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01-24 09:30:15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民生为本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大、最难、最急、最愁的问题,不断增进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善,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步实现奔康致富。 共建共享 和为贵,谐为美。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把“蛋糕”做大分好,持续增强全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5年来,我们以共建实现共享,以共享推进和谐,全社会和谐的因子正不断夯实,充分彰显出四川安居乐业之幸、政通人和之福。 民生改善 五年来民生实事资金投入一览 2013年 十项民生工程投入1683.8亿元8件新增民生事项投入3.3亿元 2014年 十项民生工程+19件民生实事各级预算执行总额1615.75亿元 2015年 十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实事各级预算执行总额1720.34亿元 2016年 十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实事各级预算执行总额1655.67亿元 2017年 十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实事各级预算执行总额1379.78亿元 安其居 2014年启动“百万安居工程建设”,此后在全国率先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近46万户群众受益 畅其行 新改建普通公路13.5万公里,总里程达32.3万公里,居全国第一 乐其业 5年来四川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 授其教 2014年四川率先在全国实现“三免一补”,每年惠及800万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医其病 2013年率先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的基础上,2017年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 养其老 2014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随后逐步建立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试点 点评 过去5年,追寻民意所向,呼应群众关切,我省改善民生的力度始终未减。数据显示,我省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的项目实施举措不断细化,实施范围逐步拓展,实施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群众,由此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脱贫攻坚 五年攻坚战果 (注:数字分别为当年底全省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 大事记 2013年 在88个贫困县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启动“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 2014年 出台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 2015年 《四川省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专项方案》等10个扶贫专项方案印发 2016年 出台17个扶贫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投入扶贫资金1181亿元,启动7市35区对口帮扶藏区彝区45个贫困县工作 2017年 向有20户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帮扶力量,加强“回头看”“回头帮”措施,确保脱贫不脱帮扶、不脱政策、不脱项目 点评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户一人,是四川省委的行动宣言。 5年来,我省迎难而上,聚焦“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打出一套“3+10+N”政策组合拳,并创造性提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新标准,极大调动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 携手奋进 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到位资金 7+20对口援藏 2012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成都、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宜宾7市对口支援藏区20个困难县 截至2016年底7市累计拨付到位对口援藏资金24.91亿元启动实施对口援藏项目529个 2017年,新一轮省内对口援藏启动帮扶各方拨付到位对口援藏资金7.41亿元启动实施新一轮对口援藏项目440个已完成285个 “4·20”芦山强烈地震 2016年6月底灾后重建三年目标基本完成 由地方承担的2419个项目完工2382个 完工率达到98.47%完成投资781.99亿元 投资完成率达到98.76% “8·8”九寨沟地震 2017年11月7日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出台 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经测算约为118亿元 重建后生态保护区面积要超过规划面积的81% 点评 一方有难,八方来援。治蜀兴川路上,全省21市州攻坚克难,携手奋进。在兄弟市州的大力援助下,藏区发展之困、灾区灾后重建之难次第突破。这些改变,一点一滴都落实到了藏区、灾区群众的身上。 文明创建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点评 一省一地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盈的道德滋养。5年来,我省认真落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建设制度化,巴蜀大地处处澎湃文明的力量。(记者 夏丽莎 侯冲 阳帆 钟振宇 张立东 制图 朱濉)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 2018-01-24 09:30:15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