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12-23 09:09:13
推动“两城”创建,是我市奋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题中之义,是实施后发追赶的现实需要,更是顺应广大干部群众新期待的内在要求。
今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四大提升工程”、开展“十大专项整治”、开展“两大主题活动”等,以创建的实际成效助推打重建“硬仗”、补发展“欠账”。一手抓“重建”,一手抓“创建”,全市各级各部门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民生提升素质,不断释放“用双手建设新家园、靠劳动创造新未来”的强大正能量。
“两城”创建和灾后重建互促共进
12月19日,夜幕刚降临,双向四车道的北外环线上,一辆辆大货车、出租车、私家车川流不息。
北外环线,是我市灾后恢复重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广大市民最为关注的民生工程之一。自今年6月26日正式通车试运行以来,经国道108线、318线往返的各类重型货车,不再穿越雅安主城区,彻底解决了国道穿越而过对中心城区产生的交通安全、噪音等问题,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形象。
不仅是北外环线,市区体育路南段、体育东路、光华山隧道连接线、经二路、大兴新区大道一段和穆三路等一批城市道路也相继完成,熊猫大道、光华山隧道、雅州大道等亮化绿化工程已见成效。同时,老城区建成26座污水管理项目,大兴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建设,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前期筹备工作也已启动……这些事关民生的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给广大市民带来了更大福祉。
“以创建促重建,以创建助发展,以创建惠民生。”市创建办有关负责人说,通过灾后恢复重建,我市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推动“两城”创建与灾后恢复重建互促共进。
我市以“两城”创建为动力,提升雅安城市整体形象。除此之外,市委、市政府还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实施“熊猫家源·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建设,凸显雅安城市的独特魅力;以建设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实现人民群众基本的安居乐业;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为根本,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现代化;以平安社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为支撑,筑牢“两城”创建的基础。
建立长效机制力促科学创建
12月18日,两名督查人员在雨城区上坝路片区抽查公共秩序情况,并通过文字和图片详细记录在册。
今年5月以来,市创建办督查推进组每天在雨城区、名山区开展督查行动,从临时抽检小区卫生情况、街道交通秩序,到查看工地扬尘污染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督查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周通报、月点评、季亮牌”督查工作制度要求,督查与市民学习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指标,查找文明城市创建的不足和漏洞,有效督促“两城”创建重点工作的落实。
“半年多来,《督查周报表》已经累积了厚厚一摞,但其中大部分都已经反馈到相关责任单位,要求其进行整改。”督查组工作人员表示。
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更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各项任务的落实。
“ 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市委、市政府把“两城”创建作为统筹推进雅安灾后重建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全市各部门群策群力、合力攻坚,以“重建引领、德行雅安、创建为民、共建共享”为理念,多方联动,细化措施,强化检查。调整、充实了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督查指导、城市建管、教科文体卫、两区协调、创建保障、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创建宣传”等八个专项工作组,建立形成组织协调机制;坚持实施创建文明城市调度会、联席会、点评会等三项会议制度,实施会议督查、现场和进度督查、市级领导带队督查和创建办的常规督查,并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创建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开展。
市创建办有关负责人说:“‘两城’创建是一项民生工程、系统工程,我们将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对照标准补短、补软、补缺,凝聚‘两城’创建强大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继续将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 记者 张雨蝶
责任编辑:李吟
日期: 2015-12-23 09:09:13
编辑:李吟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郭凤林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lat30n#126.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蜀ICP备09001651号-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