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9-02 16:41:18 来源:北纬网
人物故事
在四川雅安,有一位退役老兵(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退休工人),退休后一直坚持公益骑行,轮迹天涯,“东西南北中,中国在心中”,不仅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骑出国门,逐梦新丝绸,万里走单骑,传播大熊猫文化,创作出版了《问道天路》、《逐梦行者》、《行无国界》等多本骑行游记,开办中国人首个对骑行博物馆。2021年6月,他被评为第六届“感动雅安”道德模范——
中国骑侠“罗微笑”
高富华
一
骑侠,似乎已成了一个很古典的称谓,因为骑侠时代已是遥远的过去。但我依然把它戴在罗维孝的头上,我相信,他不会辱没这个神圣的称谓。
罗维孝的世界很大,大到神州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大到亚欧大陆都有他的车辙印,因为他骑着一辆单车一路走过,有的地方来来回回还走了好几趟。
世界大自然故事多。罗维孝的故事多到不知从何讲起,想来想云,只得掐头去尾,从中间讲起。
2014年4月30日下午4时许,我的手机响了起来,是罗维孝打过来的。
他的电话向来用得“金贵”,有事开机,打完电话又关机,因为在骑行路上接电话,很不安全。
“富华老弟,我已走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口岸门口。”
虽然是从遥远的地方打过来的电话,罗维孝的声音中气很足,依如往常,振荡着我的耳膜:“轻轻一抬腿,我就冲出了国门。再见!”
2014年 3月18日,罗维孝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天主教堂出发,他的目标,是从中国的西南部到法国西南部,从大熊猫发现地到大熊猫发现者阿尔芒·戴维的故乡——法国比利牛斯省的艾斯佩莱特市。
同在西南部,相隔东西方,相距千万里。
罗维孝骑行的路线是从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雅安出发,进入北方丝绸之路后,再沿丝绸古道一路西行,走出国门后,穿越中亚哈萨克斯坦,经东欧俄罗斯,进入北欧波罗的海三国中的拉脱维亚、立陶宛后,再经中欧波兰、德国,最后进入西欧法国的东北部,最终抵达艾斯佩莱特市——回访大熊猫的发现者阿尔芒·戴维故里,实现跨越145年的握手。
闭上眼睛,我的眼里马上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霍尔果斯口岸,孤独的罗维孝骑着自行车,回过头来挥挥手,咧着大嘴巴笑笑,耳边还回荡着他的话“轻轻一抬腿,我就跨出了国门”。
罗维孝说起来似乎很轻松,但我知道,这一路他会走得很孤独,也很艰难。在无外援,也无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而他不仅年过花甲,还不会外语,别说交流沟通了,一旦走出国门,就连最简单的路标路牌他都不认识。
从四川到新疆,他已连续骑行了44天,行程5000多公里,还有漫长的10000公里的行程,7个国家的疆界等待着他穿越。
我在心底里默默地为他祝福:“前路迢迢,关山重重。祝愿罗哥顺利到达目的地!”
思绪回到罗维孝出征法兰西的前夜。
那天晚上,我们住在邓池沟天主教堂。
我说:“罗哥,唐僧西天取经路上虽然有九九八十一难,但有无所不能的孙悟空保驾护航,困难再多都不是困难。而你孤身一人闯世界,实在不行,别硬撑。”
邓池沟的夜晚有点凉,我们坐在教堂的天井中烤火,真正的“围炉夜话”。
罗维孝环顾教堂四周,他没有马上回答,只是仰望着星空。许久,他悠悠地反问了我一句:
“你说,100多年前,阿尔芒·戴维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搜寻动植物标本,就算他懂一点汉语,未必他听能得懂全中国所有地方的方言土话?在中国,他从北走到南,他又是怎么走过来的?”
我愕然。
中国有句古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了,他还会怕困难?罗维孝不畏困难,奈何以困难惧之?
在此以前,罗维孝不仅“轮迹天涯”,骑行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写了书,成为骑行界公认的“骨灰级精神教父”,粉丝遍天下,退役军人、病退工人、花甲老人、康藏骑侠、犷野独骑、“锣丝”、小学肄业生、大熊猫文化使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这些字眼,本来毫不关联,罗维孝却把它们“混搭”在自己身上。
罗维孝,一个年过花甲的岁的老人,一个白血球不到3000个单位的人,从2005年起到2014年,在10年的时间里,骑行中国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后,他万里走单骑,骑行新丝路,梦圆法兰西……
这样的“疯”老头,全天下有几个?
二
我与罗维孝相识,是在2003年。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那年,雅安市正在筹备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我从《雅安日报》抽调到筹委会办公室从事宣传工作,我的工作任务很简单,宣传蒙顶山茶文化,但目标很大,就是要让蒙顶山茶文化走向世界。
青衣江边有一家“平羌茶楼”,茶楼不大,但还算精致,进门一道照壁,是山石砌成的“高山流水”。
虽然近20年时间过去了,但我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罗维孝的精神看上去并不好,他说自己身体上出了点毛病,基本上不上班,等待到点退休。房子是自家的,茶楼也是他家开的,闲来无聊,整天在这里喝茶。他爱好诗文,曾在《雅安日报》上发过一些诗文,同是文学爱好者,有共同话题,相谈甚欢。
他的身体有病,我是知道的,因为他和我的堂姐夫李云星是战友,早年他们曾在辽宁某工程基建兵部队服役,从事铀矿开采。堂姐夫的战友,我自然叫他哥。
后来,听说他约了几个老友,要骑自行车到西藏。
“疯了,罗哥肯定要疯了!”身体有毛病的人还去折腾啥?
随后不久,我在《雅安日报》上看到罗维孝等人骑车进藏的相关报道。
起初,我跟很多人想的一样,他们是整起耍的,多半会半途而废。反正都是退休老人,又不是当年从雅安挺进西藏的解放军十八军战士,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壮怀激烈,死神也挡不住他们一往无前的步伐。
出门不到10天,有人打道回府了。
7个人的队伍,陆陆续续返回了5人,但里面没有罗维孝和梁辉两人的身影。
他俩到哪里去了?
后来,罗维孝回来了,满脸黝黑的他回来了。
原来他和梁辉不但骑到了西藏拉萨,还翻越了唐古拉山,从川藏公路进,走青藏公路出,绕川西北高原,在青藏高原上划了个圈后,又回到了62天前出发的地点——雅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从古到今,行走的人多,行吟的人少,写成书的就更少了。骑游青藏高原归来,罗维孝开始闭门写书——
一晃两年的时间过去了。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既不见罗维孝的身影,也不见“书”的踪影,不了了之自然也是一种结果。谁都知道,这二年写书不易,出书更难。当然,自费出书是另外一回事。
然而让很多人意想不到是,“闭门”写书的罗维孝,最终写出了名堂。
有一天,我突然在《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版上看到一篇连载的纪实游记,标题很扯眼,《老顽童骑游青藏高原》。
一看署名,是罗维孝。
再一细看,写的正是罗维孝等人骑游青藏高原的事。
那几天,小城雅安很是热闹,《华西都市报》一时洛阳纸贵,只要《华西都市报》一摆上报亭,就被一抢而空,争相传阅。雅安买不到,有人就打电话到成都,托亲戚朋友买到后寄过来。更有甚者,借报纸也要复印,目的只有一个——先睹为快。
《华西都市报》在全国都市报类报纸中首创“每天讲述一个长篇新闻(纪实)故事”,这个长篇纪实故事就登在“特别报道”版上。四五千字的稿子,一次登完,特别精彩的长稿,就用连载的方式刊发,每天一个小故事。
“特别报道”版是《华西都市报》的“独家利器”,建立了一个报纸特稿网络,全国有几十家报纸每天都采用《华西都市报》的特稿。“特别报道”的稿件淘汰率在99%以上,可谓“百里挑一”。上稿不易,稿费自然可观,千字千元,在全国报纸类居第一位,另外还有月度好稿奖、年度好稿奖什么的,一篇稿子挣上几千万把块钱,是件轻松的事。
高稿费引来了好作品,“特别报道”版天天好看,篇篇精彩。
连载作品选的只是部分章节,没有全文连载,自然吊起了人们的胃口,热情的小城市民热切地期待着罗维孝新书的上市。
罗维孝年轻不红老来红,竟然还折腾出这般境界,不能不让人感叹。
就在《华西都市报》连载罗维孝的作品后不久,《问道天路——骑游青藏高原六十二天》一书摆在了我的案头,作者自然是罗维孝。
这本书被四川民族出版社列为重点书目编辑出版,该书不负重望,一上市就引起轰动,作为出版社特邀的唯一作者,罗维孝和他的新书一起到重庆参加全国书展,并在书展现场签名售书。
《问道天路——骑游青藏高原六十二天》曾一度“杀进”北京王府井书店、西单图书大厦的畅销书排行榜。
一个草根的处女作,受到读者如此青睐,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别人行万里路,写万卷书。我是行万里路,只写一卷书。”也许正是罗维孝的厚积薄发,才会出手不凡,一鸣惊人。
好事接踵而至。不久,四川民族出版社、北京新华书店发行总公司邀请罗维孝半月后到北京参加签名售书活动。
赶飞机还是坐火车,邀请单位说由他定,反正不由他个人掏腰包。
出人意料的是,罗维孝飞机不坐,火车也不赶。只是告诉对方:“我按时来就行了。”
怎么去,他没有说。邀请单位以为他凑巧在北京,正好过去签名售书。
从雅安到北京,从南到北,千里迢迢,似乎有些遥远。
但在罗维孝眼里,一条路而已。是的,国道108公路就连着北京和四川,而且这条路还经过雅安,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公路。从家门出发,一路北上,一条路走到底,就到了北京。
罗维孝算了一下,一天骑行100多公里,只需要十多天,时间来得及,而且比骑行青藏高原轻松多了。
13天后,罗维孝的身影果然出现在了天安门广场“中国公里零公里”原点上。他的骑行旗帜,盖上了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北京沿途的上百枚邮戳。
在北京签名售书的那几天,罗维孝只喊手臂酸痛。原来别人签名售书,只是写上自己的名字,顶多再加上一个年月日,而罗维孝不但签了名,还要写上一段“罗氏语录”。既费马达又费油,读者高兴了,他的手不痛才怪。
不过,这“痛并快乐”的事,罗维孝乐意。
2010年,年满60岁的罗维孝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尽管此前,他已离岗待退,耍了好几年。退休了,算是跨入到了颐养天年的老人行列中。
老了,罗维孝折腾得更欢了,整天骑着自行车满世界疯游,不是南下北上,就是西进东征,青藏高原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在退休前后的几年时间里,他骑游了滇藏,还不忘新藏,硬是把进藏的川藏、青藏、滇藏、新藏四条公路,一条不拉地走了个遍。
仅仅几年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都留下了罗维孝的足迹——实现了他“东西南北中,中国在心中”的梦想。
随着户外骑行运动的普及,有“青藏高原门户”之称的雅安逐渐成为“驴友”们骑行青藏高原的大本营。网上一吆喝,“驴友”从天南海北赶到大本营雅安集中,然后再结队向青藏高原挺进。
雅安城郊的东升竹庄,原本是一个没有多大名气的“农家乐”,后来城区面积扩大了,这里似城似乡,生意时好时坏。老板看着成群结队的“驴友”往雅安赶,他灵机一动,实行“战略大转移”,从“农家乐”摇身变成“骑游驿站”,天天爆满。
“驴友”到了雅安,他们最想的就是见到罗维孝,得到一本罗维孝亲笔签名的《问道天路——骑游青藏高原六十二天》,就特别高兴。
罗维孝性格开朗,有求必应。他与“驴友”交流时笑声朗朗,“锣丝”们便给了他一个雅号“罗微笑”——“骑侠罗维孝,微笑在路上。”
东升竹庄的老板也会经营,隔三岔五就把“罗微笑”请过去,与“驴友”们见见面,聊聊天,签签名,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经过“驴友”的口口相传,网上相约,如今东升竹庄的名气大得很。
三
2010年,是罗维孝的花甲之年。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而耳顺”的人了,看你还往哪里跑?
然而就在他的花甲之年,罗维孝又有了新的打算。
这天,罗维孝找到我。
“我要骑对得起丝绸之路,骑到法国去。”
一句话,又让我愣住了
为什么要骑行法国?
“1869年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到了雅安,发现了大熊猫并把它介绍给了世界,今天我要骑行到法国,实现跨越100多年的回访,把大熊猫文化传播给世界。”罗维孝说。
是啊,同样是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他能来,我为啥不能去?
一个花甲老头万里走单骑,他的身体吃得消吗?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将他拒之门外。
后来,我介绍他认识了法领馆的翻译张露佳。在张露佳的引领下,罗维孝骑着自行车到了法领馆。他先“秀”力量,“二指禅”俯卧撑,一口气就做了几十个,再“秀”文化,掏出盖满邮戳的《问道天路》……一时间法领馆掌声雷动。看着罗维孝有力量有文化,总领事二话没说,当场就给他签发了护照,并与他合影留念。
2014年3月18日,罗维孝再一次踏上了漫漫征程。
3个多月后,他凯旋归来。
这一趟,罗维孝是怎么走过来的?他笑而不答,只说了句:“下一本书,自有分晓。”
看来,罗维孝又要写书了。
别看罗维孝写书写了一本又一本,其实他连小学毕业证书都没有一张。小学读到三年级,就遇上“粮食关”,饿着肚皮自然没有心思上学。长大后参加工作,先是在电站上班,后来当兵,部队是基建工程兵,在辽宁开采铀矿。
1972年入伍,1978年退役。部队是一所大学校,他迷上读书。识字不多,自然困难多,他买了一本字典,趴在沙滩上,边读报纸边查字典。日积月累,他不仅学会了读书看报,还喜欢上了舞文弄墨,成为全师学习毛主席思想的先进个人,参加了辽宁省军区的先代会。
当兵的最大收获,不仅赋予了罗维孝军人的血性,还让他学会了读书写作。从部队退役后,罗维孝又回到了原工作单位,在电力公司上班。闲暇之余,开始写一些散文、游记。
在开采铀矿过程中,罗维孝受到了核辐射,身体一直不太好,40多岁牙齿就开始脱落,白血球只有正常人的一半,免疫力下降,医生告诉他,身体不好,那就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减少生病。
罗维孝选择了冬泳和骑行。一次一次的骑行,既锻炼了身体,又看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先是境内游,心大了,自然而然的萌发出了骑出国门的念头。
骑行亚欧大陆,自然是“行马无疆”。2016年,罗维孝的第二本书《行无国界》公开出版发行。
在字里行间中,我们看到骑行在异国他乡,更是险象环生,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只能算是小儿科,劫匪来了,座骑丢了……他一次又一次地死里逃生。
海外华人华侨更是给予他极大帮助,在哈萨克斯坦,自行车坏了,当地人不骑自行车,没有零配件,怎么办?他们“杀鸡用牛刀”“铁棒磨成针”,硬是用汽车配件给他修好了自行车;在法国,当地华人请他到家作客,并连夜给他制作“路书”;《光明日报》驻巴黎记者梁晓华得知他感冒后,生怕他倒在“最后一公里”带上药品和衣服,坐上高铁千里追赶……
这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在书中不时出现。
随着《行无国界》的出版发行,罗维孝一发而不可收,最终将《问道天路》、《逐梦行者》、《悟道丝路》汇集成《罗维孝骑行三部曲》公开出版发行。在此基础上,他还将十余年骑行过程中的精彩照片,以《轮迹天涯》为名出版。
此时,罗维孝已是年逾七旬的古稀老人。到了这个年龄,他不会再折腾了吧。
2020年底,罗维孝告诉我:“我要开办一个骑游博物馆。”
他说得很平淡,似乎这个博物馆很简单。
由于迷上了骑行,“平羌江茶楼”自然无人打理,租给他人经营,坐地等花开,一年有十来万的收入。
儿子长大工作了,罗维孝和老伴退休了也有养老金,每天早晨一睁眼,就有一两百元的收入(养老金),衣食无忧,有用就行。
十多年的骑行,罗维孝拒绝赞助,花自己的钱走自己的路,公益骑行,逍遥自在。博物馆办在哪?收回商铺,就有现成的场地;钱在哪?书了一本又一本,都是畅销书,稿费拿出来。
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租金不要了。”他大手一挥,楼上楼下两层将近400平方米的商铺收回,在雅安市博物馆馆长李炳中等人的帮助下,2020年11月15日,“罗维孝骑行游历博物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虽然政府鼓励个人开办博物馆,但像罗维孝这样的骑游博物馆,在全国还找不到第二家。
一张张骑行路上的人文风景照片,一枚枚骑行途经地盖过的邮戳,一件件经受风吹日晒后的衣服……博物馆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观学习。
2021年6月2日,雅安市评选第六届“感动雅安”道德模范揭晓,罗维孝名列其中,被评为敬业奉献模范。在颁奖仪式上,罗维孝告诉大家:“我还有一事心愿未了,那就是想再访远方的家。”
罗维孝“远方的家”在哪里?在他骑行的路上。
刚进入哈萨克斯坦,罗维孝就迷路了。
路牌上的哈、英文标识,对罗维孝来说如同“天书”,茫茫大草原,问路的人都找不到一个,他只得“跟着感觉走”,结果越走越荒凉,抬头不见星星和月亮,地上没有灯火和人影,只有寂静无声的大草原伴随着他。
晚上11时钟,罗维孝跌跌撞撞地来到一个只是几户人家的荒野小村落,路边的一家人收留了他。
当晚,罗维孝住进了这个人的家中。这家人热情爽朗,把他当成贵客来接待。次日清晨,罗维孝起床,这家人用手比划着吃东西的动作,示意他该吃早餐了。
罗维孝走过去一看,餐桌已从餐厅搬到了客厅,只见这家5口人都穿着节日的盛装,笑咪咪地站在餐桌前,等候着他的到来。
餐桌上摆满了奶酪、面饼、蔬菜、水果和手抓羊肉,主人先给罗维孝端上一杯马奶茶,然后不停地指着盘子里的羊肉,做着示范动作,让他用手抓着羊肉吃。罗维孝毫不客气,大快朵颐。
吃罢丰盛的早餐,这家人还特意拿出他家的相册,让罗维孝翻看。礼尚往来,罗维孝也从行李包中拿出自己盖满邮戳的骑游示意图,与这家人一起分享。
大家比划着进行交流。从相互洋溢着笑容的脸上,他们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离开这家人时,这家人还为罗维孝准备好了在路吃的食物和饮用水,并且给他画了张通往原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的公路示意图。
走了很远,罗维孝回头一看,那家人还站在路边,向他挥手告别。
在俄罗斯莫斯科,罗维孝迷了路,一修车老板收留了他,他走进俄罗斯人家留宿;在波兰,当他迷入高速公路被警察当“盲流”正准备收容时,一位热爱中国文化年青人为他解围;在德国,他摔倒在公路上后,一牧场老板把他带到家中治疗……
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了沿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家,给了罗维孝一个又一个的体验。而浓浓的亲情,给罗维孝单调的骑行,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和乐趣。类似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
《罗维孝骑行三部曲》出版后,罗维孝通过雅安市图书馆和四川省图书馆,向沿线各国驻华使馆、驻成都总领馆赠送,以此表达他对沿途一个又一个的“远方的家”、“远方亲人”的感激和思念。
“我骑行异国他乡,我得到沿途各国人民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亲人般的帮助,我无法完成跨越亚欧大陆的骑行。有机会,我一定要再访远方的家、远方的亲人。”
那一刻,我真想问他:
罗哥,你还有多少惊喜让我们期待……
作者 高富华,四川省雅安日报社高级记者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北纬网 日期: 2021-09-02 16:41:18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