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9-26 09:05:21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厚德济世,精博至善!
走进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四医院),当“厚德济世、精博至善”这几个字展现在眼前时,让人感受到市四医院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大医厚德、医者仁心的博大胸怀。
干净整洁的路面、蓬勃生长的绿草、五颜六色的鲜花……花园里,坐着轮椅的老人在亲属或医护人员的陪护下听着鸟鸣,沐浴着秋日的阳光。
1952年,市四医院建院以来,一代代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医疗技术,从服务水平到科研教学和社会效益,始终牢记“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坚持“厚德济世,精博至善”的院训。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市四医院成为了我市唯一一家国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也是省内民政系统医院中规模最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
近年来,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市四医院着眼于全球老龄化日益凸显的趋势,结合专业优势,率先开展了医养结合工作。医院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为出发点,以国家政策为指引,以医疗服务、康复照料、临终关怀服务为重点,积极探索老年人在医院康复养老的全新途径,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跨区域心身整合医疗联盟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协同研究网络成员党委、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标准化建设优秀单位……67年来,一个接一个的荣誉见证着医院不断发展壮大,也激励着市四医院医务工作者努力前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随着川西医养中心建设的逐步推进,市四医院将以打造川西高水平的精神卫生中心为发展目标,坚持“文化建院、品牌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加强技能培训
事件述说发展
从所到院 见证医院发展历程
1952年,雅安桐子岭精神病治疗所成立,组建初期仅有医务工作人员3人,收治患者3人。雅安桐子岭精神病治疗所组建之初,设备简陋,仅有几间瓦房。
1976年,随着医疗机构重点的转移,雅安桐子岭精神病治疗所也从福利院划分出来,单独成立雅安地区精神病医院,开放床位40张。1976年至2000年,伴随着农村公社的消失和集体化的瓦解,医疗机构开始将重点从公共卫生的预防计划提供向医疗服务转移,越来越多的卫生经费开始用于购买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
1992年开始,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市四医院的发展却面临着“瓶颈”。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单位改制的不断深入,延续了近20年的医疗体制和企业职工医保被打破,单一的医疗服务已经无法适应医院发展需求,大量的住院病人离开了医院。而当时,全院仅有2个病区(男病区和女病区),原有的100多名住院病人迅速下降到70多人。
2000年,雅安撤地设市,雅安地区精神病医院改为雅安市精神病医院。2002年,医院挂牌成立“雅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开放床位100张。2014年,市编制委员会批准“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为第一名称,实际开放床位800张。
桐子岭精神病治疗所、地区精神病医院、市精神病医院……市四医院的名称实现了从“所”到“院”的转变,名称的一路变迁,医院也逐渐发展壮大。
良好的医护关系
为老年人宣传健康知识
打破瓶颈 探索医养结合模式
2000年前后,市四医院医务工作者陷入了何去何从的思考之中,是继续单一的医疗,还是顺势而上开辟新业务。
面对社会发展给医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医院软、硬件落后的现实,医院一班人进行了一次深入大讨论。
院领导为医院发展指明了方向——走医养结合发展之路,探索老年人在医院康复养老的全新途径。
针对医院医疗环境简陋、资金短缺的实际,发动全院职工集资修建住院大楼,改善医院住院环境。随着医养结合发展思路的落实,医院职能的转变,老年科也迅速组建起来。
1999年,医院着眼于老龄化日益凸显的趋势,准确把握医养结合的发展前景,充分结合医院专业优势,率先开展了医养结合工作。医院投资近1.3亿元,建设总面积30174.07平方米,开放床位为600张,成为当时雅安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齐全的康复医养机构,也是雅安首家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同年,老年科正式更名为老年医学中心,率先在雅安开展“医——养——护——康”四维一体的结合模式,首创本市医院托老、养老的特色服务,弥补了其他托养机构缺乏医疗护理服务的不足。
医院主要收治65岁以上患有各种内科疾病及心身疾病的老人,开展常见老年疾病、精神疾患以及心理抚慰的治疗;目前入住率达97%,位居我市第一,省内前茅……在医养结合特色发展道路上,市四医院牢固树立“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服务宗旨,医务人员以“临床医疗——康复——护理”为特色,按照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情况分设心身疾病病房、失能病房、半失能病房及认知障碍病房,根据病情的不同,提供不同的特色服务。
如今,经过近20年的发展,市四医院已经成为全市医养结合的典范。
老人们在医院花园里下棋
重建助力 医院插上腾飞的翅膀
5年时间,“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相继发生,给金凤山下的老院区造成了很大破坏,医院后续综合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为改善办院条件,助推医院发展,震后,市委、市政府对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医院综合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另选新址重建医院。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下,市四医院拉开了在雨城区大兴镇异地重建的序幕。全院上下共克时艰,重树医院发展信心。
在金凤山下,市四医院占地13亩,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有医务人员50多人,住院病人也不过百人,而受地方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当时医院的医疗设施设备相对落后。
经过6年时间重建和发展,市四医院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如今,医院占地面积达5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1800张,现有职工近500人,是省内民政系统医院中,规模最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
医院分区域建造了春兰院、夏荷庭、秋菊廊等园林景观,园内种植了兰花、菊花等植物,做到了季季有花开,季季有景赏;院区内摆放了藤椅、遮阳伞、直饮水,方便老人散步、晨练、休息。配有音乐治疗师,在院区各角落安置了园林音乐设备,可在院区内提供音乐治疗服务。同时,医院着力改善病房环境,注重色彩搭配,改变过去的白色调,让老人在色彩柔和、温馨舒适的环境里,参加健身操、书法、琴乐、棋牌等活动。建立识别体系,用鲜明醒目常见易记的图案帮助老年人识别房间。布置温馨的家属会见室,给探望的家属提供一个私密的空间,提供远程微信视频服务,缓解远在他乡子女的思念之情……
灾后恢复重建,市四医院真正实现了一次大的腾飞,彻底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为早日让患者享受灾后重建成果和优质服务,2017年1月,医院启动了创建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工作,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牵头,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创建成国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实现了从“二乙”晋升至“三甲”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了省民政系统医院的标杆。
今年4月20日,省卫健委主任何延政在市四医院调研时,对该院灾后重建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灾后重建成果惠及到每位患者。”何延政说,市四医院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多举措、多途径发展专科特色,不断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开启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新篇章,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和康养服务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医院外景
院内优美的环境
特色在手 “内培外引”引领发展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市四医院牢固树立 “内培外引”人才培养理念,制定了《博士生报考》《学科带头人选拔机制及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以优厚的待遇和真挚的诚意,引进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家型人才,竭力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每年派出业务骨干到北京协和、华西、美国芝加哥圣安东尼等顶尖医院进修,充分利用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单位对口支援、技术协作和联盟优势,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向其“取经”,全方位开展“传、帮、带”工作。
近3年,引进和增加高级职称26名、中级职称80余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9名。随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医院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心理医学”“老年医学”被评为省级甲级重点专科,成为全省民政系统首家获省级甲级重点专科立项医院。临床心理学科、老年医学专科、心理医学科、心理医学科护理、老年医学科护理和临终关怀为市级重点专科。成功设立雅安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我市首家申报并成功获批建站的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项目从原来的寥寥无几到现在已申报近50项,成功立项30余项。
同时,医院整合医疗资源,修建了近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康复大厅,配备了多种术后康复训练器械,引进一批专业康复技术人才,针对老年人的康复需求进行康复锻炼。开设老年操健身、书法、琴乐、棋牌比赛等,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特长和爱好,和社会上的多种慈善团体、老年大学以及高校建立合作,定期开展各种文艺和慰问活动,在保障老年人物质需求的同时,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人摆脱传统就医模式带来的心理负担,真正把医院当成一个大家庭,从而能真正健康、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医院《花与时光》参赛作品案例荣获由国家卫健委主办的第四季全国医院擂台赛西南赛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十大人气案例”第一名、“十大价值案例”提名奖。
近三年来,医院收到锦旗500余面、感谢信400余封、鲜花300余束。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
在川西医养中心建设中,市四医院将进一步创新医养模式,着力构建多元多层的服务体系。加大与大学医学院、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等高校合作,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全方面的人才,大力实施多学科联动机制,将医养概念从医院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以互联网为纽带,各合作机构为基点,通过医护上门、签约家庭医生、远程会诊、远程诊疗、远程咨询等工作,使医养结合工作更加专业化、细致化、深入化,努力助推我市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继续书写市四医院的光辉篇章。
为病人诊疗
数字描绘发展
医院建筑面积:
1952年,没有独立的医用用房;1976年,建筑面积不足200 平方米瓦房;2008年,建筑面积10324.3平方米;2013年,建筑面积24530.3平方米;2016年,建筑面积38120.8平方米;2018年,建筑面积68721.38平方米。
医院床位情况:
1952年,开放床位3张;1976年,开放床位40张;2002年,开放床位100张;2008年,开放床位800张;2013年,开放床位800张;2016年,开放床位1200张;2018年,开放床位1800张。
医院科室情况:
医院有19个职能科室,7个学术科室,心理医学科、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为医院的三大特色科室。职工近5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0人,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80人,博士生2人,硕士研究生19人。医院拥有一批现代化的诊断治疗仪器设备,包括双螺旋CT、彩超、失眠治疗仪、多导睡眠监测仪、便携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经颅磁治疗仪、骨质疏松治疗系统、生物反馈治疗仪等先进的设施设备。
人物见证发展
市四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李家忠:坚守是最好的初心
“因为看到身边的精神病患者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从小就下定决心要为他们解除痛苦。”谈起自己成为一名医生的初衷,市四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李家忠说。
26年的坚守,就是为了最初的一个梦想。
李家忠出生在荥经农村。从小他看到邻村村民因患上精神疾病,长期在外无人照管。“那个年代,面对精神病人,许多人都会投来异样的目光。”李家忠说,自己成为精神病医院一名医师后,周围有些人也以异样的目光看他。
1993年,李家忠从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市四医院工作。“当时,医院在金凤山下,外面是一片田野,交通非常不便。”李家忠回忆,那时,医院设施简陋,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遇到暴雨天气,洪水在院区内肆虐,整个院区无从下脚。
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一个大雷击穿了李家忠宿舍的屋顶。幸亏当天他值班,没有受伤。1998年前后,企业改制让医院发展陷入了困境,之前110多名住院病人,因为治疗费用支付的改变,导致大量病人流失。“之前,许多企业职工住院费用由企业统一支付,改革之后发生了变化。”李家忠说,在最困难的时候,医院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面对困境,当时的医院领导班子非常齐心,通过全面调研和深入了解大家意愿之后,开始探索医养结合的发展之路。”李家忠说,市四医院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关键就是当时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并且一代一代的医务工作者坚持不懈地走了下来。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市四医院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异地重建,医院发展驶入了快车道。随着医院医养结合的快速推进,老年医学科也逐渐发展壮大,医院分成了老年医学、心理医学、康复三个大科,仅老年医学科就开展了三个小科七个病区。
在市四医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李家忠也慢慢成长为老年医学科主任。
“我们目前计划组建ICU,随着政府对医养工作的重视,医养中心的地位越来越高,入住市四医院的患者的就医、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在发展道路上,市四医院逐渐从一个“全封闭”医院向“开放性”医院发展,越来越多服务大众的科室诞生,新的业务迅速开展起来。“现在,睡眠、康复等科室作用日益明显,医院的专科性和综合性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李家忠信心满满,随着川西医养中心建设的加快,市四医院必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市四医院睡眠专科主任李雨辉:特色专科创造新的未来
睡眠专科、疼痛专科……近年来,市四医院许多特色专科相继成立。失眠多梦怎么办、很难入睡如何治、睡眠不足有什么危害、如何才能睡个安稳觉?市四医院睡眠专科主任李雨辉,作为精神卫生战线上的新兵,在睡眠相关问题上却是个行家。
近年来,市四医院为了提升全院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患者医治满意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医院制定了一系列“内培外引”人才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多渠道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高级职称、高学历人员快速增长。
为帮助患者解决失眠这一难题,市四医院设立了睡眠专科,开设了全开放临床心理病房。医院在开放病房下设有少儿医学病房、睡眠医学病房、心身医学病房以及临床心理学研究室,专为有各种睡眠问题的患者提供帮助。
李雨辉就是“内培外引”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作为睡眠专科的“领头羊”,他见证了该科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
市四医院睡眠专科开放床位220张,病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目前,拥有脑功能治疗仪、多导睡眠监测仪、失眠治疗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等先进技术设备,并配备了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实行了临床医师和心理治疗师双轨制查房,住院医护一体化治疗服务深得患者好评。科室开展的各种睡眠障碍、心身障碍等疾病的诊治及专业心理治疗水平均处在省内领先水平。
“如今,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失眠的危害和治疗办法。”李雨辉说,近年来,睡眠问题日趋突出,不断影响着国民健康。“2018年,我院心理医学科被评为省级甲级重点专科,成为全省民政系统首家获省级甲级重点专科立项建设的医院。”李雨辉介绍,目前,市级重点专科增加了临床心理学科、老年医学科、心理医学科、心理医学科护理、老年医学科护理和临终关怀等6个项目。
从2017年至今,市四医院科研项目从原来的寥寥无几到现在已申报近50项,成功立项20项。
“随着业务的不断开展,一些失眠症患者和老年人入住本院,优美的环境,让患者有家的感觉。”李雨辉介绍,院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配置音乐治疗师,可在院区各角落提供舒缓治疗。
苹果、香蕉、菠萝……走进老年医学中心,一个个用水果命名的病房彰显着市四医院的人文关怀,让许多记不住门牌号的老年人顺利找到了“家”。穿行在每一个病区,院区内标识标牌布局合理、清晰醒目,温馨提示语恰到好处。
自助查询机、自助打印报告机、手机加油站、便民服务点……门诊大厅增设的各种服务功能,大大满足了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同时,医院还针对患者对营养的不同需求,配备营养师,开设平板点餐系统。
“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开展,给医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医院在医养结合发展上前景更加广阔。”李雨辉说。
为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短评
坚持与努力成就梦想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古往今来,多少人把成为良医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不懈努力去实现。
范仲淹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年轻时,有一次到神祠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无奈签词表明不能。于是,范仲淹又求了一签,祈祷说:“若不能为宰相,愿为良医。”结果还是不行。
后来,有人问范仲淹:“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您为什么又祈愿当良医呢,这是不是太卑微了?”
范仲淹回答:“古人说,善于用人,所以没有无用之人;善于用物,所以没有无用之物。”
在市四医院的发展道路上,一代又一代的医务工作者把“成为良医”作为自己的人生梦想,在燃烧自己的同时,凝聚成医院发展的巨大力量。
2000年,当医院发展遭遇瓶颈之时,医院全体医务人员高瞻远瞩,准确把握人口老龄化带给医院发展的机遇,提出了医养结合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近年来,在医院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医院率先发展为我市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齐全的康复医养机构,是全市首家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医养工作受到了患者、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赞誉和肯定。牵头成立了市医养联盟体,吸引大批省内外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学习。
曾经连工资都发不起的单位,如今成为了医务工作者成就人生梦想的地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川西医养中心建设的道路上,市四医院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用精湛的技术诠释一名医者的初心,为“健康雅安”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周代庆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19-09-26 09:05:21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