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8-05 09:13:02 来源:雅安日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深刻阐明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发展使命,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近期分别召开会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按照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找准目标定位、明确思路举措,进一步提升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8市围绕各自的实际,如何确定自身目标?又将采取怎样的举措?
【德阳市】
明晰五大功能定位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德阳市将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进一步明晰德阳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功能定位。
要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行示范区,让重装之都的城市名片更加响亮;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主动融入成渝绵“创新金三角”,与成绵眉资等兄弟市州共同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公园城市和美丽乡村,加快建设幸福美丽家园,让德阳成为“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的高品质宜居之城;建设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彰显古蜀文化名城的文化展示力、价值诠释力、发展带动力、文明传播力;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绿色生态、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城乡、倡导绿色生活,实现城乡环境“高颜值”、社会文明“高素质”、人民生活“高品质”。
【成都市】
放眼大市场
加强产业合作
面向未来的成渝产业合作,成都市一是要改变区域市场定位,放眼亚欧大市场,加强产业圈协作和产业链合作,以产能规模、庞大市场和创新能力为支撑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全面增强重要经济中心核心功能支撑。二是要立足规模优势,以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和汽车制造、航空装备、能源装备、轨道交通为重点,深入推进两地产业链协同开放,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产业集群发展,全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三是要以后发赶超的勇气,坚定从产业前端创新破局,共同推动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命题。成都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极核”城市,将聚焦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规划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载体。二是布局建设高水平重大创新平台。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西部光源”、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等更多“国之重器”落地建设。三是加快聚集高质量创新资源要素。深化实施“城市猎头”计划,制定实施成都人才新政2.0版,引入国际人才服务机构,招引全球知名科学家、顶尖科研人才(团队)、青年科学家,为他们提供最优越的创新环境。四是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推行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度、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度,开展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
【雅安市】
加快推进
“四地一枢纽”建设
雅安市明确要鲜明“四地一枢纽”目标定位,提升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实施绿美生态行动,推动雅安绿美生态建设走在成渝地区前列,建设成渝地区绿美生态高地。充分利用雅安水电资源充沛、气候适宜等比较优势,构建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应用、数据交易、数智制造、数据人才培训六条产业生态链,建设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把握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建设机遇,依托良好自然生态,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康养宜居地。坚持把东进融入成都作为雅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加快推动一体化发展,建设成都都市圈重要功能协作基地。立足雅安作为国家开放通道重要节点的战略位置和联动西藏地区、协同“三州”高质量发展的特殊使命,抢抓川藏铁路建设机遇,建设成渝地区西向门户枢纽。
聚焦七大重点领域,统筹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各项任务。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一核引领、两翼齐飞”市域发展新格局,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对外大通道,畅通市域交通圈,建设物流集散地。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现代农业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协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深化公共服务领域合作,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
【乐山市】
汇聚思想之智 抢占发展高地
乐山市将拓展“大空间”,着力将空间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对接“大规划”,实现与成渝地区同频共振、相向而行;谋划“大项目”,力争更多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政策进入国省盘子。
在基础设施上联网布局。建设“大通道”,力争成为成都向南、重庆向西的必经之路;构建“大枢纽”,加快升级建设成都港,强力推进机场建设,打造成乐贵渝环线高铁始发站;打造“大新区”,全力申报省级新区,培育乐山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抢占发展高地。
在产业发展上集聚融合。共建“大产业”,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园区+飞地”等模式,围绕农业“8+3”、工业“4+1”、服务业“2+6”,对接好成渝地区主导产业;培育“大集群”,延续深化政策,放大虹吸效应,打造以光伏全产业链为重点的“中国绿色硅谷”、以民用核技术为特色的产业新高地;发展“大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瞄准成渝地区上下游产业,加快引进配套企业和配套产业,开放市场寻找“553”合作伙伴。
在平台共建上多维协作。培育“大会展”,力争成为成渝地区具有优势的会展中心;做强“大联盟”,推动建立成渝乐旅游联盟,共同打造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用好“大数据”,构建覆盖全省、辐射成渝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引进成渝地区优质教育、医疗、人才等资源。
【眉山市】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眉山市明确要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加速成眉同城化由局部融入向全域融合的更高阶段转变,加速成都都市圈由单核集聚向多核多心的更高形态迈进,加速眉山城市由区域节点向都市副心的更高能级跃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紧扣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城市这一总体目标,对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定位,做强“一市一地一区一城”战略支撑,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开放发展示范市、成都都市圈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成都都市圈领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具有天府韵味眉山特色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城。
优化空间布局,实施“中强、北上、东进、西优、南联”空间发展战略,重塑全域经济地理,优化区域功能分工,推动市域一体发展,提升城市布局的整体性、协调性和持续性。
始终把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作为核心环节来抓,全面增强集聚要素、配置资源、发展经济、提供服务的城市功能,加快崛起成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
【绵阳市】
深度参与 全面布局
强化城市协同联动
绵阳市确立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四个发展定位”“四个主攻方向”,以及“八大行动”。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创新应用场、开放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提升科技城的战略位势。
建设国家重要国防科研生产基地,争取在绵阳布局更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巩固国防军工重镇地位。
建设西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开放环境,全方位融入国际国内分工合作,强化开放门户和枢纽功能,打造对外开放战略高地。
建设成渝地区副中心城市,强化与成都、重庆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协同联动,加快朝着建设市场主体高层次、经济聚集高强度、城市发展高能级的成渝地区副中心城市迈进。
“四个主攻方向”指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高端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
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绵阳建成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辐射范围广泛的科技创新中心。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搭建开放合作大平台。
加快建设I型大城市,提升功能品质,提高治理效能,涵养城市文化,增强城市魅力,提高对各类人才和资源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
深入实施“八大行动”即:实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行动、实施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交通基础设施畅通行动、实施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行动、实施城市发展能级跃升行动、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协同行动、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行动、实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行动。
【遂宁市】
在成渝中部加速崛起
遂宁市把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实现中部崛起作为首要目标,围绕建设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和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与潼南共建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把准路径、突出重点、系统推进,挺起成渝中部“脊梁”。
夯实在成渝地区实现中部崛起的基础支撑,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做强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极核,着力构建“一体两翼”都市区,强化城市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吸引更多人在遂宁安居乐业。
打造川渝开放合作“桥头堡”,构建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开放廊道,建设一批高水平开放平台,建成川渝中部地区投资首选地。要打造成渝“双核”非省会功能“疏解区”,深度服务成都“主干”发展,主动对接重庆“一区两群”战略,积极融入成渝复合型国际枢纽集群,着力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打造促进干支联动“衔接带”,加强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合作,强化与成渝发展主轴节点城市、“南翼”地区和“北翼”地区合作,着力提升优势产业和民生事业协同发展水平。
坚持把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作为联动成渝“双核”的前沿阵地,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毗邻地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区、现代产业聚集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高品质生活宜居示范地、现代综合交通物流新枢纽。
【资阳市】
融入主干极核 推动市域一体发展
资阳市将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协同发展新格局,对接成都东进、重庆西扩,融入主干极核、发挥主轴优势、做强县域特色,共建成都都市圈、助力成渝相向发展、推动市域一体发展。共享成都东进势能,建设成都东部新区资阳协同区,共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加强与毗邻地区合作协作,加快建设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树牢全市“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理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交通大会战”,畅通成渝大通道、完善成资通勤网、补齐市域路网短板,提升物流枢纽功能,构建“7高11轨16快”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工业“5+N”、服务业“4+X”、农业“6+3+1”为重点,推进10个产业生态圈和18个产业功能区参与成渝产业服务配套。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一主两副、多点支撑”市域城镇体系。统筹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共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壮大高新区、临空经济区等发展平台载体,加快推进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资阳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任思瑗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0-08-05 09:13:02
编辑:任思瑗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