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6-09-19 15:04:02
张志军(左)在果林中介绍元黄梨发展情况。
宝兴县五龙乡因盛产水果而小有名气,不少村民过上了致富奔康的好日子。其中,就有东升村。
如今广泛种植丰水、元黄、黄金等品种梨树的东升村,曾是该县的省定贫困村,至2014年下半年,才将戴了近7个年头的“贫困帽”成功摘掉。
东升村自2005年起发展梨树种植,到“摘帽”时,已从最初的300亩发展至1300余亩。
近日,丰收的季节再次来临,东升村的梨树上再次挂满果实。
延续十载的脱贫路
2005年前,东升村以玉米、土豆、小麦等低附加值作物为主。如何实现脱贫致富,是该村181户村民头痛的事。
这一年,几经选择后,东升村选择种植梨树作为脱贫致富的路子,并于当年种植300亩梨树。
梨树需5年左右才会进入盛产期,为避免投产前的“空档期”,不少村民在果林中种植魔芋、土豆等作物。
随后,该县农业部门的专家悉心指导,果农精心管理,这批承载着全村脱贫致富希望的梨树在2010年8月,迎来首个盛产期。
亩产1500公斤至2000公斤。当年的产量喜人,让更多村民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那一年,该村的梨因果形、口感俱佳,进入市场受到当地销售者和外地客商的青睐。
那一年,借助县里下拨的扶贫资金,东升村开始按照“一村一品”的方式,大规模发展以梨为主的特色种植业。
“从2011年至2013年,该村的梨树种植每年以200至300亩的速度不断增加。”五龙乡党委副书记任丹说,至2014年,该村的梨树面积已基本达到能种植的最大面积——1300亩。
“再过2至3年,东升村进入生产期的梨树能达1000亩,给村民带来的收益将更加可观。而且,管得好的梨树,盛产期最长可达12年左右。”东升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军说。
脱贫后还要致富奔康
9月5日清晨6点,东升村1组的杨云与妻子徐建会,一起到距家不远的果林中,准备采摘当日销售的第一车梨。
半个小时后,两个挂在摩托车两侧的竹筐已装满元黄梨,总约80公斤。“天色还早,路上注意安全。”在妻子的叮嘱后,杨云摁了下喇叭,骑着摩托车出发了。
杨云是东升村2005年第一批试种梨树的贫困户之一,初次种植约5亩;此后,随着第一批种植的梨树进入盛产期,日子渐渐好起来后,他又先后种下7亩梨树。
临近中午,杨云骑着摩托车返回家中,两个竹筐已空。
谈及今年的销售情况,杨云说,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今年,宝兴的梨价格较去年有所回落,每公斤5元左右。
从6年前收获第一批盛产期的梨开始,杨云和妻子就再未担心过两个孩子的学费。不仅如此,家里也先后添置了大屏幕液晶电视、音响等,实现了宽带入户。
2014年,已经成功脱贫的杨云一家,随着东升村成功实现整村脱贫,一起摘掉了“贫困帽”。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
责任编辑:伍悦
日期: 2016-09-19 15:04:02
编辑:伍悦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