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23 15:50:45 北纬网
近年来,石棉县以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着力把握“工作共抓、双向共治、矛盾共调、治理共管、和衷共济、文化共融”“六个共”工作抓手,打造和谐劳动关系创新实践高地和“石棉样本”,成功创建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工作共抓,夯实劳动关系和谐之基。石棉县委、县政府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企业自主、社会协同”为抓手,党政一把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37个党政部门、12个乡镇(街道)为小组成员,落实责任分工,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深化党建引领,构建以园区党委为核心、企业党组织为主体、联合党组织为补充的“1+19+N”党建格局,全县企业建立党支部51个,发展党员165人,重点企业党组织建成率达100%,形成决策共谋、工作共抓的组织环境。
双向共治,搭建劳动关系和谐之桥。建立“政府监督管理、企业民主管理、社会协同管理”的治理机制,加强政府部门对企业分类指导,引导企业自主自律,鼓励社会力量协助监督,推动企业调解、协商、培育“内循环”和政府支持、服务、保障“外循环”双轮驱动,开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双向共治、相互促进新格局。推动企业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强化职工思想教育、素质提升和人文关怀,实现企业劳动纠纷协商自主、协商自治、协调自为。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会实现覆盖率达100%。集体协商建制率和集体合同签订率均达95%以上。
矛盾共调,织密劳动关系和谐之网。坚持“贵在预防,贵在调解”理念,深入推进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多元化发展。针对彝族、藏族同胞较多,建立彝族“德古”、藏族“路吉达克”调解阵地,用“民族话”“民间理”开展调解工作,构建“多方互动、多层衔接、多元化解”调解工作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问题能解决、矛盾不上交”。近年来,通过“德古”、“路吉达克”调解阵地共参与调解劳动关系、工伤待遇、劳资纠纷等80余件,涉及职工820人,涉及金额75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治理共管,增强劳动关系和谐之力。搭建县、乡镇(街道)、村 (社区)三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40个,打造“城区10分钟,乡村5公里”服务圈,下沉服务,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分类化、精细化、效率化管理。建成基层农民工综合服务站25个,为企业、职工、群众提供便捷公共服务。石棉县零工市场鸣锣开市,满足群众进城务工、灵活就业、劳务纠纷化解等多元化需求。实施法治助力工程,以“三官一律一员”下基层活动为载体,为企业开展政策解读、法律咨询、法治培训、法治体检、纠纷化解等工作,形成政、法、企联动效应,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和衷共济,开创劳动关系和谐之源。“9·5”泸定6·8级地震后,园区企业党员、职工组成110人抗震救灾突击队,深入抗震救灾一线,开展企业受灾统计、卫生环境治理、照明线路搭建、企业职工安置、卡哨值守等应急救援工作,保障园区企业正常生产。震后一个月内,全县194家制造业企业复产率、8664家个体经营户复工率均达100%。开展“四川省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暨地震灾后援建就业帮扶石棉县专场巡回活动”“石棉县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灾后恢复重建专场招聘会”等大型招聘活动,120余家企业提供岗位近5000个,达成就业意向人数1100余人,确保灾后企业复产、群众增收、经济复苏、社会安定,以震后就业方式之变创造生活和谐之美。
文化共融,铸牢劳动关系和谐之魂。传承红色文脉,充分发挥石棉县安顺场镇载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落地生根。弘扬民族文化,打造和谐劳动关系尔苏藏族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还原尔苏藏族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精神风貌。培育企业文化,开展激励示范,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荣誉感、责任感、归属感。以文化浸润为切入点,转换为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内生动力。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瑶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北纬网 日期: 2023-11-23 15:50:45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