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04-24 14:41:09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夫妻二人正在整理收获的毛慈菇
14岁时,随母亲在外生活多年的祝鸿攀,选择回到芦山县大川镇小河村照顾失业后身体并不好的父亲。随后的5年间,他过着时常连买一袋盐都会让人发愁的窘迫生活。
20岁时,不甘就此贫困的祝鸿攀开始人工种植毛慈菇。经过一次次失败和缓慢积累,至2015年,经他培育的毛慈菇,种植面积从最初的0.1亩扩大到了3亩。
32岁时,2017年4月,收获后的毛慈菇装满了一筐又一筐。经过这两年快速发展,祝鸿攀的毛慈菇种植面积已达10亩,成为了大川镇的毛慈菇示范种植点。目前,这一高附加值中药材,已在大川镇多个村组逐步推广种植。
收获满满的幸福
4月3日下午3点,芦山县大川镇小河村横山组,雨后的清新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特有的味道。
行至通组公路的一处缓坡顶端,一个砖木结构老屋和砖混结构新居共处的农家小院,即出现于眼前。房屋周围则是一片片农田和林木,或中药材、或时令蔬菜,满眼绿色。这里就是祝鸿攀和妻子黄燕现在的家。
院坝中、新居旁,一个由数张彩油布搭建的简易棚子里,一筐筐收获后的毛慈菇整齐堆放,如小山一般。其间,这对年轻的小夫妻正以树墩为凳,手握剪刀整理毛慈菇上的须藤和泥土。
总计130筐,每筐20公斤的毛慈菇,是他们在这个春天里迎来的第一个丰收季,若是在晾晒成干品后全部出售,每筐可换来约1000元的收入。
看着眼前这些收获的果实,同行的小河村党支部副书记高霞,同样满是欣喜。作为今年换届后刚到小河村不久的一名村干部,高霞依然清晰记得刚到村里的第一天,小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华对她所讲的有关祝鸿攀的成长故事。
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小河村所在的大山中并不乏野生毛慈菇,同时因市场价格较高,在多年前就已成为当地村民的采摘对象,却从未想过野生驯化后的人工种植。
也正因为此,当祝鸿攀满身泥水从山林中采来野生毛慈菇栽种时,他也成为了不少村民眼中的“疯子”。
从最初的0.1亩到如今的3亩,祝鸿攀用了整整十年。也就在这其间,所有的付出渐渐有了回报。2011年,祝鸿攀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位广安的90后美丽姑娘,只因踏实能吃苦,那时还一穷二白的他,最终收获了姑娘的芳心。2012年,同样是在春天里,祝鸿攀的儿子出生了,而他种植的毛慈菇第一次有了收获,通过卖种子收入3000多元。就连此前不看好他的村民,也由此改变了看法。
带来脱贫的希望
因为此前打下的基础,至2015年,祝鸿攀的毛慈菇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亩。
这一年同样是通过卖种子,他们总计收获约45000元,加上少量成品出售,总计收入达到5万多元。这是祝鸿攀种植毛慈菇十多年来的第一次大丰收。2016年,祝鸿攀和妻子迎来第一次毛慈菇成品丰收。这一年,通过销售晒干后的成品,连本带利收入5万余元。
随着祝鸿攀毛慈菇种植成效显著,近四五年间,受启发栽种发展毛慈菇的村民,也随之增多。这其中,尤以2015年、2016年最多。特别是在去年,为帮助村民抢抓栽种时间,祝鸿攀还专门帮助联系,以优惠价格及时购回了所需的毛慈菇种苗。
对此,小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周玉斌深有感受。在祝鸿攀的带动下,小河村的毛慈菇种植如今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涉及毛慈菇种植的农户已增加到40余户(贫困户10户),种植面积也达到了80余亩,发展中药材致富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就连附近几个村的不少村民,也在今年开始发展毛慈菇种植。
这其中,家住小河村横山组的蒋宗旭,就是较早受祝鸿攀影响,发展毛慈菇的农户。
通过野生驯化,在后续种苗一点点分栽中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目前,种植面积已在去年扩大到1亩,今年通过翻栽可增加到1.6亩左右。”蒋宗旭说,相比祝鸿攀当年的家境,他的实际情况不知要好上多少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一样能早日脱贫奔小康。
开启全新的征程
为了如今逐渐丰厚的回报,祝鸿攀用了几乎整整十年来打基础。“今后的日子肯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回想过去的苦日子,今年已32岁的祝鸿攀说。
随着收入稳步增加,同年7月,祝鸿攀又将心中一个梦想付诸实施,开始在老屋前一块原本堆放杂物的空地上修建新房。如今,这栋拥有4间屋子的新房,早已在去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只待装修后就可入住。
但让村民们诧异的是,这栋已建成的毛坯房就这样放着了,即使在今年开春后也不见再施工的迹象。
事情还是要从毛慈菇说起,因为是只施有机肥的生态种植,每年一到毛慈菇施肥季节,祝鸿攀总会为寻找足够的农家肥而发愁。在他看来,虽能通过周围乡邻解决一部分,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为此,今年开春前,夫妻两人一合计,就将原本用于装修新房的资金腾出来,准备在今年6月时用于修建猪圈。
“猪圈建成后的面积,最多可喂养约20头生猪。”祝鸿攀说,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家肥的来源,而且还能再增加一个增收项目,目前,他已将首批喂养数量确定为10头,计划用于买猪的资金为12000元。
不过,这只是祝鸿攀新一年多个发展计划的一部分。
除了将把已收获毛慈菇中的90筐作为种子,用于今年新增4亩外。
另一个重头戏,则是他去年通过毛慈菇收购商,花费4万多元,从外地购进的200公斤优质重楼苗。
如今,这些重楼苗尚种在老屋前的院坝中,一个个装满培植土的泡沫箱中。只见茎杆挺拔、叶片饱满,长势喜人。
“按目前长势,明年就可实现移栽,初期可实现种植面积约4亩,预计2019年就可实现投产。”祝鸿攀说,今后除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增加重楼种植面积外,他还将发挥自家作为毛慈菇种植示范点的优势,为村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17-04-24 14:41:09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