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14 08:43:26 雅安日报
1972年的冬天,一个新生儿在汉源县皇木镇呱呱坠地。新生本意味着幸福,但3岁时,这个小孩却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
虽然身体残疾,但他却用一副拐杖撑起了一个幸福家庭,用一片热心为周围邻居作出了榜样。他便是雅安好人康志明。
一副拐杖 撑起家庭生活重担
年少时,父亲的去世,让康志明在一夜之间成长。他突然醒悟:“父亲去世了,我应该挑起这个家的重担,因为母亲还需要我照顾。”于是,失去父亲庇护的康志明拄着拐杖开始了漫长的求师之路。经过多次失败后,康志明终于找到适合自己、自己也喜欢的职业——补鞋匠。就这样,踏实好学的他练就了扎实的工作技能。
“虽然我的腿残疾了,但是我还有手、有眼睛、有耳朵,可以通过用手去做、用眼去看、用耳朵去听来感受这个世界,找到生活的价值。”这是康志明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康志明在自家屋里摆了一个修鞋摊,碰上赶集就到集市帮大家补鞋,自力更生赚钱补贴家用。
空闲之余,康志明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照顾家人的衣食住行。“我觉得能很好地照顾家庭,也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康志明说。
虽然身有残疾,但康志明主动承担家务,把老母亲照顾得非常周到。其母常常给周围邻居讲“我家志明是个好孩子”。
一双手 托举女儿求学之路
2001年的春天,康志明在火车上捡到一名刚满月的弃婴。
看见孤苦无依的女婴,康志明仿佛看见了3岁的自己——母亲没有放弃患病的自己,自己也不能放弃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
于是,不顾众人的劝说,康志明坚持要领养女婴,并表示要把女婴认作女儿,抚养成人。
身教胜于言教。在康志明的悉心照料和影响下,女儿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女儿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学校读书时刻苦认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2019年,女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成长为一名讲文明、素质高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得到邻里和学校同学的一致好评,这让康志明感到非常欣慰。
恪守孝敬之德,力行爱亲之举,深怀博爱之心,以责任去体现孝道。51岁的残疾人康志明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在平凡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他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瑶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3-07-14 08:43:26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