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22 15:39:52 来源:雅安日报
王安华和他即将丰收的花椒
汉源县宜东镇天罡村王安华:
“我将用所学帮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6月8日下午,汉源县宜东镇天罡村,高高山坡上,脱贫户王安华正在自家苹果林里忙碌着,额头上满是细密汗珠。
“苹果种的不多,也就1亩,但加上花椒和脆红李,总面积有8亩多!”以袖为帕抹去汗水,王安华笑着说。
从树苗到果树,从初投产到渐入丰产,王安华的生活,一天天变好。
但在脱贫攻坚前,视力二级残疾的他,生活却是这样的:妻子体弱多病、以租住他人房屋为家,家人生活全靠其打零工维持,家庭人均纯收入仅2000余元。
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输血”和“造血”同步:协助争取小额贴息贷款发展土鸡养殖、优先提供公益性岗位、帮助流转土地发展经果产业、协调解决宅基地帮助其建起占地90平方米的新家、争取教育救助资金帮助其女儿王友佳顺利进入大学校园……
没有了后顾之忧,王安华潜心钻研起了种植管理技术。“现在我也算半个‘土专家了’!”看着身后漂亮的新家,王安华说,“我将用所学帮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杨志明的儿媳照顾重病的家人
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杨志明:
脱贫不返贫 党的政策好
因为家庭连番变故,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村民杨志明曾一度对脱贫后的生活感到“绝望”:妻子因糖尿病引起严重综合并发症,致下肢瘫痪丧失劳动力;小儿子违反国家法律于2019年入狱改造,大儿子也长期瘫痪在床;家中尚有76岁老人和4岁孙儿需要照料。
第一时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倾力相帮,不仅帮助其全家申请低保兜底,让杨志明一家基本生活有了政策保障;第一时间,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一项“提案”——借资20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帮助杨志明家发展肉兔养殖、实施茶园改良。
2020年,骑龙村还积极为其小儿媳罗伟蓉争取公益性岗位,让其家庭收入有了进一步保障。杨志明本人也因为通过扶贫干部相帮,借力就业扶贫政策外出务工。2020年,这个七口之家的生活重回正轨,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20元。
“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越过越好!”抚摸着手中皮毛顺滑的兔子,罗伟蓉笑着说。
李国芳(左)与社员探讨种植技术
天全县仁义镇六城村李国芳:
乡村“土专家” 致富“领头雁”
2014年,天全县仁义镇六城村村民李国芳,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同年,李国芳干了两件事:用掌握的重楼种植技术和了解到的市场信息,通过以购代销雅安重楼获得创业“第一桶金”,并牵头成立了天全县众汇重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以无偿传授技术、包购包销为引导,以野生驯化种植、自繁自育相结合,其合作社成员从7户发展到216户;中药材从最初的5亩,发展到现在的400亩。去年,其所在的合作社实现收益75万元;合作社对口帮扶的16户贫困户,也在因种植重楼摘掉穷帽后,实现持续稳增收。
去年,为解决农户晒干药材中出现的品质问题,他还在村中建起了中药材加工厂,让六城村具备了中药材初加工能力。
“能为大家做点儿事,高兴!”2015年脱贫摘帽后入党的李国芳说,现在已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作为一名党员,他将继续当好产业发展“领头雁”,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奔康!
岳世勇在田间忙碌
宝兴县五龙乡胜利村岳世勇:
从贫困户到村干部的华丽转身
6月10日晨,宝兴县灵关镇,一场涉及该县所有行政村的民兵集训拉开帷幕。
参与者中,有五龙乡胜利村村委会副主任岳世勇。“我是今年2月通过村级换届选举当选的。”简单自我介绍后,作为脱贫户的岳世勇,聊起了脱贫前后的家庭情况和生活变化。
时间来到2012年。退役返乡后担任胜利村村委会文书的岳世勇,因家庭原因辞职外出打零工。扛水泥、打炮眼,干最苦最累的活,但收入却依然捉襟见肘。
2014年,岳世勇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后,在扶贫干部和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他以发展土鸡、生猪养殖实现脱贫。至去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实现稳增收。
已有24年党龄的他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谁家有困难、哪家有急事,他都愿意帮一帮;遇到暴雨灾害,他也总会冲在抢险救灾一线,组织受灾村民安全转移。
“下一步我将立足本职工作,配合村‘两委’抓好发展工作,带领大家一起再发展、再增收!”岳世勇说。
王友国在酒窖内查看储存情况
石棉县新民乡双坪村王友国:
酿出“致富酒” 过上新生活
6月11日清晨,走进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双坪村,循着远远便能闻到的酒香而去,王友国正在两口大锅前忙碌着。烧柴、蒸米、煮酒、装瓶……只有两根手指的右手配合着左手,他的动作熟稔有余。
时间来到2016年4月,在乡村两级帮扶干部全力支持和帮助下,先天残疾、父母早逝,又因没文化、缺技术在外出务工中屡屡碰壁的王友国,以金融扶贫小额信贷、亲朋借款方式建起了酿酒厂。当年底,王友国实现收入近30万元,顺利摘掉了穷帽。
创业的成功,进一步激起了王友国的斗志。2017年,建酒窖发展窖藏白酒、利用剩余酒糟建起小型养猪场,并用养猪产生的肥料用于种植有机枇杷和黄果柑,王友国走上了酿酒-养猪-种植为一体的生态立体循环农业路。
今年6月,他收获颇丰,仅90平方米的酒窖,就已窖藏白酒1.75万公斤,价值60万元以上。
如今每每谈及脱贫感想,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王友国的今天,共产党是我的恩人。”
刘国喜照看肉牛
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刘国喜:
勤劳摘穷帽 念好“致富经”
6月10日,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阳光明媚。刚从县城返家的刘国喜,一下车就直奔后院圈舍。看着主人归来,30多头肉牛昂着头发出“哞哞哞”的叫声。忙不迭将干谷草放进食槽,刘国喜轻抚摸着埋头吃食牛儿的头,笑容再次浮现在脸上。
“去年纯收入超过35万元,全家人均纯收入超过7万元!”刘国喜说,过去不敢想会有今天这般幸福的生活。
过去,地震将他的家变成了废墟;过去,他只会操作大锯切石头;过去,父亲双目失明、母亲智力低下,他务工所得只能勉强维持家用。
2017年,在扶贫政策激励下,他选择回乡创业养肉牛。同年实现收入4万余元后,他又因勤劳获得更多金融扶贫的支持。
尝到甜头的刘国喜,没有光顾着自己挣钱,面对前来“取经”的村民,他总是毫无保留地讲解养殖技术。同时,还联合当地6户肉牛养殖户,成立了国喜肉牛养殖家庭农场。
去年5月,已成长为远近闻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的刘国喜,成功被评为第二届“四川脱贫榜样”。
管术清正在称重将出售的猪
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管术清:
勤劳是致富源头 幸福是不变目标
2019年10月14日,“2019年全国扶贫日 脱贫攻坚先锋系列图书新书发布暨‘脱贫攻坚精彩瞬间’网络微视频优秀作品展播活动”中,我市选送的微视频《烟花》,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表彰,荣获优秀作品奖。这件作品同其他21件获奖作品,是从全国650余件作品中评选出来的。
《烟花》以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脱贫户管术清为主角,真实再现了他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成功脱贫摘帽,圆了女儿“烟花梦”的感人故事。
2014年,在平房屋顶圈起围栏,开始养猪事业;2015年,把婚房改成圈舍,将能繁母猪从1头增加到6头;2016年,以金融扶贫建起养猪场,仅卖小猪就收入7万多元,顺利脱贫;2017年至2020年,管术清全家纯收入从6万、7万、25万,一路奔向48万元。
要知道,就在脱贫攻坚前,管术清一家年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0元。“只要方向准、吃得苦、舍得干,日子肯定会好起来,我一直相信这个道理。”他说,作为村里评出来的致富带头人,还要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努力,带领大伙一起过上更富足的生活!
王才斌在田间劳作
雨城区草坝镇香花村王才斌:
昔日村中贫困户 今朝致富带头人
创业失败返乡后碍于“面子”,靠向亲朋借钱、向建材老板赊材料建新房,背了20多万元的债务;此后加之无稳定收入,家里在脱贫攻坚初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昔日,雨城区草坝镇香花村村民王才斌的生活,无疑满是窘迫和难堪。
帮扶干部的开导和支持,最终促使他在2015年改变固有思维,发展起他过去瞧不上的生猪养殖。但天有不测风云,因为2019年的一场意外,王才斌损失惨重。伤心至极的他没有灰心,而是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发展起了种养循环产业。
如今的王才斌,身上已不再有浮躁之气。面对前来求教的村民,他总会毫无保留地将种植技术倾囊相授。就在去年,仅是将自育芥菜苗免费给村民种植,并与企业签订收购协议一项,香花村村民就实现收入20余万元。
今年1月,通过村级换届选举,王才斌高票当选香花村村委会副主任。“我将用掌握的种养技术,带领大家走种养结合、互补发展的致富路。”当选那天,面对把票投给他的村民,王才斌郑重许下承诺。
本报记者 孙振宇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1-07-22 15:39:52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