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12-25 18:00:26
王永,男,汉族,出生于1963年1月18日,雅安市雨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2018年12月获得四川好人孝老爱亲好人称号。
一位普普通通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外婆,对患病的父母关怀备至,悉心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姨妈,默默无闻地践行孝道的意义。无论多忙多累,王永都以家人为先。在工作上,王永爱岗尽业,多次荣获全省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全市的先进个人、服务之星称号。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84年,75岁高龄的外婆因高血压导致瘫痪在床,而王永的双亲因为身体原因,无法长时间的照顾老人。于是王永向父母提出,由他来照顾瘫痪在床的外婆。从此,照料外婆的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长期照顾一位瘫痪在床的病人的这个担子虽然很重,但王永一直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那是在尽孝。
从那以后,无论平时多忙多累,王永都以外婆为先,早上起来,他会先为外婆做早饭,给外婆洗漱收拾,给外婆喂饭。平时,给外婆洗头、洗脚、剪指甲等生活琐事都由王永亲力亲为。十几年来,王永精心侍侯外婆,从没有一句怨言。他说:“怎么会有抱怨,从小外婆就对我很好,现在外婆瘫痪在床,我唯恐照料不周,留下终生的遗憾。”在王永细心的照料和护理下,瘫痪在床多年的外婆,没有患过任何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
1990年,王永成家了,在他的记忆中,那是一场非常简单的婚礼,但是在这其中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这一句话——“你会陪我照顾我的家人吗?” 王永妻子说:“我会的。”在王永的感染下,妻子和他共同担负起照顾家人的重担,从不抱怨一句。
1991年,孩子的出生和外婆的病情加重,像两块巨大的石头重重地砸在了王永的背脊之上,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和瘫痪在床的外婆,王永咬牙坚持。他每天来往于工作地、父母家与自己家,不管数九寒天,还是夏日炎炎,不论刮风还是下雨,每天下班安顿好妻女后,马上就到相距两公里外的父母家,住在父母家,方便夜里照顾外婆,两年间没有一天间断。
王永总是在夜里起床为外婆翻身,或把外婆抱起来坐在便盆上小便,常常一晚只能睡3、4个小时。1993年,外婆弥留之际,他跪在外婆床前,轻轻地拥抱着外婆,感受到那渐渐发凉的躯体和自己那刻骨铭心的痛。出殡的那天早晨,天下着蒙蒙细雨,仿佛也在为他哭泣,王永拿出脸帕,轻轻地擦拭着外婆的脸颊。他心中默念到:外婆,让我为您洗最后一次脸吧。要是有来生,我愿意还和您在一起,尽今生尚未尽完的孝。在场的亲友们无不动容。
王永的姨妈膝下无儿无女,由于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于是,王永把姨妈接到自己家里,悉心照顾姨妈的生活起居,陪伴着姨妈一起生活。“赡养她,给她养老送终。”是王永的心愿。
走进姨妈的房间,你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的房间,屋里被王永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他说,房间干净整洁了,姨妈才会住得开心、舒心,对姨妈的病情也很有帮助。
近几年,姨妈的病症越来越严重了,导致大小便失禁,常常弄脏衣裤,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王永和妻子不嫌脏不嫌累地为姨妈换衣服、换床单和擦洗身子,等把姨妈安顿好了,又开始擦地板,洗脏衣服和床单。
在平时,由于姨妈消化系统退化,只能吃易于消化的食物,王永便每天单独为姨妈做饭,做她爱吃的菜,并一勺一勺的慢慢喂姨妈,在这一勺一勺的动作中,看不出他有一丝丝厌烦,却传递着对姨妈无尽的爱和深深的情。
孝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无论家里哪一位老人有事,王永总是第一个出现在亲人面前,给予他们关怀和温暖。
好人寄语: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人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
道德点评:王永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亲人,用他的孝心温暖亲人,用淳朴的心担负起晚辈的责任,让瘫痪在床的外婆、患病的父母和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姨妈老有所依,他真正诠释了孝老爱亲的意义,也为这个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正能量。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郑旸
责任编辑:夏天
日期: 2018-12-25 18:00:26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