江竹筠在重庆的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注意,被特务跟踪,因此她接受组织委派来到成都,在组织同意下化名江志炜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当时,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的相关专业都是源自四川农业大学汇流四川大学之前的各历史时期办学机构(如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四川高等农业学校、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四川省立农学院等)。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整,设置为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至1956年间四川农业大学办学机构),其学科专业设置在历经1952年的全国院系大调整后,于1956年迁置雅安。
江竹筠初入国立四川大学之时,正值时局发生重大变化之际。
1944年,国民党部队在豫、鄂、湘战区接连溃退,日寇铁蹄已经践踏到了贵州独山,西南大后方人民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深感激愤,新一轮人民革命浪潮即将掀起。
在成都的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无论有组织联系或是暂时失联的,都主动自觉地重新凝聚力量,以期策划新的革命行动。
在当时的国立四川大学,学生运动暗流涌动,革命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当时亲历和目睹这一轰轰烈烈斗争形势的共产党员江竹筠内心格外振奋,并通过参与进步社团,建立与同学们的友谊,鼓励谈心等各种方式,成了当时国立四川大学学生运动最深层次的策划者和组织人。
对于江竹筠在这一时期的活动,《川大记忆——校史文献选辑川大英烈第四辑》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江竹筠进大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党组织的代称)写信,表示要按“妈妈”的要求“读好书,取得优良的成绩”。后来的事实证明,她所说的“优良成绩”不仅是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好群众工作。江竹筠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既要做好党的工作,又要做一个好学生。举止言行,起居饮食都要符合一般学生的标准,按时作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自修时间抓紧学习,不轻易缺课。这样,尽管中学未读满,江竹筠的成绩仍然很好。
广交良友建立友谊
江竹筠在国立四川大学的社交活动和群众工作,是从入学考试开始的。在考场,她遇见一位来自郫县(今郫都区)农村的女同学董绛云。江竹筠喜欢她的朴素诚恳,学习踏实。后来碰巧做了同班同学,又在同一寝室。两人形影不离,学习生活互相帮助,情同姊妹。
董绛云是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她曾经噙泪追怀江竹筠:她信任我,爱护我,尊重我,从未引起过我一点反感。我生平很少遇到这样好相处的朋友。
江竹筠虽不在同学间多说话,但她对周围许多同学的情况和情绪了如指掌。王云先同学由于家贫,只能一边在邮局工作,一边在国立四川大学读书,难免缺课。江竹筠主动帮助她,把教师讲授的要点转告给她,又将记得很工整的笔记或英文生词本借给她。王云先没有在校住宿,课余就在江竹筠寝室自修;下雨不能回家,就和江竹筠挤在狭小的双层床上睡觉。
晚饭后散步是同学们的爱好,也是江竹筠做工作的好时机。在锦江河畔的林荫道上,人们常见她跟同学们结伴而谈,潜移默化地帮助别人进步。
有一次,江竹筠晚饭后和室友出去散步,从培根火柴厂门前经过。江竹筠问大家到里面工作过没有,“厂里的工人一天要为社会做很多贡献,我们生活上都离不开他们。可是他们生产很多,资本家给他们的工资却很少,现在社会里,工人的地位很低,生活最苦,你们觉得公不公道?”
1946年江志炜休学名册
江志炜 、张大成、董绛云由植物病虫害系转到农艺学系的相关通知
暗中策划开展运动
1944年,按照党的指示,江竹筠迅速调整自己,作为一般成员参加了“女声社”和“文学笔会”两个进步社团,进而成为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协会”即“民协”的成员,但都没有参加领导工作。她避免在学生运动中处于显眼地位,而实际上却密切注视着运动的整个发展过程,观察领导成员的长处和不足,认真总结运动的经验教训,一旦发现了问题,就以与同学互相商量的方式,谈出自己的见解。
化学系学生蒋国基,功课一贯很好,品学兼优,后来参加了民盟组织和进步社团自然科学研究社,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影响了一些中间同学靠拢进步团体,这件事使江竹筠感触颇深。
一次,她和“民协”骨干赵锡骅等论及此事,她说:“小蒋功课好,在中间同学里很有威信,他们喜欢和他接近,比较听他的话。你们比较暴露,特务又故意把你们加以赤色渲染,使中间同学对你们疑惧,不敢靠近。”
她的话引起几位活动暴露的同学的反省。
不久,进步组织“民协”干事会采纳了江竹筠的意见,并做出了相应的决定。
1946年暑假江竹筠回到重庆时,蒋介石政府强加于人民的内战战火已在全国蔓延开来。党组织决定江竹筠不再返回国立四川大学,而是留在重庆做彭咏梧的助手。江竹筠按照党的要求立刻办理休学手续,并带上孩子彭云和丈夫彭咏梧到义林医院去看望三舅李义铭,随后,在三舅所办的敬善中做兼职会计,就此便有一个掩护身份开展革命工作的社会职业。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生态雅安 日期: 2021-05-19 11:07:16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