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03-14 10:06:13
韩世芳
韩世芳在金牛宾馆参加“4.20”芦山地震先进事迹报告会
研究大庙村经济作物种植技术
韩世芳,女,45岁,天全县老场乡大庙村文书。
“4.20”地震中,韩世芳失去了丈夫,但她强忍悲痛,依然坚守岗位,每天从早到晚坚持统计灾情,分发物资,安抚群众,监测地质灾害……回到家里还要照顾一家老小。这位坚强农村妇女的举动引发了国内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对其感人事迹进行了多方报道。于2013年6月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并于2014年获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13年初,韩世芳的丈夫洋崇明放弃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从成都回到老家。他说,大儿子洋高翔再过几个月就要参加高考了,他想多陪陪儿子。
因为担心自己没有收入,两个月前,洋崇明告诉妻子韩世芳,自己找到了一个新活计:为附近一支钻井队运送物资,既可赚点钱补贴家用,又不用离开家。
韩世芳清楚地记得:4月20日早上7时5分,她帮丈夫把两桶柴油一左一右绑在骡子身上后,丈夫就匆匆离家上路了……
韩世芳再也没有想到,夫妻俩会从此天人永隔。
8时02分,地震发生后,牵挂着组上群众的安危,正在县城带外甥看病的韩世芳立即往回赶。
但由于地震造成大老路多处塌方中断,冒着强烈的余震和山顶不断滚落的飞石,中午12时许,韩世芳终于回到大庙村。
“大崩山(小地名)垮了,两边的山都塌了下来,你丈夫每天走的那条路也被埋了。”刚到村口,邻居高淑香告诉她。
韩世芳马上顺着丈夫走过的山间小路,一路搜寻。
“沿途,我看到骡子走过时留下的清晰脚印,但在塌方处,骡子的脚印就消失了。另一边,却再也没有看到骡子的脚印。” 韩世芳推算,从洋崇明离家到地震发生只有不到一个小时,他应该是刚走到塌方路段,被埋在里面了。她来来回回在洋崇明可能出事的地点转了十几圈,亲属也从周边各个村赶来帮她寻找,但是都一无所获。
“虽然没有找到丈夫,但我是一名最基层的干部,还有很多受灾群众需要我的帮助。”强忍悲痛,韩世芳毅然投入到了抗震救灾工作中。
灾情统计、物资发放、人员安抚、地质灾害监测……震后的十余天时间里,从早到晚,韩世芳都奔走在乡间的道路上,穿梭于组上的各个安置点之间。
4日7时45分,韩世芳赶到乡政府参加全乡“4·20”芦山强烈地震过渡安置工作会议。会议刚完,听说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到大庙村看大崩山地质灾害情况,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去带路。
“这个女人太坚强了!”高淑香说,刚得知丈夫失踪的消息,韩世芳一下子瘫在地上,但几天后,她却依然回到工作岗位,积极抗震救灾。
“她做工作非常细致,分发物资公平公正。这几年还带大家修公路、种经济作物,给我们办了不少实事,是大家真正的贴心人。”一组村民杨孝珍评价韩世芳。
“韩世芳回来了。”就在说话之时,一位眼尖的村民告诉记者。
“大家不要急哈,拿出来的东西就是发给你们的。”人还未到,韩世芳洪亮的声音就已经传到了人群中。
原来,韩世芳走到半路时,一组的妇女小组长杨绍美给她打电话,全组有81口人,但救灾物资还剩下4件衣服和2个塑料杯,不知道该如何分,请她马上回来解决。
“现在剩下的东西就6样,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大家抓阄,谁抓到就是谁的,好不好?”在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后,韩世芳迅速在纸团上写下六个数字,1至4号是衣服,5、6号是塑料杯。
用这个简单的方法解决了物资发放的问题后,韩世芳又开始忙活起来。
看到媳妇在人群中忙碌的身影,韩世芳71岁的公公洋国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洋国富含着泪说,18年后自己再次失去一个儿子,心里很痛,但儿媳妇心里更痛,“为了安慰我们,她每天忙完工作还要向我们嘘寒问暖,又害怕我们想不开,但是看到她夜以继日地为乡亲们做事,我们的心里又感觉非常自豪。”
“其实,我的精神早就到了崩溃的边缘。”在烈日下,嘴唇已经裂出了一道道小口子,强忍着眼泪的韩世芳说,她能站起来是因为她必须站起来,“我现在不仅是全组21户人的主心骨,更是家里公公、婆婆和两个儿子的顶梁柱,不能垮。”
震后不久,韩世芳还组织了亲友20多人,在距自家旁边养殖场搭起帐篷,免费为过往受灾群众救援队伍志愿者提供开水和爱心餐,一天提供三餐每餐起码有二三十人,最多时有50多人来吃,一天要煮几十多斤大米的饭。
在异地复课的大儿子洋高翔也是韩世芳的精神支柱。“4月22日临走时,他说高考过后就是4年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就能养活我,就一定会把这个家撑起来。”韩世芳对大儿子很有信心,并表示自己现在还有能力供两个儿子读书,对家里的两位老人也会尽到孝道,让他们颐养天年。
韩世芳的儿子高考后参军入伍,接受部队的锻炼,而韩世芳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私奉献。
好人寄语:“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帮助我自己,也是在冲淡我内心的伤痛,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我们天全,关注老场,关注地震后的大庙。”
道德点评:韩世芳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的大爱、无私、自强不息早已超越了一名普通农村妇女的思想境界,纵使灾难再强,失去亲人的伤再痛,她仍挺起不屈的脊梁,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忘我工作,令无数人敬佩和感动。
责任编辑:夏天
日期: 2017-03-14 10:06:13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