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04-20 15:00:3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4月20日电(记者 董小红)“以前我们的砂器大多用来做‘汤罐药罐’,卖不出好价钱。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越来越有品位,也越来越有市场。”抚摸着手里的黑砂小茶具,曾庆红自信地说。
曾师傅今年46岁,12岁就开始学做砂器,见证了荥经砂器一路的起起伏伏。
砂器出窑。
荥经砂器采用四川雅安市荥经县独特的黑砂烧制工艺,分采料、制泥、拉胚、晾胚、焙烧、上釉、出窑7道工序,后经“馒头窑”古法烧制1小时左右,砂器出窑时,轻烟腾空而起,红红的火苗蹿出地坑,场面热烈而壮观。2008年,荥经黑砂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但长期以来,荥经砂器却一直是大家眼中的“汤罐药罐”,价值不高、市场小、产业难以突破。“一个药罐子就十几块钱,还要跟市场上那么多同类产品竞争,没什么盼头。”在当地烧了35年砂器的胡克彬说。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规划和打造下,荥经砂器告别“汤罐药罐”,逐渐走向“重生”。
作为芦山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以来,荥经县谋求转型突破,以砂器产业发展为主线,深入挖掘文化根脉,积极探索一条文旅融合推动产业转型的新路径。
“我们正在打造的中国黑砂城占地4.23平方公里,已经投入了3个多亿,集文化旅游、特色商业、产业孵化等为一体,文旅搭台、产业唱戏、产城融合,将促进黑砂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荥经县中国黑砂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学习,希望把荥经砂器的价值深入发掘出来。”曾庆红说,他在砂器馆内设了一个展览厅,放置了自己研发烧制的黑砂小茶具、小摆件等个性化的工艺品,“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荥经砂器的美”。
“现在我们一个全手工雕刻花纹的砂器要卖上千元,还供不应求。”胡克彬最近也在谋划,自己的厂子现在有点小了,可以再扩大一下,因为生意越来越好了。
55岁的当地村民李树军从小就学做砂器,现在他也有了新的想法,“以前按照老办法照着做就行,现在市场有了新的需求,我们也要学习新的技术,砂器小了、更好看了,才能跟上时代。”
记者了解到,目前,荥经砂器已经走上了一条综合发展之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当地有各类砂器生产销售企业67家,年产值1.6亿元以上。(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完)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新华社 日期: 2018-04-20 15:00:31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