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03-14 10:46:28
李天琼
李天琼照顾瘫痪的公公
李天琼照顾小叔子穿衣起床
李天琼,女,汉族,1965年5月出生,雅安市天全县两路乡两路口村三组村民。
1982年,李天琼从甘孜州泸定县嫁入雅安市天全县两路乡村民毛加贵家。从此,三十余年间,她一直照顾智障的丈夫,智障残疾的小叔子,用心照顾瘫痪无生活能力的公公15年,直至2015年公公去世。在李天琼的凝聚之下,一家人生活逐渐改善,过上了安稳平静的生活。
李天琼出生在甘孜州泸定县兴隆镇阳山村二组,1982年,经人介绍,年仅20岁的李天琼嫁给了雅安市天全县两路乡两路口村三组村民毛加贵,李天琼嫁进毛家的时候,毛家只有三间破旧不堪的木板房,那时候,丈夫毛加贵智力有问题,反应迟钝,能从事简单的劳动,小叔子毛加康不光智力有问题,而且下肢残疾,不便行走,家中还有婆婆和公公,一家五口靠李天琼和年迈的婆婆、公公支撑。那时的李天琼正值花样年华,年轻貌美,她并没有嫌弃这个家,更没有抛弃这个家的想法。
结婚之后,她任劳任怨的挑起了这个家的重担,每天都要照顾智障残疾的小叔子。结婚后的一年,她生下一名健康的男婴,后面相继生了两个女儿(第三个女儿原本打算是为了照顾智障残疾的小叔子而生的),三个健康孩子给这个原本就生活困难“不健康”的家庭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过苦日子,重复着她的生活,李天琼起早贪黑挣钱,供孩子上学读书,细心教育着他们。后来老大入伍当兵,老二、老三出嫁,三个孩子不时都会给李天琼点钱用以家用,但也给的不多。
时间就这样一天重复着一天的过着,上天仿佛并不想让李天琼这么平淡下去,到了2000年,家中公公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2001年,李天琼婆婆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家中劳动力仅仅剩李天琼(儿子在成都当保安,每月勉强能维持自己生活),照顾全家的担子压在了她一个人肩上。李天琼就这样每天重复着:早上起床,首先把早饭做好,然后照顾小叔子起床,接着帮公公擦拭身体,清理大小便,给他喂饭,公公每天都说着:“我早点死了算了,这样不给你们增加负担,你们也松活”。李天琼经常会安慰公公,做他思想工作,让公公开朗乐观起来。等忙完这些,她就下地劳作,有事小叔子就会到田里喊李天琼,小叔子对外面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家没得我嫂,我都不敢想象会怎样!丈夫毛加康,看着辛苦的妻子李天琼,也痛在心里,自己也养了几桶蜜蜂,贴补家用,减少李天琼的负担。
时间就这样温馨、忙碌而平淡的来到2012年4月份某天,上天似乎并不想对这个已饱受折磨的的家庭予以安宁,那是一个乌云密布的中午,貌似预示着灾难的降临。大家都在田里农作,李天琼也在田里农作,突然李天琼隐约听到小叔子的叫喊声,然后她就看见自己家方向浓烟滚滚,李天琼迅速丢下农具,直奔家中,看见家中大火肆虐,李天琼没有片刻停留,奔入火海,来到公公房间,一见公公还有意识,揭开床单,抱起公公就往外冲。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火灭了,但是家也没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家当的家,现在连家徒四壁都没了,全家人几乎陷入绝境,在这么艰难的时候,她们一家人相互扶持,不离不弃。后来,在乡党委、政府、村组干部和群众的关心帮助下,全家人暂时搬到了线路段旧房屋居住。
2013年4月20日,突入其来的“4.20”地震,让刚安定下来的一家又面临危房的危机,家庭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天见犹怜,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李天琼与有智障的丈夫一起在二郎山种植山葵20亩,积极投入到“感恩奋进,灾后重建”的热潮中,并与2014年10月份搬进了新建在两路口村二组的新房,生活也开始好转。2015年6月10日,李天琼像往常一样,早上起来做饭,照顾小叔子穿衣起床,然后去帮公公擦身子,清理大小便,喂吃饭,但是她公公脸色苍白,食欲不振,到了中午,她公公带着安详的笑容离开了人世。李天琼公公脸上的笑容是安详的,是放心的,因为瘫痪的十五年,他儿媳妇的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深深的了解自己的儿媳李天琼,这个家交给她,他很放心,自己两个儿子交给她,他放心。
好人寄语:“愿天下所有人都能赡养自己的老人,关爱自己的亲人,他们的幸福也是属于你的幸福!”
道德点评: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道德准则,李天琼用她的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独自托起了一个不幸家庭的希望,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着瘫痪的公公和智障残疾的小叔子,并坚强乐观的面对着诸多命运不公的安排。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可歌可泣,她就这样用平凡和坚强感动着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明白,他们的不如意和李天琼比起来是多么的不值一提,也让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去孝敬自己的老人,关爱自己的亲人!
责任编辑:夏天
日期: 2017-03-14 10:46:28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