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04-10 09:35:46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郑长福说,每天妻子都要推着他到公路上“散步”,1.5 米的妻子遇到点坡就不太推得动,但还是咬着牙将他推着。
高云莲拉开郑长福的裤腿,小腿肌肉已经萎缩。郑长福不停地说,这双腿虽然没知觉,但被高云莲照顾得很好。
她有一个普通的名字,她的名字在石棉县人人皆知。她就是照顾残疾丈夫20余载从无怨言的石棉好人——高云莲。
高云莲与丈夫郑长福在30多岁时曾去过成都、眉山等地旅游,1996年后,高云莲和郑长福再也没有出过远门,如果不是必须要打针输液,甚至连离新棉镇安靖村几公里外的县城也少去。20多年来,普通农村妇女高云莲背负丧子之痛,担起照顾丈夫照顾家庭的重担,成就了如今6口之家的圆满。
3月21日下午,石棉春雨初霁,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石棉好人,探访她背后背负的艰辛与深埋于心中的念想。
这个家
一个都不能少
安靖村四组,高云莲家中的狗吠声在这片种满黄果柑树的绿荫里回荡着,高云莲正从屋中将轮椅上的郑长福推出门晒太阳。见郑长福的裤脚没有扎在袜子里,高云莲连忙蹲下从保暖裤到毛裤再到尼龙裤一层层拉好,小心地扎进袜子里。三层裤子包裹下的,是郑长福近22年没有用来走过路的干瘦的双腿。“这脚都没肌肉了,就只剩皮包骨头,一年四季脚都冰凉的,生怕冬天被冻着。”高云莲一边理着裤腿一边说着。而坐在轮椅上的郑长福则沉默着,静静地看着妻子仔仔细细地为自己打理着这双腿。
“这20几年,苦了你了。”郑长福有些哽咽地说,而高云莲则回答道:“老夫老妻的,说什么苦不苦。”
高云莲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生活本该就此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然而1996年的一次车祸,丈夫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从此高云莲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她43岁。
1996年,大儿子初中毕业,成绩优异的他早已拿到录取通知书。正在全家为大儿子学习成绩好,为家里争光庆祝时,灾难降临在了这个四口之家。“郑长福出车祸了,连车带人滚到了悬崖下,车已经面目全非。”高云莲说,当他听闻这个消息时,整个人都崩溃了,幸好她听到了那句“人还活着,在医院抢救。”
“人活着就好,人活着就好,人活着就好……”高云莲说,她已经记不清当时是如何去医院,医生是如何说的,只知道她赶到医院看到郑长福微弱地躺在病床上满身是伤。
高位截瘫,郑长福以后就只能是残疾人,这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3万元的手术费。花光了这个幸福家庭的所有积蓄,换来郑长福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的希望,郑长福想过从医院的窗户上跳下去,死了一了百了不拖累家人,但高云莲的一句:“有你,才有这个家。”让郑长福打消了轻生的念头,高云莲说什么,他就做什么,即使大大小小经历了五次手术,即使每天要吃一大把药,郑长福从不喊一声疼,从不给自己的好妻子添麻烦。
遇到她
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遇到高云莲,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分!”郑长福说,住院时同一个病房住了三四个跟他情况一样的病人,有的妻子没过多久就与丈夫离婚,甚至有的还遭子女嫌弃,趁大家不注意便轻生。他,是那间病房里活得最久的一个。
刚做完手术的郑长福大小便无法排泄,高云莲便用手掌压,用手指抠。这样坚持了半年多,郑长福大小便终于能正常排泄。觉得脏吗?高云莲说,她一点都不觉得脏,但她被旁人的闲言碎语伤得体无完肤。
20年前,高云莲家的3亩多地还未种上黄果柑,种着稻谷。大儿子去了部队,小儿子还在念初中,丈夫不能动弹,3亩多地的农活全落到高云莲一个人的身上。“那个时候我去帮别人家插秧,他们也会帮我插秧,这样就没那么累,但是大家都不吃我做的饭,因为我的手给郑长福抠过屎,他们吃了我做的饭晦气。”高云莲说,在传统观念里,她没理由责怪别人会有这样的想法,每次大家帮完忙,她都请郑长福的弟媳来帮忙做饭。而嘴上说着不在意的高云莲,为了别人异样的眼光,为了这个家庭的重担,不知道偷偷躲起来哭过多少回。
遭受闲言碎语的,还有小儿子。
1998年2月,大儿子在部队一年多的时间,小儿子因受不了大家的闲言碎语,躲在家中喝了农药,至此高云莲与郑长福失去了小儿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让这个家再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大儿子在部队表现优秀,被作为士官培育,不能让大儿子知道弟弟不在的消息。郑长福与高云莲决定将小儿子的死讯瞒下来,一瞒就是2年。
“瞒大儿子的这两年每天都在煎熬。”高云莲说,大儿子经常写信回家,每每问及弟弟是否听话,心里难受无比。每次回信都带着泪。
高云莲与郑长福的谎言被识破了!弟弟去世的第二年年底大儿子探亲回到家是凌晨四五点,发现母亲不在家中,就赶到自家田地里去找,发现母亲正在漆黑的夜色中借着薄薄的月光割麦桩,眼泪,不争气地就流了下来。
高云莲
给了这个家幸福的理由
这个家离了这个女人过不下去!
“每天早上起床,她要把我背到轮椅上,推着我到灶房里去吃饭,吃完饭又把我推到外面的公路上去散步……。”郑长福说,高云莲又要种地,又要照顾他,累病了。有一次,高云莲累了一天,晚上起夜时轰隆一声摔倒在地,郑长福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使劲地叫高云莲的名字,“高云莲你怎么了,高云莲……高云莲你不要吓我,高云莲你快醒醒……”不知道喊了多少声,高云莲恢复过来应了一声,郑长福心里才安定下来。
1.5米的个子,体重仅50公斤的高云莲,每天背上背下身高近1.7米,体重60多公斤的丈夫来来回回不知道多少次。如今高云莲已经64岁了,她依然用单薄的身体,稳稳地背着丈夫,并给他细心的照顾,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高云莲说,每次把郑长福背进医院的时候,郑长福的脚就在后面拖着,奈何身高不够,只能小心再小心,还好这么些年,郑长福的双腿没被磕伤过。
有人会问,大儿子不是回来了吗,为什么大儿子不照顾老人。高云莲说:“大儿子与儿媳负担太重,上有两个老人,下有两个孩子,照顾郑长福都习惯了,就别给儿子儿媳添麻烦了,他们不容易啊。”
2007年,安靖村开始种起了黄果柑,高云莲便将3亩多地全部种上。今年销售了1万公斤黄果柑。
2008年,高云莲家的土坯房被地震震垮了,政府补贴了两万五千元,特殊党费补贴了1万多元,儿子与儿媳一砖一瓦修起了两层楼房,高云莲与丈夫住进了大房子!
这些年过去了,郑长福坐坏了两把轮椅。“第一把轮椅是花了1000多元托人从成都买的,第二把轮椅与现在坐的都是政府赠送的。”高云莲说,20多年过去了,石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这个小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小儿子没了,但她和郑长福还在,大儿子与媳妇还在,两个可爱的乖孙子也在,这就够了!
“这么多年没让你享过一天福,尽让你为我受罪。”坐在轮椅上的郑长福歪过头对高云莲说,而高云莲则回答:“如今,一家人和美就是我最大的福分!”
罗小东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胡月
采访后记:
在3月21日下午的采访中,高云莲与丈夫郑长福一直说不想给政府添麻烦,她只是做了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已。在采访郑长福与高云莲的过程中,老两口谈论起过往的遭遇时,侃侃而谈,似乎灾难从未发生过。老两口都爱说,也爱笑。要是没看到藏在三层裤子里的那双渐渐萎缩的双腿,会以为这家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会忽略这么多年这个家背负的艰辛与一次次绝望。“感谢党,感谢政府。”我粗略记了下,在两个小时的采访中,高云莲说了43次。如此有爱善良、懂得感恩的高云莲在记者眼前的形象,已经远远超过了她1.5米的身高。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17-04-10 09:35:46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