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5-07 15:17:09
赵兴康
赵兴康,男,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6月出生,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富林镇人,现任雅安市汉源县公安局白鹤派出所所长。
冬管期间,赵兴康战斗在国道108线上
今年55岁的赵兴康是一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是派出所里的“老大哥”,是群众眼里的“好心人”,也是纠纷调解“好能手”,更是汉源县九襄镇家喻户晓的“赵营长”。1982年,赵兴康跨出为人民服务的第一步,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1998年,从部队转业后,他加入了公安队伍,传承着军人的优良作风,扎根基层派出所21年,岗位更迭、阵营转换,转业更敬业。他正直、敬业、实干,先后担任汉源县公安局九襄派出所副所长,2011年4月任清溪派出所所长,2016年8月任九襄派出所教导员,2019 年6月任白鹤派出所所长。基层派出所的繁忙和苦累,他做得游刃有余,因工作成效先后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受到各种表彰奖励10余次。2019年7月,被中共汉源县委授予“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最美人民警察”。
“爱岗敬业只因我热爱公安事业,我现在年龄大,就更应该带头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赵兴康在派出所民警中年龄最大,工作经验也丰富,年轻同事遇到不懂的事都喜欢向他请教,“老大哥”也成了所里年轻民警对他的一个称呼。空闲时间,他喜欢和年轻民警们摆龙门阵,讲他以前的故事,将宝贵经验倾囊相授,在工作中他更是以身作则,为青年民警们做出一名“老大哥”的表率。
2010年8月21日,大雨如注,值班的赵兴康带领民警冒着倾盆大雨,脚陷一路的泥泞,到辖区内易受洪灾的各点监测察看并随身携带拔河绳索以备抢险救灾急用。“警官,桥那面有几个人困在水中间了……”忽然,一个擦身跑过的人冲着赵兴康一行喊道。“马上过去救人!”赵兴康带领队员们飞奔过去,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嘴冻乌了,牙帮子止不住地打颤,腿脚也被河水中的流石撞击得青一块紫一块,但他并没有退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营救,终于将被困的4人全部转救到安全地带。此时,翻过河堤的洪水越来越大,有好几户农户的房屋已没到窗口,20余名人民群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眼看着楼房就要垮坍。赵兴康带领民警手挽手,拉人梯,手托肩扛,成功转移营救20多名被困群众。
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时任九襄派出所教导员的赵兴康患有糖尿病,2012年才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原本需要好好休息,但他没有任何犹豫主动请缨,担任安保小组组长,白天参加安全保卫工作,晚上加班熬夜,商定安保方案。有时安保一去就是几天几夜,高强度的安保工作,让年轻同志都有点吃不消,赵兴康不仅没有任何抱怨,还鼓励大家“再坚持一下就过去了。”最终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出色完成了安保任务。
赵兴康获得2020年“最美警察”
每次急难险重的任务来了,“赵营长”带头冲锋在前成为派出所的一种惯性。参加工作以来,他共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400余件,抓捕犯罪嫌疑人300余人,救助群众600余人。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安工作者,必须政治合格,做实做强基层派出所这个战斗堡垒。”这是赵兴康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平时不管多忙,赵兴康都会抽出一部分时间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也带领民警学。他时常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他的一言一行起到了良好的标杆表率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全所民警以“忠诚奉献锻利剑,最强信念铸警魂”为载体,从为群众服务的每件小事做起。九襄派出所党支部被选树为2018年度全省公安机关300个“最强支部”之一。
随着九襄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到九襄辖区务工、经商、就学流动人口大幅攀升。流动人口管理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凉山籍彝族盲流人员入境居住多,人员构成复杂,给人口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赵兴康紧抓“群防群治”这根弦,把战略重点转移到抓治安防范上,坚持防范为先、打防结合的方针,力争缓解和减少辖区案件的发生。他组织民警深入各乡镇、社区、移民安置点及集镇,积极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并注重与村组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等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发挥他们“见识广”、“接触多”、“威望高”等优势,2018年以来九襄派出所通过彝族同胞提供吸(贩)毒违法人员30余人,调解各类纠纷40余件。
此外,赵兴康还结合辖区实际,创新成立了九襄调委会,打造了九襄梨城社区,建立微平台,完善九襄地网工程、汉源县中医医院警务室等,用枫桥经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2018年九襄派出所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基层先进单位。
“派出所里的日常工作,纠纷调解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虽然许多纠纷都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但人与人之间在气头上的时候往往很难调解。”
有一次,九襄镇大街上发生打架,当事双方被处警民警带回了派出所。本来只是因为一起小事引起的纠纷,却因为赔偿金一事迟迟不能达成一致。赵兴康掌握了双方的详细情况,就耐心做起了双方的思想工作,两边人一说,都是街坊邻居,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于是相互赔礼道歉,并支付了医药费,握手言和。年轻的民警们无不感到佩服,每周一次队列训练、每天一次内务检查,饭前唱歌、见面敬礼,引导年轻人把不习惯变成习惯,把习惯变成养成,让棘手的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虽然没有做什么惊人的壮举,也没有做出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实打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看到他们生活越来越好,我心里就感到幸福。”
顺河彝族乡洛尔村地处汉源县东南方向,距离县城约30公里,地理位置偏远,位于大渡河口岸1600米的高山上,村上资源贫乏,人均收入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赵兴康对口帮扶顺河彝族乡洛尔村8组的邱小兵一家,邱小兵、阿呷布扎夫妇二人身患疾病无法务工,且有4名未成年小孩需抚养,2名孩子未登记户口无法上学。了解情况后,赵兴康及时向汉源县公安局反映,并协调联系辖区派出所,帮助邱小兵的孩子顺利完成户口登记,办理入学手续。解决好入学问题后,他又发动企业资助、好心人士捐助,找车拖水泥、砂石,让邱小兵一家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厕所和猪圈。解决好了孩子读书、居住的困难,赵兴康又开始寻思务工问题。他四处咨询农业部门,帮助邱小兵夫妇发展产业,种植500株花椒树和数亩重楼。如今花椒即将成熟,收成预计比去年翻倍。说起赵营长,说起生活越来越好,阿呷布扎总是会用真诚地用彝族说:“卡萨萨。”(谢谢)
2019年,54岁的“赵营长”抽调到九襄镇棚户区改造撤迁工作组,虽然没有了派出所遇到任务时的紧张与忙碌,却多了与群众的家长里短、法制宣传、政策讲解。走在九襄镇街上群众都会亲切地喊他一声“赵营长”,这也是在派出所扎根工作21年,一天天积累起来的信任和认可。
“从警一生不为名利所困,时时处处要为警徽增光。”这是赵兴康的座右铭,也是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自己,也感染和影响着诸多基层民警。
好人寄语:我是一名老警察,也是老党员,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汉源县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我觉得很自豪。
道德点评:俗话说,大事难事见担当,苦活累活显境界。21年来,赵兴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自己的选择,热爱自身事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实践中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记者 李桃月
责任编辑:郭涵
作者:张毅
日期: 2020-05-07 15:17:09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