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1-21 09:20:41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茶旅融合开辟全新增收路
电商扶贫拓宽销售渠道
“实现0.02万名农村贫困人口(2018年新增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后人数为43户243人)脱贫,围绕已脱贫9.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已退出261个贫困村,进行巩固提升,确保脱贫成效。”这是2019年省下达我市的脱贫攻坚减贫目标任务。
春生夏长。坚持提高脱贫质量、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从这一年第一天起,我市带着党中央和省委的殷切期盼,带着社会各界寄予的厚望,从“攻坚”与“巩固”两个维度上纵横发力。
秋收冬藏。历经365个日夜夙兴夜寐、砥砺前行,更多为民举措落地,换来更多群众安居、增收、致富、奔康:
全市261个已脱贫村,除宝兴县2个已脱贫村受“8·22”特大暴雨灾害影响,通村硬化路正恢复重建外,其余259个已脱贫村,全部达到2019年退出标准。
全市28487户已脱贫户,“一超六有”全部达标。以“一超”为例,人均纯收入达到3750元至5000元的有1262户,达到5000元至7000元的有10597户,达到7000元以上的有16628户。
有机原生态,扶贫产品不愁卖
技术培训助推产业发展
关键词
凉山自发搬迁
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全面排查43户凉山自发搬迁贫困户住房条件,将属C级、D级危房(包括无房户)纳入2019年度危房改造计划,确定实施政策和建设标准,确保2019年9月底前全部达标。”这是我市2019年初,致力于帮助该部分群众脱贫“摘帽”,所立“军令状”的一部分。
2020年1月5日,天全县兴业乡高桥村5组,林地、农田、茶园,绿意盎然,一如往常。
中午时分,一山间小道上,村民吉俄史且正大步登高。约20分钟后,一片与周围秀美山色相融的茶园映入眼帘,美不胜收。
“这片茶园是2018年11月种的,现在已有40多公分高,高兴着嘞。”让他连连点赞的,还有发展起长效增收产业后,借力政策兜底、就业扶贫等举措,稳定且显著的增收趋势:
依托就业扶贫,吉俄史且从2018年11月起,便在成都某企业稳定就业,月平均收入不低于4000元;其妻获聘村中公益性岗位,每年工作9个月,月收入500元;借力兜底政策,家庭成员中有6人享受低保,每人每月可再得325元。
“照此计算,吉俄史且全家9口人人均纯收入,已远超去年省定标准。”说话的,是天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股工作人员刘毅。自2019年3月就常驻兴业乡,专职负责该乡凉山自发搬迁贫困户房屋改造工作。
以吉俄史且家为例。其最初购买房屋为砖木结构,年代久远、功能单一、破旧不堪。按政府支持一部分、帮扶对象自筹一部分,以及“政府统筹、村民自助”原则,他家在去年7月底完成住房改造。
“过去只有2间卧室,以布为帘,拥挤不堪。”吉俄史且说,现在不仅卧室从2间变成4间,还有专门的厨房和卫生厕所,居住条件比过去好太多了。
相似场景,同样出现在位于我市南大门的石棉县。
木尔日吉,石棉县丰乐乡三星村村民。1月6日,他正在黄果柑果林里施肥。“面积共2亩,今年3月可初投产。”看着挂满枝头的“金果果”,木尔日吉说,加上两个儿子通过就业扶贫找到稳定工作,去年全家人均收入已达5866元。
来自石棉县扶贫开发局的统计数据,同样让人备受鼓舞:全县凉山自发搬迁贫困户共8户,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的有7户,剩余1户也超过了4000元。
见叶知秋,窥斑见豹。
市脱贫办《全市2019年脱贫人口指标达标情况汇总表》显示,43户243名凉山自发搬迁贫困户,已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三保障”,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三有”达标。人均纯收入全员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3750元至5000元占到9户,5000至7000元占到15户,7000元以上占到19户。
“两不愁三保障”
回头看大排查
“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实现脱贫攻坚总体目标的核心指标。
按中央、省委统一部署,我市脱贫攻坚在去年6月迎来关键一仗——以严实精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
如何开展?结合领导率带、信息共享、力量组织、高压督导、联动抽查、逗硬整改等,我市积极构建“七大机制”。
此后经3个月全面排查,全市累计排查出977户贫困户存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2443户贫困户存在一般性问题、1525户贫困户存在帮扶工作问题、358户非建档立卡户存在特殊困难问题。
其中,突出问题有基本医疗无保障、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饮水不达标;特殊困难问题则有住房安全无保障、教育负担重等。
“线上”核查与“线下”督办结合,问题整改相继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2020年1月3日,宝兴县人民医院。收费窗口前,灵关镇磨刀村村民黄玉兰,向工作人员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短短数秒,根据姓名录入后自动弹出窗口,工作人员即刻识别出黄玉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即为其办理了免押金住院手续。
但在去年11月前,情况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过去患者如不主动表明身份,只能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才能分辨。”宝兴县卫健局负责人表示,正因如此,不可避免出现了贫困户缴纳住院押金问题,并被录入“全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
如何应对?该局迅速向该平台提供企业提出系统升级要求。至当年11月5日,问题迎刃而解,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只需提供有效身份信息,即可畅通无阻享受医疗扶贫政策。
另一边,天全县乐英乡安乐村村民也从水利脱贫攻坚“五大行动”中,感受到了脱贫攻坚高质量的成效。
去年6月,天全县县级排查组在乐英乡安乐村,发现18户已脱贫村民存在“安全饮水不达标”问题,均属于保证率不达标。
整改措施很快落地。首先通过节水知识普及、供水设施有效维护,缓解用水不足问题;其次经过近3个月整改,至同年12月下旬,该村村民安全用水全部得到有效保障。
“以前只要到冬季,几乎隔一天就需要乡里送水。现在好了,安居生活更有盼头。”脱贫户高秋全说。
这只是缩影。据市脱贫办信息显示,全市一般性问题、帮扶工作问题、“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整改,均在去年底前达到100%;非建档立卡户问题整改进度也达到77%,并将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
一线扶贫干部入户精准帮扶
产业提质增效
就业拓宽渠道
隆冬时节的名山区车岭镇几安村,山清水秀,茶园满绿。
“这些都是新发展的茶园,以前曾因排水功能差,只适合发展附加值较低的农作物。”村主任吴锡昌所说,源于去年6月在该村完工的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涉及面积2000余亩。
该项目除配套完善排灌渠、田间产业路外,还同步实施了农田培肥地力、病虫害综合治理。
以此为契机,几安村明确了以茶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并从去年入秋后,鼓励村民根据整理后农田排湿情况,实现应种尽种。
这不,在等待半年后,村民张朝荣于今年1月中旬,种下了1.5亩良种茶。在他看来,待茶叶进入丰产期,不低于7000元的亩产值,收益绝对远超过去所种农作物。
与此对应的,还有过去一年里,我市将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相融相合的全力以赴。
探索“绿色减贫”新模式,依托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新建3.31万亩高标准农田;投入资金2.08亿元,落实27个到村到户项目;组织“川货全国行”扶贫市场拓展活动15场,成功申报“四川扶贫”公益品牌标识用标主体55家,公益品牌产品达97个;持续推进贫困村农产品市场开拓,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贫困村农产品,给予补贴166.8万元,覆盖我市37个脱贫村的841户脱贫户。
产业连着就业,就业连着增收。
脱贫后增收富民产业“含金量”显著提升,我市2019年就业扶贫工作,也在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就业扶贫“十五条”措施中,取得诸多实效。
以跨区域劳务协作为例。去年3月,我市与成都市蒲江县就业局签订跨区域劳务协作协议,并同步与成都多家大型人力资源公司合作,成功打通跨区域劳务输出通道,搭建起良好的劳务供需平台。
“这无疑是实现企业、务工者、脱贫攻坚实施者三方共赢的举措。”作为受益者,石棉县就业局副局长李育东透露,该县由此输出的生产流水线工人,每月到手工资普遍不低于4000元。
持续加强市场机制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引导更多本土企业到乡到村建立厂房式、居家式扶贫车间,同样为脱贫后稳增收增添助力。
2020年1月1日,雨城区八步镇金瑞汽车线束加工厂“扶贫车间”内,生产线上繁忙依旧。
“工资以计件方式发放,还能根据农忙农闲灵活安排上班时间。”八步镇村民何德凤说,车间订单不断,她自去年5月从留守妇女转变为产业工人后,每月都能拿到2500元至2800元工资。
受益者何止何德凤一人,惠民举措何止这一项。
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就业创业活动,我市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0余场;持续完善重点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激励机制,建成就业扶贫基地14个、“扶贫车间”7个,全市有31.74%的贫困人口获得就业帮扶;强化公益性岗位兜底,优先安置贫困家庭残疾、大龄和极端困难劳动力2157人……经过2019年的不懈努力,雅安就业扶贫工作再获佳绩、硕果满枝!
就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效
保障和改善民生
宋江,荥经县严道街道民福村卫生室医生,也是该村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签约“家庭医生”。
2020年1月2日上午10时许,宋江接到该村五保户冯大蓉电话。简单询问病情症状,他即刻带着必要器材和药品,骑上摩托车赶往冯大蓉家。
“老人家,不要紧张,只是普通感冒,按时吃几天药就好了。”仔细检查后,宋江为年过七旬的冯大蓉开出了三种药品,并注明了每日服用次数和剂量。
话间,老人微笑着点头。“岁数大了腿脚不便,平日里只需打个电话,就能在家门口瞧上病,方便得很。”冯大蓉说,得力于党和政府好政策,她晚年生活才能如此安心、惬意。
“家庭医生”为村民解烦忧,而由市、县(区)、乡村等各级医疗机构组成的“红旗帜”脱贫巡回医疗服务队,则实现了贫困患者健康保障更上一层楼。
杨勇,雨城区中里卫生院代理院长。新年伊始,他便开始准备2020年第一次巡回医疗服务事宜,时间暂定在春节前。
其所负责区域内,除建新村、郑湾村属建档立卡贫困村外,其余5个村贫困人口相对分散。为确保每月一次(每次4至5天)巡诊一户不落、一人不少,杨勇每次均会联合各村村医组成4至5个医疗小分队。“相对分散部分,都由我带队负责。”杨勇说。
按由远及近原则,杨勇通常会从较偏远中里村7组开始,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他表示,只要自己在岗一天,就会继续带头扛好“红旗帜”,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由此看雅安,更多民生实效跃然呈现。
——精准提供就医需求。持续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两保、三救助、三基金”等医疗扶持政策,直接受益贫困群众约26万人次;投入资金2075万元,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实行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结算试行制度,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部分,均控制在10%以内;组建163支“红旗帜”脱贫巡回医疗服务队,为贫困地区提供免费诊疗、健康教育宣传3.2万人次。
——全面夯实兜底保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累计将12000名贫困对象纳入低保救助,发放救助金5300万余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200万余元。
——实施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完成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256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
——切实阻断贫困传递。全年累积投入1亿元用于教学条件改善;全面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受益学生达12万人次,全市13500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一人因贫困辍学;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组织农村教师参加国、省级培训1300人次;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为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教育扶贫推进教学条件改善
补齐脱贫攻坚短板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冲刺之年。按已确定目标,我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科学编制了《雅安市17个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
2020年1月4日,荥经县严道街道虎岗村。
下午3时许,刚在县城办完事的村民张庆锦,骑着摩托车沿去年底提升改造后的村道,返回村中。
这段全长2.3公里,起点位于严道街道东升村红岩组,终点位于虎岗村兴旺组(村委会所在地)的村道,过去有效路面仅宽约3米。去年提升改造后,不仅最宽处达到5.5米,还全部铺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
道路提升的背后,是虎岗村发展迅猛的农业特色产业。有数据显示,从2016年初至今,该村油茶面积已增加到1200亩,绿茶种植面积增加至1800余亩。以油茶为例,今年将有约一半面积将实现正式投产。
“路的畅通,也让虎岗村拥有了该县最好的通村旅游公路(除涉及景区乡镇外)。”虎岗村第一书记丁惠东透露,依托道路提升和特色产业发展,该村在2019年迈出了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第一步。
不只是虎岗村因路而变。得益于脱贫攻坚基础设施补短板,我市在2019年收获颇丰: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75.25公里、村道生命安防工程118.8公里、公路修复工程9个,并对7个建制村实施路面整治;持续抓好“水利扶贫五大行动”,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全市261个贫困村实现4G网络信号全覆盖,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除基础设施提升助力产业发展外,形式多样的社会扶贫行动,也让贫困家庭感受到了来自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温暖。
作为教育扶贫重要补充的“百工技师工程”,即为其中之一。统计信息显示,从2016年该项社会扶贫行动启动至今,我市已累计选拔受助学生91名。其中,首批受助的26名学生已在2019年毕业,就业率达100%。
黄琴,汉源县富庄镇永兴村2组村民。去年7月25日,她申请参加了由省扶贫开发局和成都机电工程学校共同组织的2019年百工技师雅安、甘孜地区待援学生考核面试。
经严格选拔,黄琴脱颖而出,成为我市当年度17名受援学生之一。“我选的是学前教育。”黄琴说,不仅学费全免,每月还有800元生活补助(每年按10个月计算)。
随着更多社会扶贫项目落地,更多涟漪效应正在扩散:因地制宜试点推进“国奶扶贫工程”“健康饮水”项目,贫困家庭婴幼儿群体健康成长,农村饮用水安全得到更有效保障;构建“政府服务+社会协同”扶贫主体联动机制,吸引700余家域外和本土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累积获得社会帮扶资金4597万元;开展寻找2019年雅安最具特色扶贫产品、“扶贫帮”扶贫公益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实现交易总额达800万余元……
“扶贫车间”助力就业增收
采访后记:
“啃”下“硬骨头”
决胜全面小康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中西部。至2019年底,全市脱贫攻坚再获新成效,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8.3%下降至零,成绩有目共睹,实惠为民所享。
即便如此,实现同步奔康目标,雅安亦不敢有丝毫懈怠。
围绕如何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如何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新年伊始,雅安明确了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为主抓手,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从严从实推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确保如期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巩固脱贫成效,同步全面小康”三大目标任务。
从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全力抓好各类排查问题整改;到突出提升产业就业扶贫“造血”功能,不断提升巩固质量;再到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强化统筹衔接,着力做深融合文章,以及不断深化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动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点滴汇聚中,雅安同样思路清晰。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始终脚踏实地奔跑在脱贫攻坚“赶考”路上的雅安,已经并正在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多的雅安力量!
雅安日报/北纬网首席记者 孙振宇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20-01-21 09:20:41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