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6-05-20 11:42:29
在汉源县九襄镇埝沟村海拔1400米的中高山地带,有一个特别的养殖场。养殖场内,修建了数间连栋“别墅”,内含一间卧室,一间露天运动室;“别墅”外配套有花园,园内栽种着苹果、李树等果树,居住环境十分优越。不过,这些“别墅”可不是给人住的,他们的主人是林麝。
16日,初夏的汉源天气已逐渐炎热,在养殖场主人李汉军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这个特别的养殖场。
住“别墅”享“花园” 扶贫项目落地“开花”
“林麝天生胆小怕事,性格孤僻,喜欢独居。”16日,站在林麝的“别墅”外,李汉军说,为林麝建“别墅”和“花园”,就是为了让林麝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李汉军养殖林麝始于2013年。如今,他所在的四川汉源华堂农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汉源县林麝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他也见证着汉源林麝产业的发展。
随着野生林麝资源的减少,人工养殖林麝逐渐在国内兴起。从50多年前开始,我国便对林麝人工驯养繁殖技术进行攻关,经过多年科研努力,如今人工养殖林麝技术已经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林麝身上寻找商机。
人工养殖林麝产业在汉源县发展始于2012年,该项目是省食药监局对口帮扶贫困县汉源县的主要扶贫项目,也是汉源县政府十分重视的产业发展项目之一。经过前期的考察和论证,该县于2013年与四川养麝研究所合作建设林麝养殖科技工作站,开始在全县范围内试点、推广林麝养殖。
同年,看好这一产业的汉源商人李汉军加入了养麝队伍。在四川养麝研究所的精心指导下,经过近2年发展,李汉军逐渐突破养殖技术难题,养殖规模不断壮大。
“林麝养殖在汉源刚刚起步,前景广阔,但前期投入大,全县有几家林麝养殖场,大家都明白,单打独斗难以抵抗市场风险,抱团才能壮大规模和市场。”2015年初,经过整合资源,以李汉军、董继康等为首的汉源养麝人联合起来,发起成立了四川汉源华堂农业有限公司。
强强联合后,李汉军等人的养麝规模迅速壮大,同年,该公司也取得了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经国家认证的林麝人工养殖企业。
前景广阔效益可观 引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一头成年公麝一年可产麝香约20克,每克市场价1000元,一年一头公麝可增收近2万元;而母麝一年可繁殖2—3头幼麝,每头幼麝可卖2万元,如果全部销售,价格也十分可观。”李汉军告诉记者,林麝市场价值昂贵,其公麝产出的麝香是云南白药、保心丸等名贵中药的必备原料,是国家十大名贵中药之一,市场前景很好。
目前,李汉军的公司共有300余头林麝种源,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他除了销售麝香产品外,并未对外销售幼麝产品。眼下正值母麝繁殖期,养殖场里已出生了80余头的林麝幼麝,如果对外销售,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李汉军并不打算卖这些幼麝。
“我们正在研究‘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希望以此带动中高山群众产业发展。”李汉军告诉记者,突破养殖技术难题后,林麝每年的养殖成本大概2000元左右,公司打算通过向有志发展林麝产业的贫困群众提供种源,并保障回收和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发展林麝产业,带动广大的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在汉源县马烈乡山坪村,村民张春贵就是被李汉军带动起来的林麝养殖户。去年4月份,张春贵经李汉军公司指导,成功养殖了7头林麝(2公5母)。今年5月以来,进入繁殖期的母麝陆续开展产崽,目前已为张春贵产下5只幼崽。
“再过两天,还有2头母麝将产崽,今年预计能产崽9头。”张春贵欣喜地告诉记者,养殖林麝一年就能见到效益,心里十分欢喜。
除此之外,李汉军也表示,除了带动贫困群众发展林麝养殖外,每到养殖场用工高峰期,公司还将按照用工需求,优先招聘贫困群众进场务工。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李丽
责任编辑:郭涵
日期: 2016-05-20 11:42:29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