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06-27 18:03:58
罗明芳,天全县政务中心办公室主任,2014年5月到大坪乡徐家村任第一书记。
从2014年5月,县上实施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开始,罗明芳被组织派到徐家村,刚踏进村上的第一天,就遭受村干部的冷漠、村民的白眼,但她没有被一系列困难和艰辛击退,从此扎根村上,对全村各种情况逐一了解。一个城里姑娘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村里人”,她查找致贫原因,积极为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出谋划策。通过和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一年多过去了,3条水泥路贯通全村,安全饮水工程开工建设,生姜、刺笆竹子产业规模扩大了一倍…使村里一件件难度极大的事变为现实。
一支烂笔头 三年规划定方向
从大坪乡政府到徐家村要过九湾九岗,村民出行非常困难。
几十年来,为徐家村做出贡献的有“三宝”——鞋爪子、猪儿子、玉米子。“‘徐家三子’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徐家村的生活和产业状况。”村党支部书记薛启军说,每逢下雨,村民脚上只有穿鞋爪子才能出行;产业贫乏,种玉米和养生猪成了村民赖以生存的产业。
徐家村与始阳、多功和新华交界,交通条件与地理优势严重不匹配,也影响着徐家村的发展。土地包产到户时,全村10个村民小组有1000多人;由于交通、经济条件落后,适龄青年大量远走他乡,如今全村仅剩832人。
“三个孩子都出去安家了,家里只剩下我和老伴。”80岁的村民余兆雄说。
“以前也有单位过来帮扶,不过一年难得见一次帮扶单位的人到村上来。”薛启军说,之前由于帮扶干部基本上不到村里“认亲”,因此村民对帮扶热情不高。
“高大哥,今年生姜怎么样?收成如何?”
“罗书记,今年生姜长得好。你看,一窝差不多有10多斤呢!”
10月26日,走进高伟家的生姜地,罗明芳一边与其打招呼,一边拿出笔记本记录重点。
“我第一次到村里,根本没有人搭理,村民普遍认为,帮扶无非就是挂一个名字而已,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改变。”罗明芳说。
村干部的冷漠、村民的白眼,罗明芳感到肩上的担子一下重了许多。“穿着一双高跟鞋一口气把全村跑完,对全村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初步了解。”罗明芳介绍,之前由于对徐家村的情况不熟,第一次自己竟然穿着高跟鞋就到了村上,脚磨破了,咬牙坚持,硬是把全村跑了一遍。
到村民家中开坝坝会,召集村组干部、党员开发展分析会,罗明芳一一详细记录。“她没有拍板给多少钱,更没承诺要办什么实事。”薛启军说,帮扶没有带来眼前既得利益,村组干部和党员有些“失望”。
经过一周的走访,村里慢慢又恢复了平静。“大家都认为,当时的困难让本村人都失去了发展信心,她(罗明芳)肯定是不敢再来了。”薛启军说。
一周后,罗明芳来了,依然没有给村里带来项目和资金。但在罗明芳的口袋里,却装着全村未来发展的三年规划。“三年打通全村通组公路,把生姜和刺笆竹作为全村发展主导产业,解决全村饮水难的问题……”
8公里多的通组公路,硬化每公里需要30万元,全部硬化需要200多万元。“三年规划,每一条都让我们感觉是一个梦,根本不可能实现。”薛启军说。
面对村民的怀疑,罗明芳并没有因此止步。“要改变大家对我们的态度,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要让村民看到希望,感受到变化。”罗明芳说。
眼看着门前荒地变成黄土路,又从黄土路变成砂石路,再从砂石路变成平坦的水泥路,余兆雄从漠视到关心,再到积极参与建设。看着公路就要修到家门口,大热天他抬上一根板凳到施工现场监督质量,“别人来帮助徐家村发展,我们自己也要努力。”余兆雄说,第一书记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困难,让村民真正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修毛路、找项目……确定了奋斗方向,脱贫工作也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
一辆“检阅车” 进村入户找穷根
在始阳镇凤翔新民小区边上,一辆敞篷货三轮靠路边缓缓停了下来。罗明芳一脚踩到踏板上,一跃便站到了三轮车上,动作非常娴熟。
车子一启动,大家迅速蹲在了车箱里,唯独罗明芳扶着栏杆一边走一边介绍徐家村的情况。“罗书记你还是蹲着安全些?”“没关系,蹲着就发现不了问题。”对于大家的关心,罗明芳回应着。
大约行驶了20多分钟,终于驶进了徐家村的地盘。
在罗明芳的鼓励下,大家也站了起来。村道穿行在连绵起伏的山坡之间,刚起完生姜的空地一块连着一块。
“从去年5月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开始,罗书记就来到了咱村。”村委会主任董华松介绍,罗明芳到徐家村后,和村组干部共同努力,使村里一件件难度极大的事变为现实,村民们希望,在脱贫的路上,罗明芳能一直在村上干下去。
今年7月,罗明芳任职期满离开了徐家村。扶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她又作为第一书记再次被派到徐家村帮扶。听到罗明芳将继续担任村里第一书记,薛启军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我们舍不得她走。”村民道出了他们的想法。
拔生姜、散土、去茎、打竹笋、剥笋壳……无论走到哪里,罗明芳就像家里人一样帮助村民干活,拉家常,查找致贫原因,积极为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出谋划策。
见到罗明芳来了,高伟的父亲很高兴,一个劲地夸罗明芳是村里人。“以前卖生姜全靠马驮,辛辛苦苦干一天只能运500公斤生姜出去,除去人工工资,所剩无几。”村道打通,种了几十年的生姜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全靠罗明芳的帮扶。
自从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罗明芳每个月至少20天住在村上,给贫困户算收入账、查找致贫原因、思考脱贫办法……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都装在了她的心里,每一户脱贫方案都落在了她的笔记本上。
“杨大姐,现在翻土人手够不够?”经过贫困户杨绍莲家,罗明芳立即关心起杨绍莲家的劳动力来。“全家4个人就有3个残疾,劳动力缺少是致贫的主要原因。”罗明芳介绍,像杨绍莲这样的贫困户,她采取产业帮扶的办法帮助脱贫。
“我们组织人帮助这些贫困户栽刺笆竹,投产后再组织人打笋子,然后与贫困户分成。”罗明芳说。
徐家村还有42户贫困户,其中残疾致贫的就有七八户,每一户贫困户为何致贫?如何脱贫?罗明芳心里都有一本账。
“一年多来,罗书记每次都是坐着这辆货三轮在村里跑,掌握徐家村第一手资料的。”董华松说。
一张“厚脸皮” 为民解忧不言悔
穷根找到了,规划出来了,接下来如何变成现实?“我脸皮厚,部门负责人或者领导来调研,我都会想办法争取资金和项目。”谈起自己实现目标的经验,罗明芳用“厚脸皮”来形容。
村道硬化后,村民种植生姜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技术和规模不匹配,生姜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去年7月,罗明芳邀请到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种植专家到徐家村,为40多户生姜种植大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
经过专家指导后,高伟今年种下的9亩生姜,亩产近2000公斤。
全村14.7公里公路,仅3.7公里路面实现硬化,农副产品运不出去,灾后重建的建材运不进来。“为了争取资金,我请交通运输部门领导坐‘检阅车’在村里调研,共同感受徐家村‘行路难’到底有多难。”罗明芳说,让部门负责人和领导亲身体验之后,很快就落实了项目和资金。
徐家村多年来受地势所限,800多人的村庄人畜饮水是大麻烦,农作物的灌溉更是问题,“靠天喝水”是这里的现状。
如何才能解决全村饮水问题?
徐家村8组村民唐清秀患有哮喘病,儿子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孙子年幼,全家无劳动力。至今,唐清秀一家还住在半山腰,是全村最偏远的农户之一,生活用水全靠接屋檐水。到唐清秀家走访,罗明芳把接屋檐水的水桶全部拍下来,然后发在微信里。
“水务部门同志看了之后,触动很深,很快组织人员到村里来调研,解决了全村饮水问题。” 罗明芳说。
为了帮助徐家村脱贫,罗明芳采用的办法还有很多。在她的手机里,记录着徐家村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只要是为了老百姓的事,脸皮厚一点无所谓。”面对各方质疑,罗明芳非常坦然。
饮水项目开工、道路全面硬化、多功能活动中心立项……
去年底,徐家村的通组公路全部贯通,村民生产生活资料全靠人工背的历史彻底结束,生姜种植户也获得了大丰收。“1公斤生姜卖到了16—25元,一个人年收入就达10万元以上,三年发展规划两年不到就基本全部完成。”薛启军说,目前,全村正在开挖连通多功和新华的道路,将来徐家村将四通八达。
“都说我们村里来的这个城里女书记不简单啊!”看着罗明芳忙碌的身影,薛启军笑了笑说。
沿着马蹄印一直向上攀爬,最深处的泥水淹过了脚背,摔倒了再爬起来,爬起来又摔倒……回忆起第一次到天全县大坪乡徐家村时的情形,“行路难”给罗明芳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要走进群众,为大家解难分忧,首先自己要成为‘村里人’。”罗明芳经常说,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把村民当成自家人,为家里人排忧解难就变得理所应当,第一书记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年多过去了,3条水泥路贯通全村,安全饮水工程开工建设,生姜、刺笆竹子产业规模扩大了一倍……行走在徐家村,说起罗书记,村民都知晓;谈起徐家村一年多来的改变,村民都说罗书记功不可没。“都说我们村里来的这个城里女书记不简单啊!”看着罗明芳忙碌的身影,薛启军笑了笑说,有了罗书记的帮扶,徐家村脱贫不再是难事。
(罗明芳)好人寄语:“要走进群众,为大家解难分忧,首先自己要成为‘村里人’。”
道德点评:“沿着马蹄印一直向上攀爬,最深处的泥水淹过了脚背,摔倒了再爬起来,爬起来又摔倒……”城里姑娘罗明芳一踏进徐家村,凭着一股攻坚克难的韧劲,每个月至少20天住在村上,和村里人一道拔生姜、散土、去茎、打竹笋、剥笋壳,把自己彻彻底底当成村里人,把村民当成自家人,给贫困户算收入账、查找致贫原因、思考脱贫办法……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都装在了她的心里,每一户脱贫方案都落在了她的笔记本上。在她的身上深深体现着攻坚破难、无私奉献的高尚力量、闪现着为民务实的道德光辉。
责任编辑:夏天
日期: 2017-06-27 18:03:58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