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8-07 10:36:19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七夕节前夕,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举办“相伴七夕 真爱永恒”主题庆祝活动。在“幸福七夕——我与祖国共成长”环节,三对结婚70周年的夫妻,讲述了他们大半个世纪以来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其中,渠头村的房珍椂和孔瑞芬夫妇,均已92岁高龄,两位老人的故事短片播出后,在场观众无不动容。
丈夫房珍椂和妻子孔瑞芬是同龄人,两人牵手于新中国成立那一年,育有一男三女。夫妻俩年岁虽高,听觉和视力较好,能正常与人交流。老人闲不住,扫地、洗衣、做饭都亲自弄,房老还经常骑电动车遛弯儿、买菜。“两位老人生活简单,作息时间规律,对吃穿没有特别讲究,妈脾气特别好,什么事都听爸的,爸也照顾妈,俩人过得特别好。”房珍椂夫妇的儿媳辛淑敏认为,两位老人长寿的秘诀还在于心态平和,彼此相互扶持,相敬相爱。
房珍椂年轻时在剧团工作,是有名的帅小伙。有一天,邻近枣林村的一位瓜农在渠头村卖瓜途中犯了难,遇事爱帮忙的房珍椂二话没说,立马帮忙。瓜农欣赏房珍椂的好人品,牵线搭桥,让房珍椂得到了如今的缘分。
说起二老相识、携手的事,颇有一番波折,房老嘴角带笑说道:“当时就想着帮忙,没觉得怎么着,后来这人要给我介绍,头一年我没有答应,那时觉得不着急也不想结婚呢,第二年,又给我介绍,一看是同一个人,而且生日就差3天,我一想这真的是缘分。那时的年轻人不像现在,还没有结婚就可以见面拉手啊什么的,那时候没结婚都不认识对方,问了岁数,也没说过话就结婚了。”
俩人结婚时,房珍禄特地向村委会借了大花轿,找众人八抬大轿绕村一圈。虽没有古代戏文里的十里红妆,没有现在的婚纱和婚车,但房珍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了妻子一个相对隆重的婚礼。每当孔瑞芬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都忍不住微笑。
婚后的生活平淡似水,却恩爱非常。与房老开朗的性格不同,妻子孔瑞芬性格文静,少言,勤俭持家,裹过脚,像极了古代的大家闺秀。房珍椂说,“我俩过得好都是因为她的好脾气,她什么事都听我的,懂得包容我,这么多年我们从没红过脸,吵过架。”
妻子包容丈夫的急脾气,丈夫也尊重妻子的小习惯。孔瑞芬不爱吃姜、蒜,房珍椂每次炒菜时都先盛出一碗,再放姜、蒜。用房老的话说:“不爱吃怕什么,咱单弄不就行了,也不麻烦。”
都说哪有牙齿不碰牙,可就这样两个性格相反的人,却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令邻里称羡。日子也不是没苦过,最艰难的时候把妻子孔瑞芬带来的陪嫁老物件都卖了,每想到这,房老的心里都泛着酸。“那时候没粮食,村里盐碱地收成不好,古董瓷器、首饰、还有樟木箱子都卖了。老物件都不在了,就剩这个50多年的老座钟陪着我们了。”房珍椂叹息道。
老座钟目睹了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二老半个多世纪的相守与相伴。苦尽后总有甘来,现在的二老看上了液晶电视,物质富足,吃穿不愁,子女孝顺,生活和美。提起现如今的生活,房老感慨万千:“现在的日子那真是以前不敢想的,变化太大了,以前想换件衣服都得买布做,破衣服补丁打补丁都舍不得扔,现在出去买就行了。以前哪有这大电视啊,最早那时候用矿石连上耳机,得把匣子放树上才能听见,后来是半导体,黑白电视那会都是条件特别好的家才有。现在村里环境也越来越好,乡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建起来了,看着真好。最重要的是国家政策好,乡里、村里每月给我们俩的补贴加起来有2000元,每逢重阳节还有老人钱3000元,我们的生活费基本就够了,真要感谢党和政府!”
“我们生于兵荒马乱的年代,经历过抗日战争,有幸目睹了新中国成立,看到了70年来国家变化。没有新中国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哪有我家今天的新变化?哪一步都离不开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期待中国更加强大!”两位老人殷切地说道。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日期: 2019-08-07 10:36:19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