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12-10 17:38:45
刘照辉,男,生于1963年6月27日,汉族,中共党员,四川芦山人,现任芦山县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2018年10月获得四川好人敬业奉献好人称号。
地方志工作是一项涵盖百业、纵贯古今的著书立说工作,任务繁重,枯燥劳心,被人称之为辛苦、清苦、艰苦之“三苦”岗位。刘照辉在这个“三苦”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他用执着与坚守诠释敬业、用传承与创新奉献社会,让人们闻到了从这张冷清的三尺书桌上散发出的缕缕清香。
2018年6月27日,是他55岁生日。这天,他从单位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官方号的微友和粉丝中收到300多条祝福信息,令他无限兴奋。这是他亲手创办的“芦山地方志”微信公众号、官方头条号和官方抖音号所带来的成果效应,他感到幸福满满、收获满满。来不及看完信息,他便在个人微博上即兴发出一篇《生日随想》短文,以谢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朋友的祝福。他在此文之尾写到:“即将步入老年矩阵的我,迎来了一个崭新时代,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加速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五彩缤纷,这是一个过去的我无限向往的社会。朋友,我们要与时俱进、相拥前行、共圆梦想,决不让百年盛世错过这一生。”
敬业奉献源于坚定信念。刘照辉自2004年6月任县地方志办主任起,便立下甘为芦山地方志献终生之信念,伏案耕读15载,刘照辉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抛开一切尘世杂念,全力投入、静心著书,用执着与守望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敬业奉献精神的质朴内涵。其间,也曾有领导关心过、朋友关注过,问他有无换岗之念想。他说,不用了,谢谢关心,我已在“奔五”的路上,人生最多两个“半百”而已,瞬间而过,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坚守在同一岗位上,尽己之能,竭己之力做点事情,就心安了。
平平凡凡、平平淡淡的人生历程,并非是一事无成的代名词。人世间的许多经典与精彩是由无数个平凡之举聚集而成。15年来,刘照辉带领县地方志办同仁艰苦打拼,辛勤耕耘,收获了成果,收获了自信,可谓一路艰辛一路景。如今,凝聚着他与他的团队15年心血与汗水的众多成果已逐一展现在世人面前,《芦山县志》(1986—2005)、《“4·20”芦山抗震救灾暨灾后重建志》两部巨著已进入修订完善阶段,不久将交付出版。据统计,他主持编纂出版了志书、年鉴、地情文献等书刊30多种,字数1200多万字。当看得到这些成果被运用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诸领域时,他与他的团队倍感欣慰。他对同仁说,人生之精彩,不在收获成果这一刻,而在为之奋斗之历程,没有奋斗之路,哪来收获之悦。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须有我。在日常工作中,他除了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做好本职工作外,不分份内份外,无论是组织安排,还是其他部门所要,无论是领导交办,还是工作人员所求,他都有求必应、一视同仁。近年来,应各方之要,他亲自撰写各类文稿近百件,且要求不署名。淡泊名义,方能怡然自乐。他在55岁《生日随想》一文中这样写道:“岁月之长、人生之短、宇宙之浩、人生之渺,我们每个人无论欲望有多高、无论功名有多大,相比天地乾坤、相比历史长河,都显得多么微不足道,瞬间都将化为你看不见的云烟。朋友,无论涉足何道,只要尽力就心安,我们决不让功名利禄绑架这一生。”文如其人,言行切切,刘照辉用淡然与平凡践行了敬业与奉献。
只有紧跟新时代,才能适应新形势,取得新成就。自担任地方志办主任以来,刘照辉在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他在40岁时开始自学电脑打字、编辑排版等现代工作技能,在较短时间内便学会了五笔打字和文稿、图片、音像编辑技术,极大提高了工作效能。
当今时代,信息化与智能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人类进入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生活空间。古今中外,无论家国,“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已成千古不变之定理。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地方志文化,其传统的传播方式正面临现代新媒体的剧烈冲击,时代呼唤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伴而行。强烈的责任感、危机感与使命感催生了“芦山地方志”新媒体的面世。
2018年5月12日,刘照辉与他的同仁们经半个月的精心策划与筹备,正式上线运行了“芦山地方志”微信公众号;6月19日,正式上线运行了“芦山地方志”官方头条号;8月中旬,又正式上线运行了“芦山地方志”官方抖音号。三个新媒体上线不久,即以充实的内容、准确的定位、典雅的界面、活泼的设计、丰富的素材、多样的形式、快捷的更新吸引了网友的关注,全面开启了芦山地方志文化传播的崭新旅程,实现了对中老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的全覆盖。其中,微信公众号上线不到半个月,便被“中国地方志”微信公众号链入全国首批16个县级微信矩阵。截至8月底,三个新媒体关注人数及粉丝近8000人,发布文章170多篇、视频70多个,阅读、播放总量近30万人次,20多家县级以上主流媒体转载文章、视频40多件,评论人数近1000人次,点赞、分享人数3000多人次。
好人寄语:唯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方能把敬业奉献之精神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之力量。与时俱进与敬业奉献是并驾齐驱的两架马车,你拼我赶、互促共进。唯有敬业奉献,才有与时俱进的坚实基础,同样,只有与时俱进,敬业奉献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道德点评:五十而知天命,余生仍需奋进。年过半百,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刘照辉正以不减当年的激情与执着,辛勤耕耘在冷清的三尺书桌,为闪烁芦山历史文明之光而加注油料。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郑旸
责任编辑:夏天
日期: 2018-12-10 17:38:45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