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04-25 15:16:52
羊敏,男,37岁,石棉县草科藏族乡中心校老师。
羊敏是石棉县草科藏族乡中心校的一名乡村教师,他一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并在教学中尤其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教10年来,羊敏始终坚持家访,除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成绩、帮助孩子们了解世界外,他还时刻关注农村孩子的心理教育和成长教育。
今年1月,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举行,在四川包括羊敏在内仅6名教师获此殊荣。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片森林;是一朵云,推动一片天空;是一个灵魂,唤醒无数个灵魂。
2008年,羊敏完成宜宾学院大学本科学业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作为来自汉源县的山里娃,他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英语师范毕业的他,希望尽自己的努力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义无反顾地选择乡村教师的岗位。
毕业后,羊敏第一份工作就职于宜宾市贫困线屏山县中都镇中都中学,任教英语教师,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中,他发现中都镇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孩子初中毕业也外出打工;毋庸置否,这样下去是一个恶循环。
屏山县与羊敏的家乡汉源县相隔400多公里,回家的路途远,只有放寒暑假才方便回乡探亲;羊敏索性把周末、节假日利用起来,到学生家中家访。
羊敏自己的成长经历让他认识到,在农村,多数家庭对孩子缺乏心理疏导,甚至关怀都少之甚少;而农村孩子因心智不成熟见识有限,更需要有相似生活学习经历的老师来引导。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羊敏,买架摩托车都是奢望,每个周末他从镇上坐车到村,再步行至学生家中。
“羊老师这个星期天来我们村家访哦。”每个星期一羊敏都会收到学生的邀约,此刻他的内心是满足而又幸福的。
2014年,羊敏通过公招考试,成为石棉县草科藏族乡中心校的教师。离家的距离近了,但羊敏利用周末家访的习惯依旧保持着;与此同时,他创造性地在农村教育中深度融合心理教育,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石棉县草科藏族乡地处大渡河西岸、贡嘎山南坡,主要聚集了藏、彝两个民族的同胞;而地理环境与中都镇相比,显得更为艰苦,从县城到乡上一路悬崖峭壁,进村的路不少都是顺着崖壁开凿出来。比起自然环境的险峻,更让羊敏痛心的是,这里的老百姓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观念老旧,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枯燥。
怎样帮助孩子学习成长?
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成长环境,让孩子们认可自己、信任自己,“家访”是羊敏在教书生涯中,实践总结出的有效手段。
校长心疼他家访的路太过辛苦,将自己一辆尚能骑行的自行车送给了他,从此他家访的路上,多了一个能相伴的“老伙计”。历经灾后重建,草科乡乡村公路等级提升,羊敏为自己置办了一个“新伙计”--——一辆二手摩托车,羊敏骑着他翻山越岭,走进一个个孩子家中。
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是羊敏立在心里的目标;他还在课堂上一次次地告诉孩子们,读书是走出大山,实现梦想的最佳捷径。
怎样让孩子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并怀揣梦想。羊敏借助起心理教育手段,这样的教育手段,在农村教育中是罕见的。
羊敏老师的课堂,教师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羊敏用自己的二手电脑,给孩子们播放励志故事,又请来镇上的小摊贩经营者,讲述自己的生活,还请到刑满释放人员,为孩子们讲述心路历程,羊敏希望让孩子们通过一堂堂生动的“故事课”从各个层面吸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潜能激发上,羊敏老师充分利用在进修中学习到的心理激励手段,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意,帮助他们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他创造性地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情景化、参与式为核心理念展开教学。
他用校园广播播放学生自己朗读故事的音频,这极大激发了孩子们朗读阅读的兴趣,大家参与积极性很高。
羊敏鼓励孩子们,想要在校园广播听到自己的声音,需要加强对自己朗读的认真态度,还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在目标的激励下,学校图书室成为了孩子们课后最爱去的地方,当有不认识的字时,他们会首先想到查字典,学习的积极性让老师、家长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安全教育也是未成年人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羊敏把安全教育扩展为心理安全、行为安全。由于草科乡地质结构特殊,几乎年年遭遇洪水,山洪泥石流多发。结合本地地理环境特点,羊敏在安全教育中,为孩子们引入了创伤心理干预机制,让孩子们能正视自然灾害;并且教会孩子们正确的应急逃生技巧,设立情景为孩子们做安全教育。
羊敏老师的安全教育课堂不仅仅针对学生,也向学生家长开放。得知不少学生家长在外做电工、木工,却不注意安全;他把学校的保安请到了课堂上,为学生、学生家长以身说法。
原来,学校门卫曾做过电工,因为不按安全规范操作,受过高压电击,手臂上留下了又深又宽的伤疤,而他的身体也遭遇了难以恢复的伤害。
羊敏还把安全教育引入到了体育课、数学课,让枯燥的课堂通过情景教育丰富起来。羊敏教过的学生,还有学生家长反映,羊老师的课幽默风趣,谈吐见见多识广,让人印象深刻又易于记住。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该中心校建立起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英语师范专业出身的羊敏,不仅在原有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学提升自己,还把假期利用起来,外出接受专业的心理课程培训,他的心理辅导手段尽显专业。
2016年上期,学生彭晓静因为步入青春期,心理状况极不稳定,出现厌学等系列表现。羊敏快速察觉到了异样,并进行辅导。
他首先单独邀请家长来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了让彭晓静在交流时有一个轻松自在的环境,羊敏把心理辅助放在了学生家里;当时正值草科乡遭遇滑坡,羊敏哪里顾得上这些,多次与家长一起步行穿过十余公里的塌方路段,陪彭晓静做心理辅助游戏,帮她补习落下的功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彭晓静渐渐地走出了内心的阴霾,脸上扬起了阳光的笑容,学习成绩也得到提升。
而正是羊敏注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中的留守儿童变得开朗起来,听从老师的教导,行为习惯渐渐向好。
学生们经常拉着羊敏看自己的作文、绘画,课外活动时主动找到羊敏分享好点子,争先恐后地邀约他去家访。
羊敏常常在想:“嗯,他们就是我的孩子。”
但今年已经37岁的杨敏,在过去十年,把青春撒在了乡村,扑在孩子的教育上,未曾考虑婚恋;他调侃自己说,他这个大龄青年在2017年才结束单身生活,升级成一名准爸爸。
羊敏家住汉源县富泉镇建全村。每次从家赶往学校,他都要花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和多和学生们在一起,他平时都扎根学校。
羊敏的妻子王建英是汉源县三交乡卫生院的一名护士,与丈夫相隔两地。平时王建英来看羊敏,她要搭乘摩托车下山、然后转乘农村客运、再转乘公交,走80公里只为了和丈夫见一面。
羊敏因为不能陪伴在妻子身边,觉得愧对妻子以及即将出生的孩子。但他并未打算去交通方便、离家近一点的县城教书,他选择仍然坚持扎根乡村学校,做乡村教师。
好人寄语:我以乡村教师的身份为荣,我会继续担负起“园丁”的责任,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情,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帮助他们走出大山,了解世界。
道德点评:有人喜欢都市的繁华,有人偏爱山村的宁静,羊敏属于后者,出生于农村的他,对农村有着质朴、诚挚的情感,并把这份感情全力投入到了乡村教学中;用自己的坚守、自己的奉献,点亮孩子们心中的光芒,照亮远方。
责任编辑:夏天
日期: 2018-04-25 15:16:52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