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 今日芦山展新颜
6月14日,正值端午节假期,在芦山县汉姜古城,游客熙熙攘攘。顺着古城街道行走,飞檐、雕花精致美观,回廊、亭台、塔楼点缀其中,游客一边拍照留念,一边感叹着芦山的蝶变。
作为芦山县灾后重建的重点建设项目,“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坐落在这里。该馆集中展示了“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1643件实物、648张照片,真实记录和反映了“4·20”芦山强烈地震从抗震救灾、科学重建到灾区老百姓产业发展,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历程。
如今,“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已过去整整八年。这八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芦山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发扬抗震救灾、重建精神和红军长征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认真践行“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恢复重建新路,让“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奔康”的目标变为现实。
立足恢复重建,着眼长远发展。这八年时间,芦山县既考虑灾区原有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又充分利用恢复重建机遇,努力实现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如今,芦山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绿化模范县,建成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被设立为四川芦山经济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建成全国最大标准化马蓝种植基地、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园.....
八年来,芦山人民永远铭记、感恩奋进。感恩碑、感恩石、感恩墙;感恩的故事、感恩的歌声、感恩教育活动,成为推动芦山发展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黎明新村

芦山县工业产业园区
奋进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阿姨,您的血压偏高,要注意饮食,每天要保证睡眠充足。”近日,在芦山县芦阳街道先锋社区平安小区党群驿站外,“红旗医疗队”的党员志愿者正在开展义诊活动。
“党群驿站建立初期,其实面临很多问题,进驻单位、机构多,对社区来讲管理难度很大。”先锋社区党委书记杨学强说,对此,社区积极整合资源,统筹入驻单位、辖区企业加入社区“大党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清单式认领,共建单位提供群众所需的多样化服务,并派党员常驻,积极认领服务岗位,从而形成了‘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设施共享、活动共办’的联合形式。”大党委带来大改变,是近年来芦山县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以龙门镇青龙场村为例,该村所在的龙门镇是全省乡镇现代化治理试点,这里的治理秘诀便是自管委积极发挥作用。制定《自治章程》和《网格公约》,建立“微菜园”管理等配套制度,构建“1+1+N”自治制度体系,该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居民自治自管的新路子。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实行“道德积分”制度,开办“善治银行”,建起“积分超市”,掀起“积分热”,提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近年来,芦山县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有序有效参与,不断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探索推行“党建引领·善治姜城”、乡村“1+8”基层微治理模式、城市三沉三进三化改革等,不断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环境更优美、邻里更和谐,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节节攀升。

禾茂田园风光 袁杰 摄
发展 走出“芦山特色”
在芦山县飞仙关镇三友村禾茂组李朝杰的记忆里,禾茂曾因交通闭塞,被称为“有女不嫁禾茂坝,进出仅靠木船划”。
回忆起过往,年过花甲的他仍觉得很苦,交通不便挡住了当地发展的出路,让向往大山外世界的青年越走越多。
灾后重建后,随着国道351线从禾茂组穿过,不仅让土特产“飞出了”大山,还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现如今,这里已成为了集观光旅游、康养、亲子教育为一体的“川西药谷·禾茂田园”。
“川西药谷·禾茂田园”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芦山县聚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和成果,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所做的不懈努力。这其中,展现了该县立足实际情况,走出乡村振兴“芦山特色”的自信。
管中窥豹。近年来,芦山县紧紧围绕建设美丽新农村的目标,始终坚持“三农”优先发展,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
展望:再看芦山新崛起
伟大成就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伟大事业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如今,芦山正处于迎来崭新发展机遇的关键时点上,乘势而上,跨越险阻,需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与转换之年。如何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奔康”——八年时间,灾区人民交出了一张令人满意的重建答卷。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十四五时期,芦山如何再展新貌,这是灾区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的又一次“赶考”。
“芦山县将进一步凝聚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接续奋进、砥砺前行,切实扛起‘重建新路’发源地的铁肩膀、担起走好‘发展新路’的硬责任!”答案昭然若揭,芦山人民的信心清晰可见。
当芦山县“十四五”画卷徐徐铺开,一幅更高质量、更有活力的发展途径跃然纸上。这份施工图中,写下了芦山持续专注赶考、发展新路的战略定力,高标对位抓贯彻落实,奋力交上芦山追赶跨越绿色崛起合格答卷的方向。
——确立一个发展目标,找准追赶跨越、绿色崛起的时代方位。以2023年“4·20”重建十周年为节点,加压奋进,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旅兴县、城乡共融”不动摇,接续启程2021、蓄势发力2022、赶考冲刺2023,持续做大总量、提速增量、做优质量,推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三年达80亿、五年过百亿,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提升排位,向党中央、省委、市委和社会各界交上追赶跨越绿色崛起“发展新路”赶考合格答卷。
——走好五个发展之路,书写追赶跨越绿色崛起时代新篇。坚定走好县域经济追赶跨越之路。以实施重大项目引领追赶跨越,制定“3+10”重大项目作为发展新路的重大载体。加快启动川藏铁路、天雅高速、引大济岷“三大工程”,大力推进锂电池百亿产业园、智慧纺纱园、文旅融合等重点项目建设。坚定走好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产业新动能培育,发展壮大智慧纺织、锂电负极新材料、中药材、文化旅游四大特色支柱产业,重点打造“两个百亿产业”示范园;坚定走好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之路。实施城市提质、乡村建设“两大会战”,为走好发展新路提供强大新动能,展现活力魅力新芦山。坚定走好创新推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之路。巩固自建委、自管委、自治委重建治理制度成果,深化乡村“1+8”和城市“三沉三化三进”基层治理机制,做好重建新路同发展新路的治理衔接;坚定走好党建引领感恩奋进之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十大重点项目和百里党建示范圈十个试点“双十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大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把“4·20”确定为芦山感恩日,每年开展感恩节活动,提前谋划做好重建十周年系列活动,全方位宣传展示芦山新形象、新面貌。
——打造五大亮点示范,释放追赶跨越绿色崛起时代魅力。打造城市提质亮点示范,打造绿色产业亮点示范,打造文旅融合亮点示范,打造乡村振兴亮点示范,打造基础设施亮点示范。
——争创六张特色名片,彰显追赶跨越绿色崛起时代气质。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争创全省全面依法治县(市、区)示范试点县,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争创全省天府旅游名县,争创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
……
展望未来,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芦山人民将始终保持赶考发展新路的实干状态,书写发展新篇章时代!
本报记者 郑雨莎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