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7-02 08:57:35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李国芳(右二)与合作社成员探讨中药材种植技术
草本中药材,一个自2014年起在天全县仁义镇六城村兴起,并在数年间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李国芳是六城村村民,他是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却是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
在六城村,李国芳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并发展了400余亩以重楼为主的药材种植基地,在脱贫增收的同时,更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2014年至今,李国芳已先后用自己发展中药材的所得利润,向合作社投入150余万元,用于扩大种植面积和种类、基地产业道路、便道、药农(脱贫户)药材基地的基础设施修建。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更多村民和我一样脱贫致富。”李国芳说。
以己所学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从1994年挖野生重楼、萌生种植重楼的想法,到经过10年摸索初步掌握重楼的人工种植技术,再到2014年借助脱贫攻坚政策,坚定通过重楼种植脱贫致富的信心,李国芳整整用了20年。
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李国芳干了两件大事。他借助已有渠道信息,通过代购代销方式,销售雅安各县区重楼产品,获得创业“第一桶金”。此外,他还积极响应“土专家”参与脱贫攻坚的号召,牵头成立六城村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天全县众汇重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最初,合作社成员仅有7人,种植面积也仅有5亩。为早日实现带动更多人致富的想法,李国芳也在当年以无偿传授种植技术、包购包销等方式,吸纳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随后,李国芳靠着这一理念,以及野生驯化种植、自繁自育模式,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216户(152户为六城村村民,其余64户来自雅安市外临近市州);中药材面积从最初5亩,发展壮大到现在的400余亩(重楼约350亩)。
“得益于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和统一销售模式,合作社目前已获得了重楼局部区域市场定价话语权。”李国芳说,让他最为欣喜的,还是村里不少贫困村民通过重楼产业发展,实现了稳脱贫、稳增收。
李庆辉就是最早因此受益的村民。为帮助因病失去劳动力的李庆辉,李国芳不仅主动吸纳其所在家庭加入合作社,更向其妻子传授重楼种植技术。数年过去,李庆辉家的变化可为日新月异,不仅重楼种植面积从0.3亩增加到了4亩,其妻子更可兼顾家庭在基地务工,并获得平均每年15000元的稳定收入。
相似的故事,还发生在村民王建兵身上。6月29日,记者与其见面时,右手残疾的他正用左手挥动锄头,打理3亩重楼。“多亏了合作社从种苗、技术、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的帮助,我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王建兵说,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其所种重楼至2022年,可实现每亩10万元的年产值。
据统计,该合作社对接的16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这些脱贫户的重楼种植面积也从2018年时的18.5亩,增加至目前的约32亩。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要充分有效利用好各方面资源,如气候、土质和本土品种资源,通过自繁自育方式逐步发展壮大,而不是资金的大规模投入。”对于依靠农业产业促发展的村落,李国芳有着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合作社的这种运营方式虽然周期较长,但具有成本低、市场风险小、群众经济压力小、实际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小等优势,尤其适合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
以己之思
开启共赢新局面
6月29日下午2时,匆匆吃过午饭的李国芳,骑着摩托车来到一片正在“开垦”中的田地旁。
这片地约有5亩,是他从今年2月起,着手筹备发展的又一个全新种植项目。李国芳掀开围挡在路旁的遮阳网,便看见一垄垄台地上,整齐摆放着一盆盆看似平凡无奇的绿草。
“这些都是从石棉、荥经、宝兴,甚至湖南、湖北运来的野生兰草,行业内统称为下山草。”李国芳说,实施该项目的原因,是自身对改变合作社种植项目单一的思考。
今年2月,李国芳联合邻近市州某兰草协会,正式启动实施了兰草种植繁育园项目。按约定,合作社主要负责建园和管理,兰草协会则负责销售以及种苗培育等。涉足兰草行业可以进一步丰富合作社的产业链,拓宽合作社增收渠道。“这只是我准备将合作社打造成观光产业园迈出的第一步。”李国芳说。
为了更好发展兰草产业,李国芳已初步明确了分期发展的方向。
第一步,从明年初起增加种植兰草面积,并先期培育3户脱贫户进入兰草种植繁育园。主要通过承包方式,由脱贫户负责管理相应面积的兰草,由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渠道,所得利润分成各占50%。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如管理得当,脱贫户每亩每年可获得纯利润30000元。
同时,提升打造兰草种植繁育园,增加观光旅游接待配套设施,借力兰草协会拥有的潜在游客资源,初步开启合作社产业融合发展新路。
第二步,以去年底新种的50亩毛慈菇、玉竹、见血清为示范田,通过合作社成员自行流转土地,或合作社代为协调流转等方式,形成每户种植面积3至5亩,至少拥有2至3个种植类别的小产业园,进而配套相应基础设施,组合成为具有旅游观光价值连片发展的大产业园。
作为配套,李国芳还将在今年8月,建成投用一个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中药材加工厂。“过去中药材主要靠农户自行晒干,品质参差不齐,价格也因此高低不同。”李国芳说,他将通过安装烘干机、切片机、揉捻机、杀青机等设备,形成中药材初加工能力,为村民奔康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我是2015年脱贫摘帽时入的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致富带头人和镇人大代表,我会继续发挥自身所长,并借助各级党委政府的惠民好政策,在乡村振兴中当好‘领头雁’,带动更多村民向着幸福生活前行。”李国芳说。
雅安日报/北纬网首席记者 孙振宇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20-07-02 08:57:35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