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06-05 15:12:36
高纪志,2002年9月从天全中学退休,现任天全县关工委副主任、秘书长,县教育局、天全中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高纪志退休前系天全中学高级语文教师,获县以上各种奖励近90次。2002年9月退休后,他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任天全县关工委副主任、秘书长,他还是县教育局、天全中学关工委的常务副主任。14年来,他为了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关爱留守儿童,加强宣传报道,宣传核心价值观,开展调查研究,急党政之所急,参与支持灾后重建,义务监督网吧,做了大量工作,得到社会好评和各级关工委的充分肯定。
十年如一日,关怀留守学生
从2005年县关工委开展“十个一”活动起,他十年如一日的结对帮扶、关爱留守学生杨茨姐妹至今。当时姐妹读小学六年级和一年级,既是留守儿童,又是单亲儿童,母亲在江西打工。他多次到她们的姨婆家或用电话与其联系,尽量关心她们。他多次与杨茨谈心,勉励其不要自卑,要刻苦学习,使杨茨在小学毕业考试时考了全县第一名。他不但在思想上疏导杨茨,也在学习上予以帮助。他每年都要给姐妹俩送去学习用品,鼓励其好好学习。他还向学校领导反映两姐妹的困难,让学校为其免去书本费。每年春节,他都要给姐妹俩几百元钱,让她们买衣服过年。他又协调镇政府、民政局给她家解决了农村低保。班主任反映杨陈梅听力差,影响学习,他又利用星期日带杨陈梅到县医院检查。杨茨读初中的3个中秋节,他都去看望姐妹俩,送去月饼和学习用品等。杨茨初中毕业时,为其争取到考专门为贫困生设的成都武侯中学志远班的机会。由于母亲不在家。他又为其跑县教育局、镇政府、团县委、团市委等单位办报考手续,后又带她到成都报考,录取后又带她到成都参加军训,两次共历时7天,其费用基本上由他负担。他还送给杨茨一个手机,给她存入话费并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临走时又给了她一些钱。回天全后,他还与杨茨的班主任取得联系,让老师多关心她;平时,他用电话或短信与杨茨联系,到成都时又去看望她。2012年杨茨考入川师大后,他给了杨茨500元钱和《英汉辞典》《现代汉语辞典》等工具书、学习用品,近3年又为杨茨每年争取困难救助金1000元。他还给川师大联系,帮其办手续,使其享受到助学金。去年杨陈梅考入成都东星航空旅游专修学院,他就坚持每期给姐妹每人500元钱。他还热情关爱其他留守学生,向“留守学生书屋”捐书400册。
无私奉献,宣传报道走在前面
他是市、县关工委通讯员,虽已古稀之年,但为了通讯报道工作,他买了电脑、接通宽带,通过刻苦学习,学会了使用电脑和上网。为了及时发信息,他每次在开完会后就写稿,放弃每天午休睡觉的习惯。2011年至今,他所写的信息和文稿被《中国火炬》《关爱明天》《四川日报》《四川法制报》《晚霞报》《雅安日报》“中国未成年人网”、“关爱明天网”、“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北纬网”等20多家报刊、网站刊发了1300余条(篇),省电视台第7频道选播了他提供的关工委信息近20条。他是《中国火炬》的优秀通讯员,与人合写的《开展“五个一”活动“空架子”成了“货架子”》被《中国火炬》评为好文章(全省仅两篇),2014年所写的《“五老”结对关爱 情暖特殊青少年》等3篇文、图和2015年所写的《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被《中国火炬》发表,并被“中国未成年人网”等多家媒体刊载。《“五老关爱团” 无私扶助“失亲”少年快乐成长》获第一届四川省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三等奖,有两篇文章获市关工委好文章一等奖。
2006年,在开展“家乡颂”征文后,他主持评选并将其中的18篇征文编印成《“家乡颂”优秀征文选》。2012年在“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后,他编辑了《天全县新时期学雷锋先进青少年事迹材料汇编》。2015年他编写了《情暖“五失”青少年》专辑,选了34个“五老”关爱“五失”青少年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他还帮各学校总结家长学校的办学经验,编纂成《天全县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材料》。他还积极参与全县“中国梦”的演讲、“家风家教”座谈会的组织,修改稿子、当评委、推荐好稿到报刊,2013年《关爱明天》《雅安日报》就登了其修改、推荐的“中国梦”的文章近10篇。去年,为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他撰写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与思考》《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初探》等文章在在报刊网络刊发。
呕心沥血,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为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年来,他亲自写讲稿,作主题教育报告,分别对青少年进行过改革开放、雷锋精神、国学、家风、感恩、革命传统等教育。
他编写了《“十一五”规划宣传提纲》,参与了“天全‘十一五’规划”报告会讲稿的撰写,编写了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改革开放30周年的教育资料。2004年5月,为推动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的学习,他编写了《天全县中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检测题》,发到各学校对学生进行检测。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红军长征70周年的党史教育时,他撰写了《红军长征在天全》的宣传资料;他还为市关工委编写了一期红军长征在天全的专刊在全市印发。今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红军长征80周年,他撰写了4万余字的《二郎山下的红色记忆——红军长征在天全》系列文章26篇,在“四川新闻网”“四川文明网”“北纬网”“雅安市关工委网”发表。今年4月,他为天全中学1700余名师生作了“纪念红军长征过天全80周年”的报告。在开展“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的活动时,他写了《“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讲稿》,编辑了《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学习资料》,供乡镇和学校开展活动使用。在家庭教育方面,他编写了《“家长教育”琐议》《怎样做一个21世纪的合格家长》等文章。在进行家风教育时,他撰写了《漫谈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漫谈尊老敬老的孝文化》等文。在进行感恩奋进教育时,他编写了《中国梦,新家园》《我们要学会感恩》等文,在2013年省关工委为雅安地震灾区举办的“感恩奋进,放飞梦想”的夏令营和2014年、2015年县举办的夏令营活动中,他都抓住时机对营员进行感恩教育。2011年1月,他为县关工委开展的“迎新春,老少同乐联谊活动”选择国学知识竞赛题150道,并担任主评委。他写的讲稿,除自己讲述用外,还被媒体刊登或下发乡镇、机关、学校使用,有的被收入市关工委编辑的文集。14年来,他进行了130多场主题报告,受教育的青少年达26000多人次。2009年6月,他分别参加了县城内3所中学的交通、消防、禁毒的法制系列教育活动,并散发禁毒宣传资料2000余份,使5000多名中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为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他还将有收藏价值的27幅“文革”时期的领袖画像捐出。
开展调查研究 指导基层关工委工作
他虽患有多种疾病,但每次下基层调研都不缺席。他几次跑遍了全县的乡镇、学校,了解并指导其关心下一代工作,同时将调研的情况写成调查报告。如2004年,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了贯彻好这个文件,他主持了一次围绕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等12个问题的中学生问卷调查,并根据对1000名中学生问卷调查的汇总情况,撰写了《关于我县部分中学生当前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今年,为有针对性地对中学生进行“三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他主持进行了3所中学1000名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并撰写成《天全县部分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及3所学校的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4篇调研报告,交到相关单位和学校,让其结合各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情况进行“三爱”教育。他还根据天全县留守学生的调查情况,撰写了《天全县留守学生的现状及对策探索》《留守儿童之拙见》等调研文章,为县委、政府对关心留守儿童工作的决策提供参考。2013年和2014年,他通过下乡走访、开座谈会、电话采访等形式,对全县关爱“五失”青少年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撰写了《“五老”结对关爱 情暖特殊青少年》一文,在《中国火炬》、“中国未成年人网”、“四川在线”等8家报刊网站发表。
抗震救灾,服务群众做表率
他还急党政之所急,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4·20”芦山强烈地震的当天,他主持安置了39户天全中学退休教职工的帐篷,随后又对安置点的家属进行安抚、疏导,有效地稳定了受灾群众的情绪。为给群众做工作,他声音都嘶哑了。后来为了给县初中腾操场搭板房复课,他又多次与天全中学联系找搭帐篷的地方,给住帐篷的人作搬迁工作,等大家都搬走后,他才最后一个搬离。此后,他又积极参与受灾登记和协助受损房屋评估及进行政策宣传等工作。他还带头签字搬出危房,虽然至今,他的D级危房原址重建还没有作落,但他仍继续坚持做好关工委的工作。去年,他还到沙坝和向阳六组、十组进行旧城改造拆迁的宣传。他还是天全中学老宿舍灾后原址重建业主委员会成员,他协助作危房业主的思想工作,帮助拟订拆房、设计、施工合同,几次撰写告业主书、作会议记录,并负责灾后重建的会计工作等。他还参与《芦山“4.20”强烈地震天全抗震救灾志》的编写,负责“灾后重建”篇的编撰。他还为天全红军纪念馆灾后重建布展拟写了布展大纲和参与了展陈设计。
义务监督网吧,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06年至2009年,他被聘为四川省网吧义务监督员。他不顾烈日酷暑和夏天的暴雨,不管严冬大雪,不分白天黑夜,坚持深入到各个网吧进行巡查。当受到个别情绪抵触的网吧业主辱骂、讽刺时,他并不气馁,仍继续做好巡查和政策宣传教育工作,劝其未成年人退出网吧。他还利用到各学校调研之机,将《正确认识互联网,拒绝进入网吧——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宣传资料》3000份发给各学校。
14年来,高纪志同志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成绩斐然。2007年和2012年分别被评为雅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被省关工委和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五老’关爱留守学生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中国关工委办公室和《中国火炬》评为优秀通讯员(全省仅3人),连续4年获市关工委通讯员考核第一名并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他还多次被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评为优秀通讯员。2015年11月23日,荣获第三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 殊荣,参加了颁奖仪式,受到省关工委执行主任张中伟等领导的接见。
其事迹还被“中国关工委网”《四川日报》“四川在线”、《关爱明天》、《晚霞》、《雅安日报》等10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并被收入《晚晴颂》《五老精神颂》等书,其事迹还被拍成专题片《夕阳情深育新苗》在省、市电视台多次播放(现在省7台“关爱明天”栏目片花仍在播放他的镜头),该片还获省第二届广播电视节目展播优秀奖。
(高纪志)好人寄语:“孩子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要靠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来创造,让全社会一起肩负关心关爱他们的使命。
道德点评:“夕阳余晖别样红,关爱明天情更浓”,虽然从教书育人岗位上退休了,但关爱帮助青少年的情怀不变,14年的寒来暑往,14年的风风雨雨,虽年过古稀,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道路上仍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令无数人为之感动。
责任编辑:夏天
日期: 2017-06-05 15:12:36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