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07-17 16:19:57
荥经县五宪堤防。
芦山县飞仙湖景观步道。
铜头引水工程新大圆渡槽。
永定桥水库工程。
围绕水利脱贫攻坚,强化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夯实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基本完成水利重建项目,积极推进铜头引水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2016年是灾后重建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市水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打“硬仗”、补“欠账”,列出了自己的年度工作清单。
在2016年结束时,市水务局也以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展示成绩:基本完成水利系统承担的82个重建项目;铜头引水工程、南郊水厂引水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落实资金770万元用于贫困村供水工程建设,全面完成1.2万贫困人口饮用水任务;连续三年汛期实现洪涝灾害“零伤亡”……
行走在雅州大地这片伴水而生的热土,从奔腾不息的大渡河畔到温婉流淌的青衣江畔,从高山峡谷间的宝兴河到两河汇流的荥经河,民生水利工程的实施,让人们饮水不再难,灌溉不再难,汛期也能安然入睡,同步奔康的路上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而全市水务系统,也将继续传承和发扬重建精神,以不屈的脊梁、务实的作风,在水利事业建设和发展路上砥砺前行。
关键词:加快水利灾后重建
重建促发展 安全饮水为民生
走进荥经县龙苍沟镇周坪农家乐集群,青砖黛瓦的川西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排开。
新村内,不时有游客沐浴着暖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纵目远眺雪山。中午时分,村民沈和平拧开水龙头为客人准备可口的农家午餐。她说,龙苍沟水厂的修建解决了当地成千上万人口的安全用水问题,夏天时,还有客人要喝山里的甘泉。
把饮水工程放在水利重建的首位,市水务局按照“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示范带动、精品工程”“技术先进、优质服务”的重建原则,投入10亿元资金,进一步理顺北部各县(区)供水保障体系。3年过去,名山供水总厂、荥经严青水厂等一批一流供水工程的建成,使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70%以上,切实解决受灾群众饮水“最后一公里”问题。
饮水工程建设,只是全市水利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缩影。震后,全市水务系统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按照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承担了82个重建项目,规划总投资39.5亿元。
三年过去,重建规划一个个变成了现实。累计整治水库32座,新建和整治堤防185.73千米……供水、堤防、水库、灌区、水土保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水资源监测及山洪沟治理等各类水务重建项目基本完成,一个个供水工程落地,一条条堤防设施竣工,一片片产业地中灌渠纵横、清泉长流……
“高效的工作举措,是重建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灾损情况和我市水利发展现状,把供水能力大增强、防洪安全大保障、水域生态大改善、行业能力大提升作为水利灾后重建的四大目标;在灾后重建期间,建立责任体系,市水务局和8个县(区)水务部门形成了从上到下的良好衔接和互动;搞好信息统计,做好重建旬报和月报工作……全市水利系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强化责任落实,创新工作机制,严格建设管理,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圆满完成了灾后重建各项规划目标,水利工程取得了跨越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市水务局在认真研究灾后重建政策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划,分区域统一调配水资源,因地制宜规划供水工程,构建了城乡统筹供水新格局,全面提升城乡供水工程基础设施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实施重点水利工程
跨区域调水 优化水资源配置
雅安水利资源丰富,但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尤以经济发展快的经开区最为明显,所以有了引芦山水解渴经开区的铜头引水工程;
雅安水生态良好,但城镇供水仍不乏河水,饮上安全优质的山泉水成为雅安人民多年的呼唤,于是有了引九龙水到城区千万家的南郊水厂引水工程;
雅安水系发达,但季节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仍然存在,将饮水安全、产水配套、水源保障、水生态治理等行动综合实施,永定桥水利工程等一个个工程落地。
毫无疑问,铜头引水工程、南郊水厂引水工程等项目均是我市在建的重点水利项目。也毋庸置疑,这些项目工程,不管在雅安水利史上,还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雅安水利史上,跨区域调水工程尚属首例。”雅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徐文说,铜头引水工程打破行政区划,将北部县区充沛的水资源与经开区等地共享,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大举措,更是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创新,这一历史性的跨区域调水,实现了区域之间水资源的整合,“相当于咱雅安的‘南水北调’”。
徐文口中的铜头引水工程,是以雅安经开区供水和农业灌溉为主,兼顾灌区乡镇和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并作为雅安城区应急备用水源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工程竣工后,不仅泽润芦天宝飞地园区,还可解决雨城区、名山区9.82万亩农田灌溉,保障6.7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设计引水流量5.2m3/s,年平均供水量7150万m3。”铜头引水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付勇说,此次调水还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突出水资源的安全管理和使用,长达44公里的线性工程,2/3以上的工程都是暗渠,既可以保障水资源质量,也可确保调水沿线人身财产安全。同时,实现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工程一改往日大面积开挖的施工工艺,暗渠竣工后,仍然可以复垦,还将进行相关生态修复和水土治理。
当铜头引水工程建设快马加鞭地建设时,永定桥水利工程已经竣工投运。该工程是四川省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移民安置重点配套工程,也是汉源新县城供水的关键性工程,可以满足汉源县新县城6万人和沿线移民安置区约13.5万人的人畜用水和灌溉用水需求。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饮水安全、产水配套、水源保障、水生态治理等行动综合实施,既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健康,服务了经济发展,又强化了水生态保护和水生态治理,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水生态。这也是今后水利事业开发和建设的立足点,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助推脱贫攻坚
安全饮水有保障 贫困户生产生活用水不再难
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召开后,市水务局随即成立水利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充实成员。按规划精准、项目精准、扶贫精准的原则,结合“十三五”水利规划,市水务局制定了《雅安市水利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积极实施饮水安全行动、产水配套行动、水源保障行动、水生态治理行动的水利扶贫“四大行动”,作为水利扶贫的工作抓手。
饮水安全工作是我市水利扶贫的重要内容,全市水务系统一直把解决饮水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第一要务和水利扶贫的重要抓手,制定了《2016年贫困村供水专项扶贫实施方案》,将贫困村供水任务分解到县(区),并指导县(区)制定分村实施方案。同时,于年初启动水利工程调查评估工作,对贫困村、贫困户饮水状况进行逐一调查,确定了建设模式,建立了问题台账、任务台账,确保贫困户饮水不缺一户、贫困人口不少一人。
“去年,全市解决和改善150个拟退出贫困村1.2万人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市水务局供排水管理科负责人介绍,据逐村、逐户调查,2015年底我市1.2万贫困人口中,有0.3838万人存在安全饮水问题,主要依托2016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村镇供水灾后重建项目进行解决。
与此同时,自2016年8月以来,市水务局成立了4个脱贫攻坚贫困户安全饮用水专项督查小组,共开展3轮专项督查,覆盖8个县区,对省定45个贫困村、市定56个贫困村共计101个贫困村548户贫困户进行了安全饮用水情况督查,获得群众点赞。
而在群众点赞的背后,离不开全市水务系统的艰苦奋斗。2016年贫困村供水项目共完成投资770.68万元,建成121处供水工程,解决和改善0.3838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全面巩固和提高1.2万人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在解决饮水难时,也在告别灌溉难。按照计划,2016年我市水利扶贫将重点从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和农田水利精准灌溉工程两方面着手,在切实解决1.2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同步解决石棉、汉源两县15个贫困村灌溉难问题。于是,一项项工作得到落实,小农水重点县新增有效灌面5000亩……
走进石棉县迎政乡新民村三索窝新村聚居点,生态堰渠穿村而过,这是村民平日灌溉微田园的取水地,也是新村一道靓丽风景线。得益于农田水利精准灌溉工程的实施,新民村建起了6.07公里堰渠,解决了长期制约村民产业发展的灌溉用水难题,服务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当地人称赞,“民生工程,得民心!”
关键词:建设水利生态文明
人水和谐 城美民安
宝兴县,被称为“堤防上的县城”,水在为这座城市增添灵动韵味的同时,也增加了其防汛防洪的压力。经过两年的灾后恢复重建,全县18个新村聚居点的村民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而投资1.7亿元、可保障18个新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堤防工程也已经全面竣工。
“借助灾后重建机遇,宝兴县的防洪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尤其是融入生态理念的堤防设计,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带动了宝兴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宝兴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雅安伴水而生,区域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全市水务系统将灾后恢复重建积累的经验一以贯之,将堤防打造成滨水空间水利新风景。具体工作中,全市水务系统按照人水和谐,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突破以往把江河作为单纯泄洪通道的固有思维和处理方法,把城市江河及滨水空间作为地方文脉、城市形象、休闲空间、泄洪排水、生态系统和城市气候的重要载体,以岸线自然化、断面多样化、岸坡生态化,植被乡土化、设施人性化开展水域空间打造。
雨城区陇西河上里镇堤防与古镇连成一气,成为休闲度假胜地。目前,已成功申报为省级水利风景区。该水利风景区是继飞仙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硗碛湖省级水利风景区之后,我市建成的第三个水利风景区。
以水兴产,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也是 “绿而美、绿变金”的生动实践。全市水利系统大力实施农水建设,助力幸福美丽新农村。充分发挥灾后重建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借助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良好机遇,对项目区内“山水林田路”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的村庄建设、生产条件、人居环境。另一方面,按照“渠成网、沟涵通、水满塘”的理念,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增强节水节能效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沟渠绕田走,人如画中游”新农村景象,拓展乡村旅游功能,促使小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强力推进美丽新村建设。
“构建良好水生态,彰显雅安本土新文明。”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全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与灾后科学重建有效结合,通过灾后重建供水、水资源监测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水质控制。同时积极探索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全面加强水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关键词:坚守安全度汛工作底线
连续3年汛期 “零伤亡”
2016年,我市防汛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全面实现了省委、省政府“两个安全”和市委、市政府“三个确保、一个坚决防止”度汛目标。至此,我市已连续3年汛期实现洪涝灾害“零伤亡”,洪涝灾害损失与历史同期相比大幅度下降,信息化防汛成效明显。
“充分认清形势,重视程度空前。”回忆起去年的防汛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市委、市政府对安全度汛工作空前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从2016年3月份起就对防汛工作亲自过问、亲自安排、亲自部署。2016年4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安全生产暨安全度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当年安全度汛工作进行了思想动员和安排部署。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防汛工作目标责任书,切实落实各项防汛责任。
进入主汛期后,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7月8日再次召开全市主汛期安全度汛和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对主汛期防汛工作作了再强调、再安排、再部署,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履行责任,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做好防大洪抗大灾抢大险准备,要强化工作落实,切实坚守安全度汛工作底线。
与此同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指示精神,要求各地防汛部门加强监测、巡视、值守,主动、提前、预防避让,严防地质灾害隐患导致的危害。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大部县(区)1—9月总降雨量偏多。总的来讲,汛情、灾情呈现以下特点:汛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呈现出5月偏少、6月、7月偏多、8月偏少、9月偏多的格局。
人们可能不会忘记去年7月4日的那场大雨。是日,我市从20时开始普降大雨,部分地方达到暴雨和大暴雨级别,降雨量最大点位于名山区前进乡,19小时降雨量达197.8毫米。但因为7月1日召开的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全体会议暨主汛期防汛会商会上,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进行了提前部署,各县(区)、市防指各部门都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暴雨洪水,及时做好预测预报预警,快速处置各类重大险情隐患,全力保障薄弱环节度汛安全。
正是有了这种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举措,我市连续3年汛期 “零伤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创新工作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隐患排查,强化防洪工程建设和管理,强化应急保障,巩固防汛会商、值班值守等制度,全面确保安全度汛。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唐小未
责任编辑:任思瑗
日期: 2017-07-17 16:19:57
编辑:任思瑗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