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9-09 08:28:05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成都援建雨城区余家村的大桥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郝立艺 摄
在雅攀共建蒙顶山茶产业园项目已建成的杂交试验园内,工作人员查看并记录茶叶的生长情况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韩毅 摄
2013年4月20日,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明确提出科学评估、科学规划、科学重建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依靠和发挥灾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借鉴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一定能够重建美好家园,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巨大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援建省、市、州和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下,在灾区群众守望相助、砥砺前行的铿锵足音中,雅安历经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发展振兴,阔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新征程;重建凝聚的“科学务实,以人为本,顽强拼搏,感恩奋进”的人文精神,更成为推进雅安发展振兴、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
【事件述说雅安】
抗震救灾——
习近平总书记赴芦山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第一时间对抗震抢险作出重要指示,并命令军队立即投入抢险救援;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并于2013年5月21日至23日亲赴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深入城镇、农村及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板房学校等地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他强调,全力做好受灾群众过渡期安置工作,是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中心任务。要继续抓好伤员救治、物资供应、基础设施保障、临时补助政策落实等工作,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处、有干净水喝、有医疗服务。要创造条件,让全面复课的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特别要安排好面临高考、中考学生的学习。要加强社会管理,加强心理安抚,加强防疫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秩序,确保灾区社会安定、人心稳定。要形成专群结合的灾害预防体系,坚决避免因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
同时,要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恢复重建上来。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特别要按时完成灾害损失、灾害范围评估,搞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要求,科学编制好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研究资金、税费、金融、土地、产业、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支持政策。工作中,既要考虑灾区原有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又要充分利用恢复重建提供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度重视产业升级、节能环保,努力实现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要实行中央统筹、分级负责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灾区群众开展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建房兴业、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南充市援建的南天现代农业科技园内,村民把刚采收下的西红柿装箱
湖北援建的汉源县白鹤荆州学校全景图 资料图片
灾后重建——
后发追赶,做好雅安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
芦山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及时出台《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关于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了重建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支持政策,首次提出要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
根据《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对“4·20”芦山地震灾区作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科学研判和雅安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发展定位,以及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重建要“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2014年2月召开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确立了“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总体思路,提出“实施后发追赶”的总体构想,立足于发挥生态优势,放大重建效应,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产业、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人民群众福祉的更多有效路径。
在工作安排上,提出七大具体的工作支撑,即: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生态文明示范的产业基础;推进新型城镇化,保持生态文明示范的持续动力;抓好农业现代化,突出生态文明示范的重点区域;加强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在生态文明示范中体现“融入”成果;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使生态文明示范拥有永续可用的生态资本;坚持依法治市方略,强化生态文明示范的制度保障;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生态文明示范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将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到雅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雅安的前期探索得到了国家和省上的认可,在继2012年成为四川唯一一个全域纳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之后,2014年7月雅安又纳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到2016年7月,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灾区实现“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得以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并继续推进“五年整体跨越”,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振兴——
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市
经过灾后恢复重建,雅安城乡面貌、基础条件、产业结构等明显改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重建效应已经显现,重建红利正在释放,广大干部群众期盼更好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为推进雅安发展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雅安经济总量小、发展不足、结构不优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还面临发展动力接续、资源环境约束、重大风险防范等多重挑战。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1月召开的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确定推进绿色发展振兴,加快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决策部署。
全会提出在市第四次党代会部署的基础上,坚定走“绿而美、绿变金”的发展振兴之路,巩固提升重建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城乡建设“四大提升工程”,实施绿美生态、飞地经济、全域旅游、千亿产业、东进融入、交通通达、五美乡村、民生福祉“八大行动”,构建创新引领、市县联动、开放合作、激励约束、底线坚守“五大机制”,推动雅安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这就是雅安推进发展振兴的“1485”总体发展思路。
2018年8月召开的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又按照省委为雅安确定的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市的定位,纵深推进“1485”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绿美生态提升、绿色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开放创新驱动、发展成果惠民“六大工程”,到2022年,经济总量力争迈上千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进入全省前8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绿色发展指数进入全省前3位,推动实现绿美生态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绿美城乡建设、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发展制度创新五个“走在全省前列”目标。
宝兴灵关新城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郝立艺韩毅 摄
雅安群众用剪纸表达感恩情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郝立艺 摄
【人物见证雅安】
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下场沟组村民李连强:
受灾群众感恩奋进 自强不息发展旅游业
“中秋小长假马上来了,来旅游的外地游客肯定多,我们已经提前做好了接待准备。”在烧烤店里忙碌着的店主叫李连强,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下场沟组村民。
这是李连强经营烧烤店的第3个年头,对于如何搞好经营,他已然摸索出了一套经验。
曾经,涉足餐饮行业是他不曾想过的。但2013年芦山“4·20”强烈地震的突袭,改变了他的生活。地震发生后,李连强家的房屋轰然倒塌,一家人只好住进政府搭建的临时帐篷里过渡。
地震前,李连强在外跑运输,奔波于全国各地。“一年下来,收入并不高。”李连强回忆,震后家乡受损严重,他很操心家里事,回乡发展的想法强烈。
地震后,政府与援建单位一同为受灾群众新建了村庄,而震中龙门依托原有的古镇文化底蕴,建起了新的龙门古镇,全力发展乡村旅游。
“政府帮助我们重建了家园,还带动我们搞产业。”李连强决定和妻子一起安心在家乡发展。
为此,李连强夫妇利用重建的新房,开起了集餐饮与住宿于一体的农家乐。
“一楼自助烧烤,一次最多可接待30多人就餐;二楼客房住宿,共有5个房间。”李连强说,开门营业后,每逢节假日或周末,不仅来吃饭的客人络绎不绝,就连客栈都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入住率。“相信随着龙门古镇名气的提高,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旅店加餐馆,住的是美丽新村,吃的是农家特色菜,深受客人们的青睐。近年来,李连强的客栈年收入近15万元。如今他越来越有信心,“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守在家门口挣钱,这是让李连强最为骄傲的事。而对于这一切,他说:“离不开援建者的功劳,离不开党委政府对我们的扶持。这份恩情,我们不会忘!”
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崔振兴:
继续发扬重建精神 为雅安发展振兴贡献力量
“我现在在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工作,主要负责精准招商这部分内容。”说话的小伙,叫崔振兴,是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川西大数据产业园的顺利开园,里面有他辛勤付出的汗水。
众所周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川西大数据产业园落户雅安、开园运行,对推动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崔振兴作为规划管理方面的人才,被委以重任,目的就是希望他在建设川西大数据产业园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作用。
实际上,在产业园开园前期,他们做了许多工作:邀请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专家,对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把脉、问诊”;邀请专业机构,根据我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规划,对招商项目进行包装;参加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向外推介川西大数据产业园……
崔振兴很坦诚:“这样的工作强度大,而且专业领域跨度也大,但有过参与灾后重建的经历,我们的工作势头依然很强劲。”
是的,“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时,崔振兴还在经开区规划建设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局工作。重建开始后,由于园区人手少、灾后重建任务重,他一肩挑起规划管理、产业重建项目服务、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等多项任务。
地震突袭,经开区原有规划已不能满足灾后重建需要。在经开区管委会机构调整后,迫切需要启动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并承担政府规划管理职能工作。
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落到崔振兴和他的一位同事身上。从用地红线图划定到项目的选址论证,从规划设计条件的核发到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再到草拟初设审查文件批复……崔振兴在灾后重建三年多来完成的规划管理工作,相当于地震前十年的工作量。
怎么办?“只能干!节假日不休息,往返于工地、办公室和设计院,保证规划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更让人敬佩的是,在完成大量的规划管理工作外,崔振兴还要承担部分产业重建项目服务、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工作。
“尽管很苦很累,但看着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大型产业重建项目落地生根、园区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园区发展蒸蒸日上,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崔振兴说,如今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他将一如既往地投入到雅安的发展振兴中。
泸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建筑施工安全科科长曾航:
难忘援建的画面 一直牵挂“第二故乡”
“援建留下的很多画面,至今都难忘。”泸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建筑施工安全科科长曾航,谈起五年前对口援建宝兴的经历,感慨万千。
2013年7月,带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都是四川的父老乡亲,我们将尽心尽力为宝兴服好务”的热情,泸州市与宝兴县“牵手”,共同开启灾后恢复重建的征程。在直接给予对口援建资金的同时,一支支泸州援建者队伍奔走于宝兴县重建的每个角落,见证一个个新村聚居点的拔地而起,城乡建设展现的新面貌。
曾航在2014年8月来到宝兴县,任泸州援建宝兴住建系统工作组组长,与其他援建干部们战斗在城房和农房重建一线。尽管只有一年的援建时光,但他走遍了宝兴县的各个乡镇,与感恩的宝兴人建立起亲人般深厚的情谊,常常有群众留他到家中歇歇脚、喝喝水。
2015年端午节,宝兴县穆坪镇穆坪社区群众,自发为泸州援建者送上了300多个热腾腾的粽子。吃到粽子那一刻,曾航感受到宝兴人浓浓的感恩之心。“大家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十分关心,让我们有了家一般的温馨感觉。”
感恩与感动,在援建者与受助者之间双向传递。
2016年7月,省委、省政府在成都召开“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曾航与2名泸州援建干部被表彰为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这给予了他莫大鼓舞,激励他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继续争当干事先锋。
“原来泸州的援建干部现在聚在一起,经常会谈起援建的故事。”曾航说,2017年他回到宝兴县,带着家人看看他援建过的地方。重建后的宝兴穿越灾难,更加美丽和谐,“安居乐业、蓬勃向上,这里会是我一直牵挂的‘第二故乡’。”
【数字描绘雅安】
地震后,震区规划维修加固农村居民住房19.83万户,新建15.03万户;维修加固城镇居民住房13.7万户,新建3.74万户。到2014年底,雅安全市78792户农房重建已全面完成。
2016年,21个国定重灾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175亿元,总量是2008年(1677.2亿元)的1.3倍。芦山县作为极重灾区,2016年实现GDP35.5亿元,是2013年的1.4倍。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雅安市共建成灾后重建新村聚居点232个。全市374所基础教育学校已按时间要求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医疗卫生重建方面,重建项目已累计完工128个。全市的由地方承建项目共计2419个。
截止到2018年,生态环境修复规划154个项目已全面完工,累计完成投资22.56亿元,投资完成率86.9%。累计恢复震损林地植被40.6万亩、草地植被4.7万亩,修复大熊猫栖息地21.7万亩、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4平方公里,重建林区公路412公里、林区防火及作业便道367公里、林区业务用房4.8万平方米。
截至2013年12月31日,雅安市财政、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教育基金会、扶贫基金会、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和总工会共收到捐赠资金91970万元,其中含香港特区政府捐赠资金1亿港元,澳门特区政府捐赠资金1亿澳门元。
【短评】
感恩之情化作 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 张婧
事非经过不知难。三年前的全省“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上,不仅全面回顾了三年恢复重建奋斗历程,也对灾区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继续推进“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
三年共克时艰,三年感恩奋进。回望2013年7月20日全面启动重建以来,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三年基本完成”目标圆满实现,浴火重生后的雅安呈现出新面貌、新城镇、新产业、新生活。雅安人民深知,这里发生的点滴变化、取得的点滴进步,中央统筹指导是根本前提,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是重要保证,援建市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是有力推进。
“让知恩报恩之情世代相传”,雅安人民的心声凝成这句话,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感恩之心化作推进绿色发展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生动力,开启新征程。
认清所处的“时”与“势”,雅安找准在绿色发展振兴中如何推动生态优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8个方面关键重点,确立了“1485”总体发展思路,勾勒出分“三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愿景。
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构建“一核两翼”市域发展格局,各县(区)加快实现抱团发展、特色发展、竞相发展。加快特色农产品资源、水电矿产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区位优势转化,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现代物流商贸产业、旅游康养产业、绿色载能产业发展,着力壮大绿色产业支撑。
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一个个堵点难点难得到解决,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全市上下正接续奋斗,让知恩感恩之情薪火相传,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奋勇直前。
雅安日报/北纬网首席记者 张婧 记者 唐小未 张雨蝶 采写 图片除署名外由相关单位提供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19-09-09 08:28:05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