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8-16 10:53:52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近日,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市召开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多举措、再部署,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各市在文化旅游行动、重点特色项目、文化旅游主题定位等方面亮点纷呈,以下是部分城市文旅发展的一些举措和部署。
雅安市名山区牛碾坪景区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郝立艺 摄
雅安市:
加快建设
文化强市旅游强市
近日,雅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半年经济工作会召开。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强调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与文化密不可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雅视察时指出生态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要围绕这个优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省委将文旅产业发展作为今年重点谋划的两件大事之一,省委书记彭清华来雅调研时,要求雅安发展壮大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这些重要指示要求,为雅安加快把生态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雅安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富集,加快文旅产业发展既是顺应时代的趋势,又是雅安发展的优势所在,更是我们必须担负的使命。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抢抓发展机遇,将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立足雅安良好的生态资源、厚重的文化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我市文旅产业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培育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创业富民的新优势,不断夯实绿色产业支撑,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要围绕实现“通过五年努力,到2023年文旅产业综合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0%,建成以大熊猫文化和茶文化为代表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目标,做靓世界大熊猫文化和茶文化发源地两大IP,建设碧峰峡、海子山、蒙顶山、喇叭河等十大精品景区,打造熊猫故乡探秘之旅、世界茶源寻根之旅、最美318国道体验之旅、绿色生态康养之旅、红色文化传承之旅等五条精品线路,实施创建争先、文旅深度融合、市场主体培育、精准宣传营销、公共服务提升、体制机制创新等六大行动。
德阳市:
挖掘资源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围绕德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古蜀文化名城”,德阳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挖掘文旅资源潜力,加快推进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德阳是巴蜀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和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搭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快车”,三星堆古遗址的魅力被越来越多的国人乃至外国人点赞。随着三星堆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年画文化、德孝文化、工业文化等特色文旅资源的深度开发,目前,德阳已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处。2018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85.29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5.13%;接待国内外游客4332.5万人次,同比增长29.67%。
德阳还重点打造三星堆、绵竹年画村、白马关、九龙山—麓棠山、金色清平、文庙步行街等文旅景区,成为德阳文旅新名片。全市涌现了包括蓝剑包装、德阳杂技团、九龙跑马岭、乐途旅游等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本土龙头企业。
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近年来,德阳积极组织开展“魅力中国城竞演”“四川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一带一路’川菜川剧国际文化周”“中国月季展”“三星堆大祭祀”“三星堆戏剧季”“绵竹年画节”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节会、文化和产业品牌活动。德阳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
成都市: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
“公园城市”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是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笔下“锦绣天府、理想家园”的大美意境,寄予了景城相融、人城和谐的美好期许。如今,正逐渐变成现实。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作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重要指示。
自此,成都成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一年多来,成都紧扣“公园城市”理念,探索构建和发展“公园城市”理论体系,高质量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当前,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正全面展开,一幅美丽成都公园城市画卷正徐徐铺开。
与此同时,坚持生态优化与城市品质提升相结合,按照“先筑景后建城”理念,实施“增花添彩”等三大行动,加快香脂河湿地、望丛祠等公园湿地及特色商业街区、国际新消费应用场景建设。开展“小街区规制”,推动植绿亲水成为旧城更新的新标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促进区域周边人居商业价值提升。
此外,推动大地景观化、艺术化改造,加快以绿道为轴串联农业园区、特色镇、公园、林盘的步伐,展现“花田盛景”“古蜀雅韵”等主题,营造多元生态场景,让“整座城市成为一座大公园”。实施“绿色发展二十条”,发挥高校资源丰富优势,开展生态科普教育、暑期实践等活动,引导形成“生态建设没有局外人”的全民共识,放大生态的社会人文价值。
资阳市:
加快建设巴蜀生态康养
文化旅游目的地
近日,资阳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市实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巴蜀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意见》,以推动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巴蜀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
完善“五组团三廊道”文旅发展布局,建设临空新城·文旅康养组团。以临空经济区为核心,重点发展医美康养、文化创意、主题公园、会议会展、都市农业、商旅服务等业态,配套口腔教育研学、高星级旅游饭店、智能旅游装备制造等功能,建设中国牙谷特色小镇、牙谷博物馆、异地城市候机楼、雁栖湖国际康养度假区、沱江农旅田园综合体、临空文化创意产业园、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等,打造成都资阳文旅同城发展先行区,发挥对全市文旅发展的辐射引领作用。
积极培育文化创意和设计人才队伍,提升文旅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水平。加大对文旅商品创意设计和“老字号”、纪念品、特色手工艺品开发的支持力度,推动资阳风物、风味、风景设计转化为文化旅游商品。推进文旅商品进景区、酒店、超市、机场、车站等,加快建设旅游商品展示中心、旅游特色购物街区和专业店。创新“旅游+电商”模式,实现网上定制、线上销售,推动文旅商品打开线上市场和高端市场。
眉山市:
以特色资源为依托
打造眉山文旅“新爆点”
近年来,眉山市立足地方特色,做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篇文章,把特色资源禀赋打造成独一无二的文旅IP。整合知名度较高的文旅景点,集中打造以“一祠一馆、一山一水、一园一城、一镇一村”为主的新的眉山八景文旅品牌,进一步助推了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
今日眉山的风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时“眉山八景”多已消失,于是有了新的眉山八景:三苏祠、江口沉银博物馆、瓦屋山、岷江、乐高乐园、柳江古镇、幸福古村等。
相较于古“眉山八景”,新的眉山八景是新时代眉山立足地方特色,打造的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重点文旅品牌。
2018年,眉山旅游收入404.3亿元。今年1—6月,全市吸引了3010.47万人次游客来眉,同比增长10.94%;实现旅游总收入269.44亿元,同比增长18.48%。围绕建设“环成都文旅经济带新兴增长极”这一目标,眉山挖掘更大的文旅潜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雅安日报综合各市州媒体报道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19-08-16 10:53:52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