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03-26 10:04:46
已顺利搬家的古树
雅康高速公路项目目前正如火如荼加紧建设。在我市雨城区境内的建设中,三株古树名木因处于建设红线范围内,且经雨城区林业局相关技术人员现场踏勘,就地保护条件不成熟,只能异地移栽,于近日进行了迁移性保护。
古树名木是自然和人类历史留下的宝贵遗产。古树名木在生产、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古树名木移栽仅准备工作就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迁移性保护工作执行单位雨城区林业局野保科的工作人员蔡强说,古树名木迁移性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法申报审批,制定详细的移植方案,都是为了确保科学、有效地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
古树档案
三株迁移性保护的古树名木均为大叶榕,俗称黄桷树,属于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树龄约200年。一株位于雨城区大兴镇龙溪村二组,直径86厘米,树高28米。其余两株位于雨城区对岩镇坎坡村一组,一株直径105厘米,树高33米,另一株直径133厘米,树高35米。
前期准备耗时
古树移植谨慎
三株古树名木移植地点均在原生地附近,一株在雨城区大兴镇安置小区,其他两株则在对岩镇葫芦安置小区。蔡强说,古树名木经过上百年的生长,已经适应了原生地的气温、湿度、光照等气候地理条件,移植地的环境条件如与原生地迥异,将严重影响古树移植后的生长,就如同北极熊到非洲生活,结果可想而知,所以移植要遵循物种生物学特性及生长规律,选择相似的环境。
“古树名木移植不同于普通树木。”蔡强介绍,施工单位申请,雨城区林业局现场勘验,制定移植方案,向市级、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申报审批,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的用时不少,这都是因为古树名木之珍贵,所以各个环节相当谨慎。
一边是重点建设工程,一边是珍贵的古树名木,既要保证建设,又要保护古树。雨城区林业局野保科工作人员多次前往三株古树名木所在地测量考察,并积极向上级林业部门汇报情况。工作人员一遍遍修改完善细化移植方案,只为能将这些植物活化石尽量完整地保留下来。回忆起那段紧张的时段,蔡强感慨地说,保护古树名木,这点辛苦算不得什么。
移植程序繁复
方案指导操作
3月20日,雨城区对岩镇坎坡村一组的公路边,一台50吨的吊运起重车已经准备就绪。编号186号的古树名木,也就是第三株需要移栽的黄桷树已经放倒,工人正用油锯进行断干修枝和断根培土处理,树体中部已经进行了固定处理。“随后还要对根坨进行包装。”雨城区林业局专业人士说,此次采用木箱包装法,对断根后形成带须根的根坨进行包扎。树木运输到移植地后要及时用吊车卸放在定植坑内,及时回填土壤并压实。要边填土壤边起边板,再填土压实、灌水,所有步骤都按照移植方案进行。
位于大兴镇龙溪村二组的那株黄桷树,相对于对岩镇坎坡村一组的两株黄桷树,在移植运输上略有难度。据介绍,大兴镇龙溪村二组的那株古树运输线路上有农房,为了便于吊车、运输车到树木原生长地进行作业施工,需根据当地地形条件修建临时施工道路。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协作,目前该株古树已顺利移植。
为保证移植的树木成活,种植地的土壤也需要预先处理。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进行土壤管理,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质疏松、通气透水性能改善,土壤微生物活跃,土壤肥力提高,从而有利于树木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效地促进树木生长。预先挖好的种植坑内,石块和树根早已清除完毕,土壤也进行了碎土处理,使其细、匀、碎、疏松。同时,工作人员用生石灰和喷洒硫酸亚铁对土壤进行了消毒。
科学移植有方
后期管护任重
树木生长靠的是枝叶,为什么移植的树木需要修剪那么多枝叶?会不会影响古树移植后的存活?蔡强告诉记者,正是为了保证移植后的成活率,所以移植前才会对树木进行断干修枝等处理。
树木生长过程中,根系会越来越发达,特别是上了年份的古树,根系随着树木生长向土壤中进行辐射状发展。移植中,不可能将树木的根系完整地保留,难免会对树木根系造成破坏。众所周知,树木的根系,是汲取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部分,而树木枝叶部分又是植物蒸腾作用,带动树木体内养分循环的方式。因此,如不将枝叶进行处理,强烈的蒸腾作用加之被损伤的根系无法提供正常循环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供需不平衡,移植后的树木将难以存活。
古树移植责任重大,目前,移植工作进展顺利,但雨城区林业局野保科的工作人员却一点不敢大意。对他们来说,加强后期管护,确保古树成活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移植后,古树抽枝发芽就说明树活了。”蔡强说,即便这样后期的管护工作也不能掉以轻心。
任何形式的移植都多少会对树木造成一定的损伤,如同病愈后的人体,也会有一个虚弱期。定植完成后,必须进行养护工作,而古树名木移植后恢复和养护时间长达5年。
据了解,三株移植后的古树名木都要设立支撑保护架以固定树身,防止树身摇动。其中两株古树高大,还需要架设钢架,固定树木,养护五年后,再拆架。除古树名木保护牌外,所移植区域的绿地还将立起石碑,刻记古树移植铭文,包括树名、原生地位置、原所有者、移植原因、移植时间等保护过程记录。而养护人员将及时修补树洞及树身的伤痕,加强土壤物理性状调整,保持树木生长土壤透气良好。每年测定土壤含水量2至3次,注意浇水和排水,定期对土壤进行松土除草,每年三次。
除此之外,在栽植后的头一、二年内,还将加强树体的保护,采用人工搭建遮荫网进行遮荫。采取叶面喷水或使用抗蒸腾剂防灼;采用草帘包裹树干、灌冻水、设防风障及秋季增施磷、钾肥等技术措施防冻和防风,提高移植成活率。
雨城区林业局也将每年对古树名木的生长发育情况做调查,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病虫害、生长异常等将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并采集标本存档,采用一切手段确保移植的古树名木成活。
责任编辑:郭函
日期: 2015-03-26 10:04:46
编辑:郭函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