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08-14 17:39:55
高小松,男,31岁,中共党员,雅安市荥经县烈士乡武装部长、副乡长,烈士村第一书记。
履职以来,他始终牢记组织赋予“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深入摸排掌握村情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贫困村产业提升、补齐贫困户脱贫短板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工作深受群众认可。
初到贫困村,高小松始终牢记组织重托,融入群众,深调研、挖穷根,明确发展思路,切实推进“茶叶+特色种养殖”产业发展,兢兢业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烈士村实际的扶贫工作新路子。
烈士村位于荥经县中高山区,交通偏远、信息不畅、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经营方式滞后,农民增收致富难度大。刚刚担任第一书记的头几天,高小松便走遍了全村14户贫困户,访贫因、挖穷根。
“贫困村要脱贫,关键是要改变当地群众的精神面貌,培育适合当地的主导产业,解决内生动力。”经过不断走访,高小松意识到烈士村的问题所在。于是,高小松提出了“建基地、强组织、亮新村”的工作思路,以“四个抓手”落实脱贫工作,切实推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烈士村实际的扶贫工作新路子。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高小松出身农民家庭,从小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长大,让他深知为民之艰辛。正是因为有了为民情怀,他才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烈士村脱贫攻坚工作中。
烈士村一组的黄明琼夫妻年近半百,唯一的女儿陈雪初中刚毕业就外出打工,夫妻两人因身患疾病,只得在家相依为命。在灾后重建政策和县红十字会帮扶下,黄明琼家虽已建起了安置房,但因为家庭贫困,连简单的装修都无法开展,更不要说住新房了。
寒冬之际,周边群众家家户户都在热热闹闹杀年猪,而黄明琼夫妻仍蜷缩在破旧的房屋中,围着烟雾缭绕的火堆瑟瑟发抖。看着破旧的房屋、衣衫褴褛的贫困户、毛坯房中卷作一团的棉被,黄明琼一家贫困的现实让高小松感到心酸。
于是,他及时向工作组报告,向民政部门争取住房简装的经费,组织施工队伍把安置房简装出来;冒着结冰凌的道路,和村组干部一道为黄明琼家送去桌椅板凳、锅碗瓢盆、衣服被褥。云散雪霁,他和帮扶干部随着阳光一道来到聚居点,让贫困户黄明琼一家如愿地搬进了新家。
这一件事,让高小松感触颇多,他认为,想要脱贫,就要鼓励贫困群众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现状,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给予贫困群众产业帮扶,引导他们发展特色产业,利用脚下的土地脱贫致富。
家住烈士村6组的贫困户刘金福身有残疾,家中妻子患有高血压需要常年吃药看病,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也成为一笔巨大的开支,入不敷出的生活状态,让这个家庭难以负荷。但是刘金福身残志坚,他想要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创造幸福生活。他想要通过扩大重楼种植规模,增加收入,从而摘掉“贫”帽。
高小松知道了刘金福的情况后,立即找到他,说:“村里有一笔产业帮扶周转资金,专款用于贫困群众借款发展产业和贫困村集体经济培育。”听到这个消息后,刘金福仿佛看到了脱贫的曙光。于是,他抓住机会,在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种植了茶叶和重楼,同时,又获得了公益性岗位,家庭的收入也开始增加,孩子上学、妻子看病的钱也有了着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刘金福的脱贫故事,只是烈士村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高小松到烈士村任职已2年多,原本落后闭塞的小山村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他坚持扶贫必先扶志,带动贫困村群众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带领村民交出一张靓丽扶贫单,翻开烈士村脱贫攻坚新篇章。
“第一书记”是联系贫困群众、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和乡党委政府的重要环节,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事情急材料多任务重。为完成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白天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晚上接着做台账记录、写文字材料,工作日做不完的工作,节假日、休息日接着做,不知不觉中,高小松成了最忙碌的人。
好人寄语:当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一心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对群众以诚相待,视如亲人。
道德点评: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高小松捧一颗爱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做群众的贴心人、当发展的领路人。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郑旸
责任编辑:夏天
日期: 2018-08-14 17:39:55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