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1-20 15:59:38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袁文娟,女,汉族,35岁,雅安市芦山县清仁乡横溪村芦山县友好家园机构负责人。
2008年8月,袁文娟应聘到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由国务院妇儿工委和联合国儿童基会创办的隶属芦山县妇儿工委办主管的横溪村儿童友好家园做一名志愿者。2009年2月担任园长一职,2009年8月份至2015年4月任家园管理人员。在此期间做为儿童友好家园的骨干成员,被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和四川省妇儿工委委派到青海玉树、河北石家庄、浙江杭州等地的儿童友好家园进行培训、督导。2015年2月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成立了芦山县本土的第一家社会组织——芦山县友好家园,担任机构负责人一职。
袁文娟(左一)走访看望家庭困难老人,送去爱心物资
袁文娟是儿童友好家园的一名社会服务志愿者,她扎根乡村,为当地儿童提供专业的社会志愿服务,从儿童友好家园创建伊始,一路相伴。11年时间,许多孩子在这里成长起来,并离开这里,去往外地读书,又像归家的候鸟一样,回到这里,当起了志愿者。儿童友好家园仿佛就是她的孩子,袁文娟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也看到一粒爱的种子,在芦山大地上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刚好从外企辞职回到芦山,通过招聘公告了解到儿童友好家园在我的老家清仁乡设点。24岁的我就报名加入了儿童友好家园,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袁文娟说,当时的工作内容,除了日常开展趣味活动和课外兴趣培养外,还会给孩子们教授许多抗灾减灾,以及灾后急救方面的知识。 也正是由于平时志愿者们给孩子讲述了很多地震减灾自救方面的知识,所以当“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相较于其他村的孩子,横溪村的受灾儿童情绪明显更加镇定。“我自己就住在另外一个村,我可以明显感觉到,其他村的孩子,在地震后出现灾后应激反应,而儿童友好家园所在的横溪村里,孩子们大多情绪镇定。”在后来的灾后儿童心理状况调查中,袁文娟走访了芦山县多个村的儿童,请他们画出当下心里最想画的一幅画,从孩子们画的作品里,也证实了袁文娟之前的想法。“孩子们无法用语言描述出自己的心理状态,但画笔却能最真实地反映这一切。灾后受到心理创伤的孩子,他们画的作品,往往色彩很淡,且会画一些自己脑海中恐怖的画面;而没有受到伤害的孩子,绘画作品的颜色就很浓烈。” 由于震后原先的儿童友好家园站点垮塌,在救援官兵和当地村民的帮助下,一个占地70平方米可容纳将近100人的临时帐篷“儿童友好家园”搭建了起来。 “因为之前儿童友好家园已经建在横溪村,与周围村落中村民已经有了良好的互动,所以在地震发生后,很多村民都直接把孩子送到‘儿童友好家园’站点的帐篷里,自己赶回家进行减灾自救。”这份难能可贵的信任,让袁文娟备受感动,也深知责任重大。 “后来儿童友好家园考虑将新建的站点搬到其它村去,横溪村的村民非常不舍,尽力挽留。最终,新的儿童友好家园依然在横溪村的土地上建立起来。”
在日常工作中,袁文娟和家园其他志愿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常规性的小组活动、亲子活动、主题活动,使当地的儿童能够和同伴一起交流互动,也能够和家长保持亲子互动,这样的功能对于因地震而导致日常生活偏离正常环境的儿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而为儿童提供的其他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系列服务,包括针对儿童的社会心理支持,非正规教育、早期儿童发展、儿童保护和儿童参与服务,以帮助他们获得技能、增强信心的,面迎未来可能的灾难和挑战,同时实现健康的发展和成长,确保了儿童在教育和安全保护方面得到的支持不因为大灾对社会结构的冲击而缺位断档,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具有保护功能的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与社区融合。
在2009年至2012年间,袁文娟还参加了由全国妇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的儿童保护防暴力侵害儿童、家庭教育、儿童保护论坛、青春期自我保护预防性侵害项目活动。
多年的专业服务和培训让袁文娟成为了儿童友好家园的本土专家。受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抽调,在2010年玉树地震后,袁文娟作为儿童友好家园的专家,前往青海省西宁市对当地儿童友好家园提供紧急救援支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服务和经验分享活动。在2011至2012年间,受省妇儿工委办和联合国基金会儿童友好家园项目组抽调,袁文娟作为四川儿童友好家园骨干成员之一,前往浙江省杭州市交流并提供现场儿童友好家园服务的实地交流和互动,并且赴四川省都江堰市、彭州市、浦江区,根据当地留守儿童机构“寸草心”的实际情况,指导与设计出适合当地开展的活动,进行技术支持。
2015年2月在儿童友好家园项目面临结束的时候,为了不让多年的儿童服务经验就此终止,袁文娟和另外两个小伙伴自筹资金,成立了芦山县第一家本土社会组织——芦山县友好家园,希望以这样的形式能够持续的为当地的儿童和家长提供服务。机构成立的四年多以来,先后承接了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和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的震后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项目;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的儿童之家项目;雅安群团中心发布实施的“我爱我家”项目;壹基金安全农家第一期、第二期的项目及儿童服务站等项目。
11年时间里,袁文娟见证了很多孩子的成长,这些孩子因为有了家园的陪伴,发生着一点一滴的改变。许多从这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现已成为了大学生。这些孩子中的许多人,每逢假期,便会回到儿童友好家园,担任志愿者,把爱传递下去。在袁文娟和家园其他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友好家园开展的服务深受当地家长和儿童的喜爱,家园实施的各类项目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在2011年,芦山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家庭”活动中,袁文娟被县妇联授予“优秀巾帼志愿者”的称号;在“儿童友好家园”国际合作项目中,被四川省妇儿工委办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授予“四川儿童友好家园项目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儿童友好家园骨干培训者”的称号;2012年被省妇联评为“四川省百名孝媳”称号;2014年被推荐为“四川省最美志愿者”;2015年5月,被评选为“四川省劳模”;2017年1月,被评为“雅安市优秀社工”;2018年12月,被评为“四川省百名优秀志愿者”。
好人寄语:爱,总是有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当我在毫无保留,把爱奉献给儿童友好家园里的孩子时,这份爱,也悄悄沁润到了自己孩子的心头,也将一直传递下去。
道德点评:11年的时间,袁文娟曾有机会转到更稳定的工作岗位上,但她选择了坚守,用无私的关爱之心、助人之举,为灾区儿童撑起了一片晴空,传递温暖。而她在友好家园里倾注的所有爱和心血,也像一粒粒种子,落在春天的泥土里一样,开出一朵朵用爱浇灌的花。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19-11-20 15:59:38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