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8-14 10:13:44 北纬网
人物简介:杨波,男,中共党员,雨城区第二中学教师,雅安市首届高中化学名师坊坊员。
主要事迹:一支粉笔,三尺讲台,杨波在平凡中坚守,抒写着不凡的乐章。
从初出大学校门到跋涉在甘孜州的巍巍大山里,从将学生像亲儿子一样带在身旁到严肃地站在雨城二中的讲台上,从课间与学生一同游戏嬉闹到将一个又一个学生送入重点大学,杨波一直觉得:“我不过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
没关系 我可以
2010年的大学毕业季,同学们有的去了沿海大城市,有的去了省城,有的回到家乡,杨波毅然选择了甘孜州巴塘县的德达乡中心校。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陌生的学生,杨波的教师生涯,从这里开始。
“那里海拔高,你有没有过高原反应?”“那有什么关系,我总会适应的。”杨波淡淡地说。然而,事实却不是这么平淡:三次严重的高原反应,一次是在前往学校报到的汽车上,没有大碍;两次在家访的高山羊肠小道上,差点要了命。
2011年,杨波来到雅安市雨城区合江中心校,先后承担了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四个学科的教学,每周课时达24节。
当有人问他:“杨老师,这么多学科你从头开始研究教材,备课教学,多辛苦啊。” 杨波总是笑着回答:“没有啥,抓紧时间学习,把时间利用好就好了。”
于是,杨波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不是在备课就是在上课,连走路都在思考教学;从周一到周日,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办公室,连睡觉前都不忘翻一翻第二天要上的教材;从开学到期末,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家访,连家都很少回。
2018年,他在雨城二中带高三毕业生。这学期,他承担了学校5个班化学教学工作,跨初高中教学、当班主任、实验室管理员、教育教学辅导员,加上实验课,一周有30多节课。
2018年11月26日,雨城深秋的傍晚,杨波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匆匆扒了两口饭,骑上电瓶车赶往学校,“砰!”地一声响,等杨波醒来,已经是三天后了。
因为车祸撞击,导致杨波额头头骨骨折、鼻梁骨骨折,因充血而肿胀导致两个眼球突出,额头和脸颊高高隆起,已经完全失去原有面貌。医院第一时间就下了病危通知书。脑震荡也让他暂时失去了记忆。
在一月后,杨波额头缠着纱布开始工作了,上了讲台、进了实验室、和学生谈话,继续一周30多节的课。
不能原地踏步
杨波常说:“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不难,难的是做一个好老师。”为了做一个好老师,杨波一直虚心学习,努力钻研,不断进步。
2010年大学专科毕业,杨波开始了自己“万事开头难”的教师工作,一边跑遍甘孜州巴塘县德达乡的学生家,一边自考本科,在2011年取得了本科毕业证书。
来到雨城区合江中心校以后,因为学校工作的需要,杨波又自学初中数学、物理、生物课程和教学法,之后来到雨城二中,又自学了高中化学课程和教学法。有同事打趣道:“你这是百科全才啊!”杨波谦虚地笑着说:“多学一点东西总没有坏处,教学用得上啊。”
当雅安市开展名师坊工作后,杨波又积极参加化学名师坊,虚心向学校里面的前辈学习,认真听优秀的前辈教师上课,不错过每一次教学研讨,仔细准备公开课然后送教下乡。
厚厚的2本名师坊工作笔记就放在杨波办公桌边的书架上,而他发表在专业杂志上的教研论文和赛课奖状,却悄悄收在抽屉里面。
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
好人寄语:“每一份荣誉都是对我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担当,在我的心里,只有教师,是我一生的称号。”
道德点评:“杨波用拳拳爱心浇灌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德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助人为乐精神。”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瑶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李桃月
来源:北纬网 日期: 2023-08-14 10:13:44
编辑:李桃月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